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喬子良 崔寧 編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取消宗教活動,眾喇嘛還俗回鄉從事生產勞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政府糾正“左”傾錯誤,落實民族宗教政策。旗委、旗人民政府對興源寺和福緣寺進行修繕,基本恢復了原貌,并指定福緣寺為宗教活動之地,決定農歷每月初一和十五為庫倫廟會。如今,每逢廟會,方圓數十里之內的廣大信徒們云集庫倫鎮進香,既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同時也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
六、科爾沁區藏傳佛教源流
清代光緒二十五年(約1899年),這里就修建有白塔子家廟,始有喇嘛教活動。但直至1935年才比較盛行,大約每100名蒙古族人口中就有3人是喇嘛。當時通遼縣境內喇嘛廟有莫力廟、胡力海廟、胡力根廟、坤都廟、愛新廟、道寶廟、那日嘎廟等,少數富裕者還有自己建造的家廟。有葛根(活佛)、呼畢勒干(轉世活佛)和大小喇嘛共3000多人。1945年,日本侵略軍投降后,經解放戰爭和土地革命運動,廢除了喇嘛教中的封建剝削壓迫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人民政府對宗教界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廣大喇嘛在黨和政府關懷下,大部分喇嘛從事其他事業。但喇嘛的正當宗教活動受到法律保障,在享受宗教信仰自由權的同時,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各項建設事業。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文革”中的喇嘛冤假錯案得到平反昭雪,對無依無靠、年老體弱的喇嘛按“五保戶”給予照顧。同時,1981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佛教協會第三次代表大會后,為開放喇嘛教活動點,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宗教事務局,同意把內蒙古東部地區凡現存寺廟,都作為重點維修項目。
1993年,根據自治區第三次佛教協會精神,為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滿足廣大蒙古族信教群眾的宗教活動需求,依通政發〔1993〕77號文件批準,在通遼市西拉木倫公園北側修建一座喇嘛廟。該廟由全國政協常委、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內蒙古佛教協會會長烏蘭活佛命名為“吉祥密乘大樂林寺”。并于1997年7月29日,批準通遼市吉祥密乘大樂林寺納入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正式登記開放。
1997年9月9日,經自治區、哲里木盟、通遼市等宗教管理部門協商同意,根據佛教儀規及眾多僧俗群眾的請求,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原塔爾寺法臺、自治區佛教協會會長烏蘭活佛任命包天虎為吉祥密乘大樂林寺第一任主持喇嘛,法名為葛喇藏奧斯爾呢瑪。
至1998年,通遼市有喇嘛32名。其中,從內蒙古佛教學校畢業的年輕喇嘛占40%以上。吉祥密乘大樂林寺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恢復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動,成為通遼地區喇嘛教和蒙古族信教群眾的活動中心。
2007年,“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最終被拆毀的莫力廟復建工程開始。2009年,正殿集寧寺竣工。
七、開魯藏傳佛教源流
開魯縣境內歷史上建有艾葛廟、普清寺、嘎海廟等八座喇嘛教寺廟。喇嘛僧眾最多時近千人。
1928年春,九世班禪額爾德尼到達開魯縣,開魯縣在縣城北門外搭彩棚,縣里知名人士和寺廟主持僧等出城迎接。縣內及周圍旗縣的蒙古族民眾,有的攜兒帶女,紛紛趕來,向活佛頂禮膜拜。活佛為眾人禱告佛光降臨,平安吉祥。
偽滿時期,日本侵略者加緊控制喇嘛教,縣內喇嘛有的遷往外地,人數減少。后來由于戰亂、土匪滋擾和自然災害等原因,據1949年統計,全縣僅有喇嘛51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