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有人說,他探索出“建設養畜、種植養畜、科學養畜”新思路,解決了南巴嘎查傳統粗放型畜牧業經營“繁殖少,生長慢”的問題;有人說,他組建全旗第一家集“養殖、服務、銷售”于一體的養牛專業合作社,維護了養殖戶的利益,他就是科左后旗巴嘎塔拉蘇木烏日都巴嘎布拉格嘎查黨支部書記劉金山。
劉金山家是村里的養牛大戶,他的養牛合作社更是村民頻繁往來的地方,他把村民當成自己的親人看待,誰家日子過得不好,他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說:“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是我們黨員的使命。”
村民們都知道養牛能致富,可是祖傳下來的養牛業在他們手里卻是“房梁上掛著的餡餅——好吃不好拿”。為了能讓大伙兒掌握養牛本領,劉金山將自己養牛致富的“絕招”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烏力吉吐是村里的貧困戶,家里沒錢買牛,劉金山便出錢代買讓他飼養,并且天天上門指導,使烏力吉吐家當年盈利5萬元,短短3年時間就成了收入超10萬元的富裕戶。還有他一手扶持的養牛戶朝倫巴特,現在年育肥牛三、五十頭,每年收入達20多萬元。
阿木日圖特布沁是村里的低保戶,家里除了幾畝口糧田之外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父母在世時得了重病,家里為了治病欠下不少外債,生活十分困難。劉金山就像親兄弟一樣幫助他,為他辦理了低保,申請到了救助金。2015年夏天,劉金山還自己拿出4000元錢,為阿木日圖特布沁家打了一眼全配套水井,解決了莊稼澆水問題。阿木日圖特布沁逢人便說:“是劉書記救了我們一家啊!”
烏日都巴嘎布拉格嘎查以前有24戶貧困戶,為了扶持他們走上致富路,劉金山與他們達成協議,每戶可從合作社領養一頭基礎母牛,基礎母牛歸合作社所有,所產牛犢歸貧困戶,合作社無償為其提供養殖技術,通過這種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如今這24戶貧困戶已全部摘掉了“窮帽子”。
記者 陰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