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劍鈞 薛彥田 著
卓拉看看天色漸暗,焦急地說:哎呀,“這荒山野嶺的,連個問路的人都沒有,再晚,就趕不上父王的壽宴了。”
娜牧琪試探地說:“要不往那邊走走,也許有路。”
她們剛一回身,冷不防后邊林中竄出幾匹飛馬,一個禿頭蒙面大漢趁其不備將卓拉攔腰夾在腋下。娜牧琪驚呆了,一頭從馬上墜下來,這才使欲將她也搶走的另一個蒙面人撲了個空。幾匹馬閃馳而過,留下一串驚心動魄的馬蹄聲。
卓拉在那人腋下拼命掙扎著,但無濟于事,她大頭朝下,頭發披散開來,但一雙手還在掙脫。禿頭低下頭看著胳膊肘下的卓拉,得意地說:“美人,老實點,你跑不掉的。”
卓拉被激怒了,一挺身,用牙狠狠咬住了他的手。隨著一聲慘叫,卓拉掙脫了他的手掌,墜到地上。禿頭身邊的幾個蒙面人急忙跳下馬,跑來擒拿摔在地上的卓拉。
娜牧琪趴在地上,驚恐地看那幾個蒙面大漢撕扯著卓拉,欲將她往大袋子里裝。只見卓拉一個鵠子翻身,騰空飛起一腳,將一個蒙面人踢倒在地,又掙脫另一個蒙面人的胳膊,抓起一匹馬的韁繩想逃脫。禿頭急了,從馬上跳下來,雙手攔住馬頭,將卓拉拽了下來。卓拉還在拼命反抗,撕扯中一個頭飾墜落下來,也無人察覺。幾個土匪一擁而上,將卓拉拉扯住,又是一番打斗,卓拉寡不敵眾,給按在地上捆綁住,那伙人費了好大勁兒才將她塞入袋子里。
娜牧琪目睹這一切,嚇得用手捂住了嘴,眼見他們挾持卓拉,匆匆向山上奔去。她這才從驚嚇中省過神來,從草叢中爬起來,跌跌撞撞地跑了幾步,哭喊著主人的名字:“卓拉格格!”
這時,娜牧琪那匹坐騎像懂人事似的從叢林里跑來。她好不驚喜,一躍翻身上馬,往前追了一段路,早不見了格格的蹤影,直急得她大聲哭泣,淚水順著臉頰流了下來。娜牧琪心里明白,搭救卓拉格格,只有趕回王府,讓王府衛隊出來解救,可這山野叢林,怎么走出去呀?她只有去闖大運了。娜牧琪沿著那條小路,開始了一路狂奔。
一陣烏云過后,又來場傾盆大雨,娜牧琪在泥濘小路上艱難地前行,水珠從她的臉頰上滾落下來,模糊了眼睛,也分不清哪些是雨水,哪些是淚水,蒙古袍也從外到里濕透了,像從水里撈出來似的。直到這會兒,娜牧琪才真正知曉無助是個什么滋味。
娜牧琪也不知走了多長時間,雨點才小了起來。她用手抹了一把臉上的水,辯認著行進的方位,似乎來時曾路過這個地方。這是一條羊腸小路,兩邊都是茂密的樹叢,她在馬背上行進時,時而讓樹枝刮劃到臉上,留下一道道小血痕,讓雨水一沖,很痛的感覺。她閉上眼睛,聽憑著那馬往前跑,跑著跑著,忽然聽到一聲馬嘶,隨即馬蹄前揚,將毫無精神準備的她摔到馬下,瞬間又滾了一身泥。她睜開眼睛,才發現對面也跑來一匹馬,狹路相逢,兩匹馬幾乎撞到了一起。對方翻身下馬,走到她身邊關切地問:“小姑娘,你沒事吧?”
“你怎么騎馬呢,看不見大活人呀?”娜牧琪從泥水里爬起來,揉著腰,抱怨道。
“哎,你這丫頭好不講理,明明你閉著眼睛往我的馬頭上撞,怎么反倒說起我來了?”那人也怨氣十足地說。
娜牧琪有心爭辯幾句,正欲張口,卻把話憋了回去,盡管那人也一臉雨水,渾身濕漉漉的,但娜牧琪還是認出了他就是在敖包旁拉馬頭琴的蒙古大漢。她腦袋嗡地脹了好大。天啊,怎么逃出了虎穴,又入了狼窩了!她甚至懷疑他與那幫劫匪就是一伙的,只想如何逃脫了。
“對不起,都怪我不好,你大人不計小人過,嘿嘿……”娜牧琪賠著笑臉,向后閃了兩步,然后猛一轉身,一把抓住馬韁,翻身上馬,落荒而逃。
“哎,姑娘,等一下!”蒙古大漢急了,沖她的背影喊,娜牧琪連頭都不回,轉眼就消逝在叢林里。
蒙古大漢苦笑著搖了搖頭,自嘲地說:“我特古斯真的有那么可怕嗎?”
第八章 迎恭親王盛宴樂極生悲
敖斯爾王爺的福壽慶典由于恭親王的到來,讓科爾沁親王府愈發紅火起來。整個大院紅燈高懸,前來祝壽的各路王公顯貴絡繹不絕。他們一聽恭親王駕到,更是歡欣鼓舞,躍躍欲試,都想在咸豐皇上的弟弟面前露個頭臉。
恭親王和敖斯爾王爺的車隊一駛近王府大門口,阿拉坦一聲令下,鞭炮聲便響成一片。前來看熱鬧的人們把道路圍得個水泄不通。王府衛隊傾巢出動,來維持著沿路秩序。一隊侍衛威風凜凜地在前邊開路,將車隊一直護送到王府。
敖斯爾王爺和大福晉春風滿面,陪著恭親王踏著織有龍飛鳳舞的深紅色地毯向王府廳堂走去。稍作安頓歇息后,敖斯爾將恭親王迎進王府宴會大堂,并將身邊的蒙古王公向親王作了介紹。在介紹了努古斯臺的諾爾金王爺和哈日塔拉的莽古斯王爺,以及鄰旗的王爺和特使之后,又將側福晉金玲、阿拉坦協理、巴雅爾梅林引見給恭親王。被點到的人一一向親王施禮,親王也含笑點頭示意。王爺介紹到最后才發現人群中唯獨不見心愛的女兒,不禁眉頭一皺,使個眼神將阿拉坦叫到身邊,低聲詢問:“哎,卓拉哪兒去了?”
阿拉坦吞吞吐吐地說:“啟稟王爺,下官也滿院子找呢,聽說一大早,格格就和侍女騎馬走了,還帶上了弓箭,可能是去草原游獵去了。”
王爺惱火地說:“說好去接恭親王的嘛,簡直是胡鬧!還不派人去接格格回來!”
阿協理神情緊張地答應著,向身邊侍衛使個眼色,那人便匆匆離開了。
敖斯爾將恭親王請到大堂中央就坐,他與大福晉陪坐在身邊。周邊分坐的是王府官員和王公貴族,還有附近幾個旗前來拜壽的王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