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 旗第十五屆人大代表、雙勝鎮衛生院院長 楊俊生
楊俊生,男,1974年6月出生,大專文化,中共黨員,現任科左后旗雙勝鎮衛生院院長,于2012年當選為科左后旗第十五屆人大代表。他在聯系選民接地氣中為民辦實事,用行動詮釋了人大代表的責任。一提起他,不僅在雙勝鎮故里,在東大荒大地也小有名氣。他雖然只是個普通的農民子弟的醫務工作者,卻用一顆終生熱愛并致力奮斗于農村衛生事業的赤誠之心,用一種關愛病人勝過關心自己的圣潔醫德,為一方百姓健康保駕護航;他用一種艱苦創業、百折不撓、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在平凡的崗位和工作中譜寫了動人的人生篇章,深受衛生院干部職工的敬仰和老百姓的愛戴。
一、肩負重任 積極履行代表職責
自從2012年任人大代表以來,他積極參加了旗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組織的每一次人代會,對每次人代會的各項報告都進行認真討論,并積極發表意見,明確表明自己的意愿、立場和態度。對大會交付表決審議的決定、有關事項或進行選舉時,都認真明確地履行一名人大代表的職責。他牢記使命,勤于做好人民群眾呼聲的代言人,在旗人大第十五屆 第五次會議期間,提出了“關于整治城市噪音,提升城市形象”的提案。2016年旗人民政府給予他提案答復,他提出的提案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他提的建議被列入通遼市首個立法條例《關于通遼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第七章第50條內容。在人代會閉會期間,他積極參加雙勝鎮人大組織的各項活動。特別是在鎮人大領導帶領下,與其它代表一起下到基層調研、座談,傾聽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愿望和要求,使自己的行為真正反映群眾的要求。參加鎮人大組織人大代表對向陽中心校進行了視察、評議。為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進度,巡回視察了全鎮24個村。并回原選區向選民述職。按照選聯委的要求認真填寫了旗人大代表履職檔案。堅持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及人大代表的權利和義務》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內容進行深入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苦練內功,做一名學習型人大代表。
二、愛崗敬業 用真情傳遞人間真愛
他是衛生系統的人大代表,又是醫院管理者,既自覺接受院內外群眾的監督,又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在崗位上積極發揮人大代表作用。2013年12月10日,一紙任命、一副重擔、一份責任沉甸甸地壓在了他的肩上,他沒有畏縮,沒有推卸,沒有怨言,而義不容辭地接過了任命,擔起了道義,履行起職責,決然選擇了留下來,留在雙勝鎮養育他成長的這片熱土上經營占地面積1200㎡的最基層衛生院,還這里一隅百姓健康幸福。當時他也可以選擇回旗里衛生系統安逸工作,可是醫院是他的家,他不會棄家而去,在他心中他堅守著那份“院興我榮、院衰我恥”的思想理念,以真誠凝聚人心,以業績取信于民。
做為人大代表,關注民生是他履行人大代表最重要的職責,做為當院長的人大代表,積極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是他義不容辭的職責。他從制度改革、重聚人心、環境整治、團隊建設、人才培訓等方面入手,將職工的希望一一點燃,同時也點亮了衛生院的未來發展之燈。他對鎮級衛生院醫療水平低下,醫療設備陳舊落后,人才匱乏等問題進行調研,鎮級衛生醫院留不住病人,致使患者只能尋求城市大醫院的治療,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比較突出,也是城市大醫院患者看病難的癥結之一。他在全院開展了本院優劣勢分析,多方問計職工、咨詢農民、討教專家,幾經調研、醞釀,整理出自己一套管理方案。在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上為邊遠的貧困農民、農村五保戶、低保戶、特困戶、城鎮下崗失業或給予幫助,做一名無愧的愛心人大代表。作為人大代表和醫院管理者,他心系家鄉,情牽人民,積極承擔醫院的社會責任。楊俊生在任職期間,對照職能,貼近民生,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做到想群眾之想,急群眾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在賑災幫扶、共建和諧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作為一名衛生界代表,他始終把基層衛生事業擔當社會責任為第一要務,扎實開展建設群眾滿意的衛生院,積極拓展診療范圍,經常性對家庭病床患者給予送醫送藥,完善基層衛生分級診療的服務能力,恪盡職守,求真務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為政府分憂,對人民負責。