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久久/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正在閱讀:閑敘蒙醫(七)
分享文章

微信掃一掃

參與評論
0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 / 后旗歷史文化 / 正文

637411433828068430450262439.jpg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閑敘蒙醫(七)

轉載 安娜2016/09/13 08:39:54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通遼日報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1471 閱讀 0 評論 0 點贊

 為什么現實中往往是庸人和奸佞糾合成勢反而精英、正直之士反遭冷落?容后辨析。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撇開寬泛的“人類共祖”說,單從“共益性驅動理論”出發,自《四部醫典》在蒙醫學中“壟斷性”地傳播起,兩者之間是不是發生了“覆蓋”關系?或者融合成一個新的水系共同改變了各自的河道?抑或,蒙醫在近代以來是否已經藏醫化了?或者,蒙醫和藏醫是否都已不復存在而融合成了一種新的“蒙藏醫”?

 鑒于過細地辨析上述顯屬錯誤的問句可能牽涉諸多枯燥乏味的問題,以及對顯而易見的事實進行縝密論證本身就是一種誤事的清談,筆者更愿意繼續借用先前的譬喻來終結這種饒舌、乏味并有可能引發諸多負面口實的閑談:

 作為近河,蒙醫和藏醫,在遙遠的初發期,在“冰川”階段,擁有共同的源頭。后來,和其它同源的河流一樣,它們逐漸分流了,形成了各自的河道。它們的河水在各自的堤壩內涌流著,從未混流、越界、改道。但是,由于“水性”(“共益性”的別稱)使然,近河之間的補給、滲透、溝通從未間斷過。在嚴重的枯水季,有時一條河流甚至需要依賴另一條河的管涌補給才能為繼。但是,這絕不是舊河的改道、混流、逸出,每條河依舊是每條河,或者至少應該說:每條河的主流依舊是自己的主流。

 我家鄉的老人們常說一句諺語,叫做:“千年的草籽、萬年的魚籽”。意謂再無生機的草原,一遇春風,便是沉埋千年的草籽,都會再度萌芽;再干涸的河道,一有汛情,便是萬古的魚籽,也會神奇地復活。蒙醫和藏醫。便是這種始終漂泊或沉埋著自己的古老“草籽”和“魚籽”的近河。

 無需回避的事實是:自公元十六世紀前后藏醫經典理論著作《四部醫典》傳入始,近代蒙醫藥學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顯然被藏醫學深深“植入”了。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且始終與喇嘛教傳入蒙古社會息息相關。

 公元1244年,學識淵博的藏地花教領袖薩迦班智達,帶著他的侄兒八思巴,與成吉思汗的孫子闊端王子,在巴蜀深處的古涼州實現了一次不同尋常的會面。那次會面,醫術高超的班智達醫好了闊端王子的頑疾,同時也歷史性地使得王子成為一名佛教徒——據說是第一個皈依佛門、信仰喇嘛教的蒙古貴族。涼州會晤,以及七、八年之后八思巴與忽必烈在六盤山的另一次會面,使得喇嘛教在蒙古社會上層迅速傳播。三百多年后、距今約四百五十年前的某一天,成吉思汗的第二十五代孫、明代蒙古土默特首領俺答汗,與西藏黃教代表人物索南嘉措在青海湖畔會晤,成為蒙藏關系史上另一件極具重大的事件,并最終使得喇嘛教取代了薩滿教,在蒙古社會獲得主導地位。這次會晤有點像闊端與薩迦班智達的那次會晤,索南嘉措亦以高超的技術治好了俺答汗的足疾,他則獲得了“達賴喇嘛”這一歷史封號。

 喇嘛教在蒙古地方的傳播,對于傳統蒙醫藥學的命運,帶來了兩種自相矛盾的可能:一是兼具藏醫學知識的喇嘛知識分子傳教亦傳醫(有人認為“傳醫”在“傳教”中起到了催化劑作用),隨著藏傳佛教深深植入到蒙古民族的精神信仰中,藏醫亦深深植入到蒙醫學中,藏傳佛教寺廟醫學教育的植入則使得教育傳承和學理研究相對落后的蒙醫理論體系建設大開風氣;二是喇嘛教迅速傳入和占據蒙古社會的精神壇城,甚至被執政者奉為“國教”,一度要誅滅蒙古社會的原始薩滿,使得裹挾在蒙古原始薩滿醫身上的傳統蒙醫“魚籽”瀕于滅絕(筆者亦認同有學者所持的觀點:“巫化階段”是人類原始醫學必經的上古階段,“巫”則成為各民族原始醫學的“活化石”),客觀上又有置傳統蒙醫學于絕境的危險。 (待續)

王小白

連 載

已有0人點贊

五角楓.jpg

0條評論

 
承諾遵守文明發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0/300

專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