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曾經有一款風靡一時的游戲叫“開心農場”,玩家們提前定好鬧鐘,掐著點起來偷好友農場里成熟的“農作物”,樂此不疲。眼看著果實成熟了,卻被別人給收獲了,這實在令人窩火。
9月25日晚18時許,奈曼旗義隆永鎮某村村民劉某慌慌張張地來到奈曼旗公安局義隆永派出所報案,稱其還未收割的7畝地玉米被人“盜收”。接警后,派出所民警火速趕往事發現場。果然,劉某的7畝地里除了收割機留下的輪胎痕跡,根本不見玉米的蹤影。劉某損失慘重,事關重大,民警立即將案情上報至奈曼旗公安局刑偵大隊。
刑偵大隊技術民警對現場進行勘查后發現兩處疑點:一是收割機只對劉某的玉米地進行了收割,相鄰地塊的玉米地絲毫未動;二是收割玉米后,存在人工拾撿殘留玉米的痕跡,現場十分干凈。事不宜遲,辦案民警兵分兩路,一組民警通過詢問劉某梳理其社會關系,另一組民警到劉某所居住的村里調查了解劉某家庭情況。
在與劉某交談的過程中,民警發現,劉某對其社會關系等問題回答的比較詳細,而對其家庭情況的描述則顯得支支吾吾、避重就輕,這一點讓辦案人員起了疑心。
民警經外圍調查獲知,劉某與“妻子”劉某某同居生活七八年,未辦理結婚手續。近兩年,二人產生隔閡,長期分居,劉某在外打工,田地一直由劉某某打理。了解到這一關鍵線索后,民警迅速與劉某某取得聯系并說明此事的利害,劉某某當即承認自己雇人收割了7畝地玉米,并以8000元的價格出售。劉某某解釋說,劉某已很久未與其聯系,也不給她生活費,她擔心劉某把玉米收走不給她錢,便雇人搶先將玉米收割并售賣。
三小時之內,一起“刑事案件”演變成了一場家庭糾紛,民警對劉某雙方進行了調解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