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久久/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正在閱讀:科爾沁伽藍之旅(六十三)
分享文章

微信掃一掃

參與評論
0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 / 后旗歷史文化 / 正文

637411433828068430450262439.jpg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科爾沁伽藍之旅(六十三)

轉載 木蘭2017/05/25 09:18:31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通遼日報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1319 閱讀 0 評論 0 點贊

 喬子良 崔寧 編著

 有的蓮花瓣的兩側又刻畫著神樹、銅錢與紋飾。神樹即博傳說中白云上的山丹樹(檀香),銅錢象征著博神的富有。此外還有一種盔叫“二龍戲珠”盔。這種盔皆為鐵制,漆涂黃色,上面飾有兩條龍。盔的里面裝有一個棉布制作的襯帽,前面裝有黑色絲線的纓穗至眉,蒙古語稱“哈拉哈布其”或“額力格布其”。帽后垂有布條稱“溫吉拉嘎”或“麥豁差”。 哈拉哈布其的作用是將博的真實面目隱藏起來,以防精靈神怪認出來糾纏。

 法裙是蒙古博法服中獨具特色的服飾,科爾沁語稱它為“達拉巴其”,無論男博、女博,不管哪種流派,法裙都是他們的必備之物。法裙由“襯裙”和“罩裙”兩部分組成。襯裙為布質,分左右兩片,每片略呈上窄下寬,用一根布帶連接,系于腰際。顏色有黑、黃、綠、紅,并鑲有紅色火焰圖案。罩裙,是由一寬圍腰,下垂很多飄帶組成。飄帶很長,呈上窄下寬狀,有些飄帶的中間或末梢還分別綴有一只小鈴鐺和穗。飄帶有21條、23條、27條不等。飄帶的顏色斑斕鮮艷,有的每條自成一色,有的每條本身又由七色、九色等絲綢和布塊連綴拼成,有些還拼成精巧的花紋圖案。罩裙穿于襯裙外,每當博們旋舞時,它們就飄舞起來,猶如盛開的蓮花,色彩璀璨,令人眼花繚亂。最外面是用生牛皮條連綴起來的大小不一的九塊青銅護身鏡,鏡面上刻劃著十二屬相和四大天王的畫。博足下穿著繡有盤花的倭鞋。

 科爾沁博在過“九道關”(包括“九根鋼針”“九個烙鐵”“九個鍘刀”“九個犁鏵”“九堆火”“九根繩子”“九個銅錢”“九面銅鏡”“九條絨毛繩”)后,要穿新的法服和祖傳的法服。做這種法服需要走百家,求百種花布,然后請心靈手巧、漂亮純潔的姑娘虔誠地繡制。

 另有一種盔甲服是科爾沁博——萊青的服飾,由許多金屬小片構成,后身片長。

 第三節 法器

 博的法器有銅鏡、博鼓、神鞭、寶劍、腰刀和扎槍等。

 科爾沁博作法時,師傅博帶9——13面銅鏡,徒弟博帶8面,最少也得帶5面(常常是單數)。這些銅鏡從小到大,用皮條穿系掛在腰間或前后胸,常達十幾斤甚至幾十斤。行博時,要不停地晃動,發出響亮而有節奏的撞擊聲,造成雄壯威武的氣勢,借以驅嚇邪魔。

 博鼓,蒙古語稱作“哼格日各”, 也叫“巴拉鼓”(半拉兒鼓),蒙古語為“它拉哼格日各”(單面鼓)。一般用鐵圈蒙以皮革制成,其狀如蒲扇,直徑為30厘米,下有鐵手柄,柄端擰成3個環,環上又掛9個直徑相同的小鐵環。作法時,且擊且搖,發出“嘩嘩”的聲響。另外,還有“抓鼓”,無柄,上裝飾有作響的小鐵環。

 腰刀,蒙古語為“伊勒吐”,鐵制圓柄,長約10厘米,柄端飾以彩綢。寶劍,蒙古語為“吉達”,也叫七星寶劍,較腰刀短,作法時,供在神像旁邊。

 神鞭有四種:“鄂勒印它西古日”——鳶鞭;“哄呼它西古日”——鈴鞭;“蘇哈它西古日”——布條纏裹的鞭;“海珠孩它西古日”——玩具小鞭。制造神鞭須要用河邊的柳條為桿,纏以瘋狗之皮(或用蛇皮或者五彩布條),并綴以小銅鏡、鈴和穗。這種神鞭在博過“九道關”和治療“安代病”時有著特殊的意義。

 第四節 偶像

 偶像被蒙古博視為祖先、精靈、神怪的化身。蒙古語稱為“昂格道”,俗稱“昂道”“翁袞”,形狀為三四厘米的小人兒。古代用氈子制作,后來用青銅制作,也有木頭或布條做成的。通常為全身像,頭頂端有孔,便于結紐,作為護身符掛于頸部。

 (待續)

已有0人點贊

五角楓.jpg

0條評論

 
承諾遵守文明發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0/300

專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