王明義編著 連載 第一章驚天發現 一、哈民小村 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的西部,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蒙古村落,
位于板廠胡同30號、32號、34號院。原僧王府府門在炒豆胡同,全府占了幾乎炒豆胡同一條街,規模相當可觀,現在公布的只是原王府的一部分。據《京師坊巷志稿》中“炒豆
這種敵意,人類學意義上,是遠祖受到強權扭曲的遺傳,是一種人類受虐癥的體現,或者公平饑渴情形下的心理反動,是不行的后果,就好像受到強暴的人沒有足夠的心理安慰會本能
我們不妨以“嫉妒”為例來反駁“共損型驅動”存在的堅牢性。嫉妒,是成因很復雜的人類特有的心理現象,一般情形下是可以促進良性競爭的。但當嫉妒變形,變成了人格攻訐和鏟
況且,我們像眼中沙一樣容不得的“共損性驅動”個案,我們所司空見慣的“小人得志”,我們一貫詬病的“庸人政治”等,那些“共損者”的動因往往也只是首先停留在“飽腹”“
姓氏的淵源是多元而復雜的,不用探討其發展、演化等等諸多問題,只簡述其來源大家便一目了然了。就世界各民族姓氏的來源而言,總地概括起來大體可以分為:反映地名、地貌或
五、各個不同民族的原始的、自然的醫學,基于一種向好的、圓成的、發展的屬性,互相之間互動交流,彼此增益,筆者稱這種動因為人類文明現象之間的“共益性驅動”。這種“共
同時也聯想到,在蒙醫的發展史中,在沒有顯微鏡的年代,在城市和專業的醫療場所還沒有誕生的時候,人們在游牧、戰事、農事中,若是迷了眼睛該怎么辦?答案很簡單:人人都是
關于蒙醫的定義,有一種看似不甚科學但很實用、很直觀的關于“中醫學”的定義似可借鑒。這種在網絡引擎中隨便能搜出的說法是:“中醫學是一種起源于中國,以古代中國漢民族
因此,在深入研究了民族醫藥學史后,清末著名蒙醫藥學家龍日格丹達爾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印度醫、藏醫、蒙醫是一個體系,都是在印度吠陀的《醫經八支》和藏醫《四部
但是畢竟,近代以來蒙藏醫交流互動的導向軸來自藏醫。是藏醫醫宗宇妥·云丹貢布于公元八世紀編撰完成的藏醫經典《四部醫典》,深深地影響了近現代蒙醫。問題很明顯:為什么
第二,承認傳統民族醫學特定方面的優劣遲速,并不同于為各種民族傳統醫學門類排隊。如前所述,生發于特定時空、特定族群的某一門類的古代醫學,對于那個特定族群的人來說,
事實上,憂慮是多余的。喇嘛教在蒙古社會的傳播直至占據主導地位,相對于蒙古社會的漫長歷史,只是晚近、短暫的事情。從王子闊端發動的涼州會面,到俺答汗的青海湖之約,相
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人口為285969人,占9.98%;蒙古族人口增加78364人,增長37.75%。 包頭市:蒙古族人口為85121人,占3.21%
為什么現實中往往是庸人和奸佞糾合成勢反而精英、正直之士反遭冷落?容后辨析。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撇開寬泛的“人類共祖”說,單從“共益性驅動理論”出發,自《四部醫典》
醫學,就是這樣一種兼具“技術共益性”和“倫理共益性”雙重特征的文明現象,因而極具取長補短或揚長避短的自然交流屬性。傳統民族醫學的各個分支共同具備的救死扶傷精神、
王小白 四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事實絕不像機械型理論研究獲得的呆板結論那樣:蒙醫和藏醫,除了徒具所有傳統民族醫學分支同樣具備
和L大娘一樣,數不清的伏藏在我家鄉的農村牧區的民間醫者,他們(她們)憑著一劑驗方或幾門絕技,默默無聞地在家行醫,被民間默許、接納、虔信。有的人本具醫者的慈善情懷
關于這本書,不一定很準確:我認為這是一本有關科爾沁蒙醫藥方面的人物和臨床病例的輯錄。文字或許粗糙,篇什甚或稚拙,卻由于是真人真事的輯錄,初衷乃在于引起人們對不該
在長白山腳下的建洲女真建立了大清帝國,統治中原和蒙古達二百多年。如果說逐鹿中原開拓疆域主要靠滿蒙聯盟的鐵騎勁旅,那么,從未受異族統治過的蒙古,又怎么被馴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