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喬子良 崔寧 編著
天聰五年(1631年)正月,希日巴喇嘛為祝佑“皇運昌盛”而舉行誦經法會,煉瑪尼靈丹,呈現“諸多吉兆”。為此,皇太極備加崇敬。天聰六年(1632年)夏,希日巴喇嘛要求回蒙古地方居住。皇太極應允,凡是在其統治地區均可任意選擇居住。于是希日巴喇嘛到法庫山居住修持。
之后,希日巴喇嘛在游歷傳教中,又發現一處山清水秀、樹木茂密、鳥獸遍野的幽靜所在地,希日巴喇嘛經過呈請皇太極允許,便前往該處作為常住之地,后此地成為其宗教活動領地。從此,該地被稱之為“曼珠希禮庫倫”。天聰九年(1635年),希日巴喇嘛借故自己年事已高,體弱多病,請求退養,并要求對其宗教領地和弟子們給與關照。皇太極派遣達爾罕察罕綽爾吉喇嘛,贈給他黃色僧帽、貂皮坎肩及銀壺等物品,命漠南蒙古49旗,派遣喇嘛班弟住庫倫,并規定每年從國庫撥銀一千兩,做香火費用。崇德元年(1636年),希日巴喇嘛圓寂,終年80歲。皇太極派遣察罕綽爾吉、畢力格圖囊素前往吊喪,并根據其生前意愿,將其骨灰安葬在法庫山。
第二任札薩克達喇嘛達爾罕綽爾濟囊素
希日巴喇嘛逝世后,太宗問巴素綽爾濟,何人可繼承曼珠希禮喇嘛之法座,授予何種封號為宜?經巴素綽爾濟提議,太宗命達爾罕綽爾濟傳諭:曼珠希禮喇嘛之弟囊素繼承法座,賜給“錫勒圖達爾罕綽爾濟”封號。下設4個札薩克,4個德木齊輔佐。自1636—1638年間,由漠南蒙古49旗派若干名僧俗遷住庫倫。照舊由喀喇沁4個札薩克旗,每年送米千斛,作為供養。從此,錫勒圖庫倫的“政教合一”體系基本形成。二任札薩克達喇嘛達爾罕綽爾濟囊素,在位10年,于順治三年(1646年)圓寂。
第三任札薩克達喇嘛班弟達諾門汗西扎布袞如布
西扎布袞如布,自12歲在拉薩開始學經,獲得蘭占巴學位,在西藏地區很有名望。此時,四世班禪羅桑曲吉和五世達賴羅桑嘉措會晤,商量派遣一名使者去東方,同剛剛強盛起來的后金建立聯系,使其成為格魯派的施主,商量結果選中了西扎布袞如布。西扎布袞如布臨行前,五世達賴送給他一幅吉祥天女(達賴和西藏地方政府保護神)畫像,以作紀念。
西扎布袞如布39歲時來到盛京,覲見清太宗,說明奉五世達賴和四世班禪之命,前來效忠之意。清太宗聞則大喜,指定他到錫勒圖庫倫居住。不久,他又返回盛京,任實勝寺主持。在此期間,該寺經常舉行法會,為“皇運昌盛”而誦經祝福。深得皇太極信賴,賜宴款待。①在盛京期間,奉請太宗之命,在盛京的東、南、西、北四面,主持建造了塔與寺各一座。塔、寺建成后,清太宗命從漠南49旗選調108名喇嘛,除70人留在錫勒圖庫倫居住誦經外,余下的38人分別在盛京新建的四寺居住誦經。
順治三年(1646年),授予西扎布袞如布“錫勒圖綽爾濟”封號,賜給札薩克喇嘛印,主持錫勒圖庫倫政教事務。不久,經呈報清廷批準,在錫勒圖庫倫興建寺廟,塑造佛像,召集喇嘛,舉辦法會,建立了各項規章制度。
順治六年(1649年)三月,開始興建錫勒圖庫倫第一座寺廟,塑造邁達里(彌勒)佛像,到順治七年(1650年)竣工。由五世達賴喇嘛賜名“噶丹闕林”,后清廷賜名“興源寺”,并允許108名喇嘛常住誦經。
順治七年(1650年),順治皇帝將皇太極在盛京坐過的一把椅子賜給西扎布袞如布,并加封為“錫勒圖喇嘛”。從此,正式命名為“錫勒圖庫倫喇嘛旗”,相當于札薩克旗級行政單位,隸屬于理藩院。
順治八年(1651年),西扎布袞如布奉召到北京,受到優厚待遇。他同在北京的眾喇嘛一起,為“皇運昌盛”奉誦佛經。清廷賜予“班弟達諾門汗”封號,由“四位王爺前來傳達圣旨”,并賜給馬鞍一個、白銀一千兩、錦緞三十匹。皇太后聽經后,賜給金鞍馬一個、白銀五百兩,西扎布袞如布奉命在宮內景山頂建造佛塔一座,還主持建造京城黃寺,并在蒙古地方招集108名喇嘛常住該寺,同時還在宮內塑造千手千眼觀世音與三世佛像。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