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劍鈞 薛彥田 著
第一章 乾隆爺巡幸科爾沁親王府
人說,大清朝的皇宮是科爾沁女人的天下,這話可不假,翻開史書,清代之初,出了個孝莊文皇后,是開國皇帝皇太極的妃子;出了個孝端文皇后,是皇太極的正宮娘娘;還有個孝惠章皇后是順治帝的第一夫人。這三個女人都出自蒙古科爾沁部的博爾濟吉特氏家族。尤其是孝莊文皇后,雖說是孝端文皇后的侄女,但卻與其姑兩宮并尊,輔佐皇太極、順治、康熙三朝帝王,對大清國入主中原、穩定大清江山貢獻非凡,后皇室尊稱圣母皇太后。難怪日后歷任大清皇帝,都對科爾沁親王府高看一眼,乾隆皇帝出巡時,曾三下科爾沁,連乾隆爺三十三歲的萬壽節都是在科爾沁親王府舉辦的。
這一天,科爾沁親王府承蒙龍恩浩蕩,可謂金壁輝煌。據科爾沁親王府史料記載:乾隆皇上的生日慶典從子夜子時起,足足熱鬧了半宿加一大天。科爾沁蒙古王公聯合向乾隆爺進獻了“九龍盒”,聽說壽點有九九八十一盒之多,內有:萬字餅、壽字酥、福字餅、祿字酥、吉祥餅、如意酥、福壽餅、鶴年酥、長春餅、百花酥、七星餅、桃花酥、三桃餅、松仁酥、松壽餅、蘋果、百合、鴨梨、廣橙、蜜餞桃脯、蜜餞杏脯、蜜餞果脯、蜜餞雜脯、熏豬肉、熏雞肉、熏鴨肉、熏雜肉,共二十七種,每種三盒,共八十一盒。這“九龍盒”取意“天地之至數,始于一,終于九焉”,古人以九為最大數,蒙古王公以最大的數字向乾隆爺進呈壽點,以祈祝皇帝萬壽無疆,永久統治。
那天晚上,科爾沁親王府大廳五彩繽紛,彩燈高懸,杯光斛影,好不熱鬧。席間,身著艷麗蒙古袍的少女為皇上敬獻哈達,翩翩起舞,使得乾隆爺龍顏大悅,御筆題了《科爾沁》一詩:
世篤姻盟擬晉秦,宮中教養喜成人。
詩書大義能明要,媯汭叢祥遂降嬪。
此日真堪呼半子,當年欲笑議和親。
同來侍宴承歡處,為憶前弦轉鼻辛。
科爾沁部蒙古王公貴族承蒙皇上御筆,感激涕零,跪拜謝乾隆爺,并將此詩高懸于王府大殿之上。多少代過去了,歷屆科爾沁王爺都將乾隆的御筆奉做鎮宅之寶,頂禮膜拜。
時光轉瞬流轉到了咸豐年間,世襲的科爾沁王爺敖斯爾也像他的長輩一樣,在女兒卓拉還不大懂事的時候,就喋喋不休地詳述乾隆爺這些老掉牙的故事。兒時,小卓拉還覺得挺有意思的,時常纏著父王講科爾沁親王府當年享受皇恩浩蕩的輝煌。敖斯爾每每向女兒卓拉提及這些,都會感慨萬千。“卓拉,這大清的江山,還多虧有科爾沁蒙古部落的鼎力相助啊,要不然,乾隆爺憑什么這般高看咱科爾沁親王府啊。當然了,這也離不開老祖宗孝莊皇太后的恩澤,這一二百年,有多少科爾沁親王府的格格嫁給了皇親國戚,又有多少大清公主嫁到了王府。這可都是科爾沁的榮耀啊!”
卓拉長大后,就對父親這類話題產生了敏感。她知道自己長得漂亮,但卻不羨慕嫁入皇家的那種宮廷生活。所以,每當阿爸往這上面引,講到這兒,她都想法子岔開話題,或干脆找個由頭溜走。她心里想:“哼,皇宮有什么好,比掛在王府的籠中金絲鳥也好不到哪兒去!”
“父王,別炫耀了,誰不知道,你也娶了個皇室下嫁的格格呀。”卓拉坐在廳堂里嬉笑著說,“我額吉呀,她是看走了眼,才嫁你的。”
“別打岔,阿爸的話還沒講完呢。”敖斯爾沉下臉,從太師椅上霍地站起來說,“你是敖斯爾的女兒,說話要講禮數!哎,我說到哪了?”
“你啊,說到先祖陪乾隆爺到白音敖包祭祀去了。”卓拉仍笑嘻嘻地說。
“對了,那阿爸就接著講。”敖斯爾又重新坐下,用手捻著有些花白了的胡須,還沉醉于科爾沁親王府昔日的輝煌光環里。
慶典第二天,乾隆爺在先祖陪同下,來到西拉木倫河左岸的白音敖包。乾隆按照蒙古人的習俗, 在此繞行三圈,祭祀了敖包,然后饒有興趣地拿起敖包上的一塊石頭,問身邊的先祖:“朕聽說,你們先帝忽必烈,每年都帶蒙古諸王公祭名山大川,各部落也都上行下效,這與祭敖包有何關系?”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