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喬子良 崔寧 編著
西墻南邊是韋陀菩薩,該護法頭戴紅頂纓護項金盔,盔飾五佛,劍眉英目,身著遮臂金甲,系肩巾,著下裙,纏腰寶繒飄舞,另系寶帶,腰下垂魚鱗護腹,云紋衛足罩靴。雙手施未敷蓮合掌,雙臂橫置金剛杵。
東墻南邊是多聞天王,該護法頭戴護項金盔,蠶眉俊目美髯,身著遮臂金甲及戰袍,耳際各懸一繒帶,纏腰寶繒兩端下垂,另系寶帶,云紋衛足罩靴。右手上托寶塔與肩齊,左手持描龍令牌、三角形令旗,令旗中書單圈“令”字,邊緣鋸齒狀,頂部飾兩條細帶。
經深入探素,該壁畫原本存在兩項內容。其一,佛與十八羅漢,屬常見題材;其二,佛與提婆達多,屬重大題材。經典畫面“提婆達多皈依佛”,內藏乾坤,隱藏著驚天秘密。
自從開天辟地……出現了釋迦種,又經歷了不同的國王統治,到了師子頰王。他生了四個兒子:凈飯、白飯、斛飯、甘露飯。凈飯王二子,長子即佛祖釋迦牟尼,次子是難陀。白飯生二子。斛飯生二子,長子無滅(僧伽),次子大名。甘露飯也生二子,長子是阿難(慶喜),次子是提婆達多。
提婆達多初放醉象,次使狂人,后投大石迫害佛祖,獲無間罪,墮入阿鼻地獄。二勝(目犍連、舍利佛)在阿鼻地獄探望提婆達多。該地獄為八熱地獄之一,在熾熱的鐵房子中間,閻羅鬼卒將無數地獄眾生,投置于堆積如山的熾熱鐵炭中,烈火與身體遂成一體,并使眾生受到熾熱鐵水灌入口中的無限痛苦。
目犍連呼喊誰是釋迦牟尼堂弟提婆達多,提婆達多來到目犍連面前,目犍連問他:“你在地獄中所受的痛苦與其他眾生所受之苦有什么不同?”提婆達多回答說他已受到了阿鼻地獄的所有痛苦,還列舉了很多他所受到的額外痛苦。“二勝”告訴提婆達多說:“這就是你過去反對釋迦牟尼佛及其弟子所造惡業的報應。”“二勝”又列舉了所有的惡業,向提婆達多解釋了因緣必果的業報,還告訴他,根據大慈大悲的釋迦牟尼的預言,提婆達多日后將成為獨覺佛(或辟支佛,得羅漢果,免除輪回之苦)。“二勝”從阿鼻地獄拯救提婆達多。于是提婆達多皈依佛祖,阿鼻地獄三鬼卒獻供。
釋迦牟尼成佛以后,提婆達多亦加入僧伽,有四個親信:一名迦利迦,二名褰荼達驃,三名羯吒謨洛迦底沙,四名三沒羅達多,追隨者達500人。釋迦牟尼與提婆達多產生分歧斗爭。提婆達多在律的方面別立五法(一者乞食、二者露坐、三者糞掃衣、四者不食魚肉乳酪鹽等、五者不居阿蘭若),與釋迦牟尼針鋒相對。在教義方面,反對輪回。提婆達多的根本思想就是:“但有此生,更無后世。”
所有的佛典都說,提婆達多是一個天生的壞人、惡人,佛教的猶大,處心積慮想篡奪僧伽領導權,多次想謀害佛祖,拉幫結伙,從事“破僧”(破壞僧伽)活動,最后墮入地獄,永世不得翻身。
季羨林認為,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的堂兄弟,在佛經中他被描繪為十惡不赦的壞人,實際上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能、威望很高的人。他有自己的戒律,有自己的教義,有群眾。他同釋迦牟尼的矛盾決不是個人恩怨,而是“兩條路線”的斗爭,在佛教史上是重大事件。他的信徒,晉代法顯在印度看到過,唐代玄奘和義凈也看到過,足證他的影響之深遠,歷千數百年而不息。這是佛教史上的一個重要問題。
縱覽整幅壁畫,讓人嘆為觀止。一佛二勝十八羅漢,正統力量陣容強大;而提婆達多本為僧伽卻是俗人扮相長者模樣,與三鬼卒為伍,形單勢弱階下之囚。二者之間,一反一正,一敗一勝,一神通一卑劣。以釋迦牟尼的勝利,提婆達多的妥協,作為完美的結局。
季老期待佛教史讓提婆達多占一席之地,還其歷史面目。是非成敗,自有后人評說。
楚啟恩著《中國壁畫史》一書披露,國內西藏薩迦寺、扎什倫布寺、布達拉宮、青海省塔爾寺、甘肅省拉卜楞寺、內蒙美岱召共六家寺廟擁有清代壁畫。除此之外,河北省承德普度殿、內蒙庫倫旗嘛呢殿、遼寧省彰武縣圣經寺等三座寺廟也有清代壁畫。據以上統計,國內擁有清代壁畫寺廟不足十家,彌足珍貴。 (待續)
連 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