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晨風
今年的高考進入倒計時,和往年如出一轍,網上“XXX同學準考證丟失”的信息又在朋友圈和微博上瘋轉。信息中稱,XXX是X中學生,丟失了準考證,希望好心人撿到后與其聯系,不要耽誤孩子高考。高考關系到孩子的一生,不僅家長重視,社會也高度關注,因此這樣的信息一出現,立馬就會被網友瘋轉,不為別的,就是害怕真的耽誤孩子高考。不過只要你用電話確認,十有八九會遇到盲音。經過向警方咨詢,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這是假信息,目的只有一個,借助人們對考生的關注心理,騙取話費或者個人信息。得到這樣的答案,真的禁不住長嘆息:“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每年高考有近千萬人參加,要說丟失準考證的事情一起都不發生,肯定不現實。準考證丟失了,大家幫助尋找遺失人之常情。畢竟高考和一個考生的人生密切關聯。但是就因為社會關注度高,有的騙子為了吸話費這點蠅頭小利,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消費社會的愛心,讓人聯想起歷史上著名的“烽火戲諸侯”典故。西周末年,周幽王為博褒妃一笑,不顧眾臣反對,竟數次無故點燃邊關告急用的烽火臺,使各路諸侯長途跋涉,匆忙趕去救駕。結果,被戲而回,懊惱不已。幽王從此便失信于諸侯,最后,當邊關真的告急之時,他點燃烽火卻再也沒人趕來救他了!不久,便死于刀下,亡了西周。考生準考證“丟失”這樣的假信息年年泛濫,讓人真假難辨,如果真的有考生丟失準考證,會不會和周幽王一下的結局。不過周幽王咎由自取,而丟失準考證的考生則是被假信息害的。為了給考生一個平靜的考試環境,讓社會愛心不被消費,騙子為了蠅頭小利,利用高考這樣社會關注度高的事件,消費社會愛心的欺騙行為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