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該廟鼎盛時喇嘛達700余人,1937年有喇嘛230余人。1966年,“文革”慘遭破壞。至2000年僅余一座殘殿。坐北朝南、灰瓦硬山頂為典型漢式建筑。橫闊五間、進深二間。門廊半間。保存彩繪藏式壁畫,大都漫漶不清,甚至褪色。門廊兩側為八吉祥仙女。大殿北墻中心為釋迦牟尼及舍利弗、目犍連。周圍環繞為佛傳故事,如佛“誕生”“成道”“涅槃”,歷歷在目。其中佛“誕生”最為精彩,兩位身著紅色袈裟喇嘛相向手持凈瓶當空為釋迦牟尼太子沐浴,這與漢地佛教九龍浴太子題材迥然不同。東西兩墻為16尊者及佛母。殿徒四壁,門墻皆無,頂部洞開,直見藍天,直至坍塌。
慧豐寺因九世班禪駐錫而聞名遐邇,該寺保存一通“班禪額爾德尼蒞慧豐寺傳法記事碑”。碑額、碑座均佚失,只存碑身,高120厘米、寬80厘米、厚20厘米,正面為漢文楷書,背面為蒙古文楷書,兩面皆為陰刻。該碑是大師從1927年農歷五月十四日至1928年農歷四月三十日,共一年零八日傳法的真實記錄。
九世班禪是一位愛國的宗教領袖,由于西藏外侮內殘的歷史及四分之一軍費問題,與十三世達賴失和,在內地漂泊達14年之久,一直為加強藏漢民族的團結而努力。他居住、供養和活動主要在內蒙古,而他首次啟建時輪金剛法會的地方正是達爾罕旗。眾所周知,藏傳佛教稱金剛乘、密乘,是北傳佛教的一支。其經典原為梵文,現以藏文為主,主要弘揚印度密教與西藏固有的苯教思想,保留“印度密教”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的完整體系。時輪金剛乘是金剛乘分支。藏傳佛教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九世班禪在達爾罕傳承時輪金剛乘,碑文曰:“請班禪活佛宣授時輪金剛密法以度沉淪眾生而往生善巴拉凈土”,善巴拉即香巴拉或香格里拉是地球上唯一人間凈土,其余凈土例如西方極樂世界、東方凈琉璃世界,華嚴凈土一律在天上。關于香巴拉見于藏文典籍及文學藝術作品,在藏文大藏經第一卷中記載有關香巴拉的經文,六世班禪據此寫了《香巴拉指南》及《香巴拉祈禱文》。香巴拉或香格里拉凈土的存在,一直是懸念。近年,中外學者一致認為,如今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為香格里拉圣地,如同石破天驚,無疑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附錄:九世班禪出走西藏的原因
十三世達賴為九世班禪的師父,年齡大七歲,曾親授九世班禪比丘戒。對于師徒失和十世班禪曾作過如下評論:“達賴和班禪,是西藏歷史上形成的兩位活佛,兩人在政治上、宗教上的地位平等。達賴世居拉薩(俗稱前藏)班禪世居日喀則(俗稱后藏),分別執掌前藏、后藏的政教大權。那么,為什么九世班禪要逃到內地,這反映了西藏一段外侮內殘的歷史。”
兩位活佛所處的正值西藏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時期。1888年和1904年,英國兩次武裝侵略西藏,十三世達賴和九世班禪同心協力領導西藏僧俗抗擊侵略者。兩次抗英戰爭均以簽訂不平等條約而告終,當時九世班禪出于愛國熱誠,盡管轄地僅占全藏的1/10(達賴占9/10),卻主動承擔1/4的軍費。
英國未能武裝征服西藏,于是改換手法,從西藏內部尋求代理人。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九世班禪被迫去印度,堅持抵制反清“自治”,次年返藏。由于清政府錯誤的民族政策,對英國屈從,不準抵抗,無故削去達賴封號,宣統二年(1910年)達賴轉而親英。1912年達賴由印度回藏后英國人貝爾跟蹤而至,在拉薩多次與達賴密談,密談的主要內容是擴充西藏軍隊搞擴張。這就給達賴、班禪關系破裂埋下禍根。
(待續)
喬子良 崔寧 編著
連 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