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本報記者 張宇曦
銀嶺草原牧雞合作社的“銀嶺蘆花雞蛋”和“銀嶺草原紅雞”是通遼本地品牌產品。而這個品牌的創始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家婦女——來自科左后旗公河來蘇木的張秀春,現任科左后旗銀嶺草原牧雞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秀春長期致力于林地散養雞養殖,積累了豐富的養殖及管理經驗。在她的帶領下,一大批農村婦女通過養雞實現了發家致富。張秀春多年的努力也得到了**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獲得了自治區“雙學雙比”致富女能手、自治區“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張秀春生長在公河來蘇木。結婚后,一家人靠幾畝薄田維持生計。窮則思變,張秀春立志要改變家里的貧困狀況。2010年,她獨自一人到山東、上海等地學習養雞技術。回來后,不顧家人的反對,賣掉所有值錢的東西,購買了600只雞雛。由于飼養技術不成熟和缺乏管理經驗,加上買時小雞就帶菌,到本地后發生二次感染,不到三個月的時間,600只雞雛所剩無幾,遭到了父母的訓斥和鄰里的譏笑。但是這樣的經歷并沒有讓張秀春失去信心,反而激起了她的斗志。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來,不服輸的性格使她的意志更加堅強、毅力更加驚人。
張秀春一邊建設養殖場,一邊努力學習先進的養雞技術,向成功人士學習、向失敗者討教,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隨后,她又購進一批雞雛,親友們勸她適可而止,這樣的運氣財不容易得,還是安分點好。張秀春卻堅定地說:“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沒有艱苦創業就顯不出身手,我偏偏不信這邪!”失敗的教訓使她認識到要想吃養雞這碗飯,必須改變傳統的養殖方法,選擇優良品種,在經營上狠下功夫,依靠科學指導經營管理。張秀春將目光轉向了江南一帶,多次到上海、山東、南京等地實地考察學習,又訂閱了大量的相關書籍、雜志。通過學習,基本上掌握了雞的繁育、病疫防治、管理等知識。一年后,張秀春的養雞業取得成功。為了擴大養殖規模,提高經營能力,張秀春參加了女經紀人培訓班、農合論壇高峰會,并逐步摸索出一套適合本地的養殖方法。
張秀春的付出終于得到了回報,出售的林地散養雞及鮮雞蛋不但占領了本市和臨近外地市場,還遠銷到呼和浩特和北京等城市,年銷售成品雞12萬只,出售雞蛋80噸,純收入達180萬元。自治區、市、旗有關部門領導親自到她的合作社參觀,并提出寶貴意見,指導她做大品牌,用品牌占領市場。
富了不忘鄉鄰。為了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張秀春對自己的養雞技術毫無保留,對有志于通過養殖脫貧致富的農村婦女一律實行技術承包,跟蹤服務,主動為貧困戶免費或優惠提供雞雛。2010年,張秀春成立了科左后旗甘旗卡鎮銀嶺草原牧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針對新加入合作社的社員底子薄、經驗少的實際,她做到了隨叫隨到、親力親為,一步步講,手把手教。她一直說:“一定不能讓養殖戶走我走過的彎路,犯我犯過的錯。”到2016年底,合作社已發展養殖戶100多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0多戶。
張秀春對今后的發展充滿信心,并致力于做大做強“銀嶺草原牧雞及鮮蛋”綠色品牌,利用雞糞發展種植業、生產優質綠色經濟作物,實現種植業與養殖業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