以己之力,積極履行代表職責,多次深入到慢性病患者家中,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傾聽他們的呼聲,對他們進行人文的關懷,并解決他們在醫療救治方面存在的問題。積極參加旗紅十字會 “博愛一日捐”活動 。同時積極開展大型義診活動,為群眾提供健康咨詢和義診服務,累計發放宣傳資料 1000 余份。為雙勝鎮朝陽村患紅斑狼瘡困難百姓徐克麗資助3000元。雙勝鎮四合村的72歲的鞠才,因患胃癌無錢醫治,楊俊生同志看在眼里,心疼在心里,他掏出1000元送給癌癥患者,并幫助核銷醫藥費4000余元;花大樹村一位癱瘓多年的天津知青王增云也是他一直牽念的患者,患病多年無人照顧,他經常登門走訪慰問,送去衣褲、被子、床墊等生活用品,在春節節假日期間,他還將白面、大米、食用油和取暖用的煤親自送到她家,幾年來他累計送去價值達2000余元的物品,楊俊生用自己綿薄之力溫暖著幾經風雨,從酸甜苦辣中一路走來的老知青,讓這位飽經風霜的老知青得到受助。雙勝鎮新街基村的一名高中生李明賢,因患神經瘤癱瘓,他給予人民幣1000元資助。雙勝鎮七家子村的張淑琴,因患癱瘓多年,他送去床墊1個、被子2套……發生在楊俊生身上的感人事跡還很多,2015年,四合村老百姓的一面通紅帶有“醫德高尚暖人心,醫術精湛傳四方”的錦旗送到衛生院里,一份情懷滿乾坤,一片丹心系發展,他感激感動這份接地氣的暖,他把這份樸實的暖化作工作的動力,多年來,他成功為260位闌尾炎患者、20位小腸疝氣患者做過手術。目前,雙勝鎮衛生院現有職工16人,其中正式編制只有10人,醫師2名,主管護師1名,執業護士3名。幾年來,雙勝鎮衛生院由2013年醫療收入為14萬元跨越到2016年醫療收入為154.2萬元,收入翻了11倍。就醫門診患者逐年增多,2016年達5842人,2016年住院患者達647人。
三、堅守信念 加強醫德醫風建設
醫院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單位,老百姓對醫院的醫德醫風建設非常關注。做為人大代表,他非常了解群眾對醫院行業作風的批評建議情況。身為院長,在醫院認真執行《醫務人員十不準》和《醫務人員執業行業守則》,不斷加強醫務工作者隊伍的醫德醫風建設。他還與八面城醫院骨科專家和四平市衛生院肛腸科專家合作,讓外請的專家親自坐診在雙勝鎮衛生院,對周邊村屯腰酸背痛、腰椎間盤突出、風濕病及股骨頭壞死及痔瘡等患者在家門口就得到及時有效的醫治。楊俊生是一名院長,更是一名醫生。多年來,他始終努力做農民的好醫生、貼心人。記得有一天晚上,他己上床休息,值班的外科醫生火速找到他,說有一位患者休克了,如果不及時治療,病人將有生命危險。但患者一時間交不上醫療費,時間就是生命,作為一名醫生,楊俊生來不及多想,立即組織醫護人員展開搶救,他主張醫院先墊付全部費用。經過2個多小時緊張有序的搶救,病人終于脫離了危險。當時有病人問:“楊院長,這是您的親戚?”楊俊生說:“跟您一樣,都是我的病人,只不過他是危重病人。”對于病人,楊俊生是滿腔熱情,對于家人楊俊生卻有著太多的歉疚。他和妻子兩地工作已經近10年,由于夫妻倆工作都很忙,常常是聚少離多。有時是驅車300多華里剛到家,就接到衛生院打來的電話患者特殊情況急需處理,為了病人的安危,他不得不又急速趕回院里,觀察病人,謹慎用藥,嚴格執行操作常規,避免醫療事故發生。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白天還是夜晚,下雨還是下雪,他都隨叫隨到,無怨無悔。而對于已經做四次淋巴癌手術的老母親,他忙于工作,病床前盡孝的母親卻讓弟弟多了一份擔當,他舍小家顧大家,就在2017年1月1日,母親卻永遠的離開了他,看著母親經歷病痛后的安詳臉龐,無法相信母親溫暖的身體會有冰涼的那一刻,他說不出的心疼和愧疚,母親突然的離世,成為他今生盡孝母親無法彌補的遺憾,但他對民心民意的托舉和行動詮釋了一名人大代表的內涵和真諦,牢記錚錚誓言,行走在路上……
一個人,默默披荊斬棘前行,深深的腳印留下的是對社會的奉獻和擔當,揮灑的汗水里凝結的是對老百姓的真情。楊俊生,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人大代表,一個樸實果敢的人大代表。用自己的努力贏得了百姓的信任、支持,守望著推動了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鑄就了基層人大代表的精彩人生。湖平兩岸闊,揚帆正當時,在雙勝鎮這片熱土上,他將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跟緊時代脈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履行一名人大代表的職責,繼續深入群眾了解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最新聲音,解決群眾最需解決的新問題,并積極探索做好人大代表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對于未來,楊俊生信心百倍,將繼續做好本行業敬業奉獻的模范,決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全鎮父老鄉親的期望,將盡情地揮灑綻放一名基層醫院管理者和基層人大代表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