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久久/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正在閱讀:陶克濤胡
分享文章

微信掃一掃

參與評論
0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 / 后旗歷史文化 / 正文

637411433828068430450262439.jpg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陶克濤胡

轉載 mingyu2016/09/03 09:49:33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網絡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3471 閱讀 0 評論 0 點贊

陶克濤胡

包樹海

陶老爺像

陶老爺像


陶老爺塑像

陶克濤胡(1863年農歷48日~19224月),蒙古族,博爾濟吉特姓氏,系成吉思汗弟哈布圖·哈薩爾后裔,原哲里木盟(科爾沁左右翼六旗、扎賚特旗、杜爾伯特旗、郭爾羅斯前后二旗)之一的郭爾羅斯前旗塔虎努圖克古日班格爾村(今吉林省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創業鄉三家子村)人。父恩和畢力格,前清時被授為四等臺吉爵。母巴應嘎,妻阿麗雅芙。陶克濤胡有五子一女,長子德力格爾,次子奈瑪,三子努圖克圖,四子班查拉克其,五子小喇嘛,女杜麗瑪。陶克濤胡自幼聰明伶俐,思維敏捷,在私塾里學習蒙文時,成績特別突出,其師來青喇嘛稱陶克濤胡說:“日后必成大器!”他秉性剛烈,為人正直,在任塔虎努圖克會兵首領期間,不畏強暴,仗義扶弱,保一方平安,使塔虎努圖克的百姓安居樂業,人們都尊敬地稱呼他——陶老爺。

滿蒙聯盟逐鹿中原,建立大清帝國,滿清對其藩屬蒙古逐步采取了政治上壓迫、經濟上掠奪、思想文化上愚弄的一系列政策。其最為可恥的就是以加官晉爵為名的搜刮政策,咸豐六年(1856年)奏定《蒙古王公臺吉等捐輸銀兩和捐輸駝馬議敘章程》中明文規定:蒙古各部,旗“札薩克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閑散王公等捐銀一百兩給記錄一次,二百兩記錄二次,三百兩記錄三次,四百兩加一級,八百兩加二級,一千二百兩加三級,一千六百兩加四級,二千兩加五級,止。二千四百兩以,原有翎枝者,隨時請旨。無翎枝者,請旨賞給翎枝”,“內外札薩克,各旗札薩克、頭等臺吉、塔布囊,二、三、四等臺吉、塔布囊,捐銀五十兩記錄一次,一百兩記錄二次……一千六百兩,系頭等臺吉、塔布囊,加輔國公銜,二等臺吉、塔布囊者加頭等銜……五千兩以上,隨時請旨。”另外對有關捐輸駝馬者也有相應規定的政策典章。捐輸越多,加官愈厚,晉爵越高。這使一些昏庸的蒙古王公、貴族、層層搜刮人民,完全不顧百姓死活。郭爾羅斯前旗札薩克齊默特色木丕勒未襲札薩克職前,多次隨其祖父圖普烏勒吉圖札薩克輔國公進京效敬清廷,十五歲時被授四等臺吉爵,二十歲時被授三等臺吉爵。光緒二十三年(1902年),清政府一改過去對蒙古的封禁政策,實施“移民實邊”、“借地養民”的土地掠奪政策。清帝諭旨蒙古王公開禁放墾土地,將放荒收入與清廷平分。于是,一些蒙古王公只為眼前一點利益,不顧蒙民生計,大量開荒。齊默特色木丕勒更是積極陳請放荒,是年被授為哲里木盟副盟長職。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齊公為爭得盟長正職,又出放了寶巴(今農安),阿揚吐(今德惠)的全部土地,終于被授予哲里木盟盟長兼兵備札薩克職務,位冠哲盟十旗各王公之上。然而貪婪成性的齊公又要出放塔虎努圖克的土地。塔虎努圖克位郭爾羅斯前旗北段,北倚嫩江,東傍松花江,土地肥沃,水草豐美。這里的百姓慶幸躲過了一次次放荒的災難,如今災難卻要臨頭,人們惶恐不安,奔走相告,集會商討對策。在集會上決定推舉陶克濤胡為代表,去札薩克公爺府請愿,要求停止開放塔虎荒。齊默特色丕勒未予理睬,反責問陶克濤胡無事生非,聚眾鬧事,毒打了五十大板,逐出府邸。齊公一意孤行,強奸民意,百姓敢怒不敢言。陶克濤胡更是義憤填膺,招集家族兄弟、結義弟兄及兒子商議:“請愿不成,只有起義,武裝抗墾,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與其土崖似的坍塌,不如寶石般的崩炸;與其流淚滿面,不如舉起鐵拳!當今之世,生不一定快樂,死不一定悲哀。”

英雄陶克濤胡決定揭竿而起,保衛家園,要用生命和熱血捍衛自己的土地。誰不愿意過安穩的日子,誰不愿意享受天倫之樂,就是生活中有所壓迫、有所不如意,也比風餐露宿、東躲西藏、朝不保夕的日子好呀!然而,殃及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怎么能顧及個人安危,延殘喘呢!經過一段時間的秘密籌備后,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農歷九月二十三日凌晨,英雄陶克濤胡帶著自己的三個兒子和親族兄弟及義友共三十二人,宣誓起義。陶克濤胡將祖祖輩輩用辛勤勞動建造的房屋燒毀,再和鄉親們依依惜別,眾鄉親們各個淚濕衣襟,哽咽的喉嚨說不出心中的留戀,只是舉目揮手,默默地祝福祈禱:愿長生天、愿圣主成吉思汗的英靈保佑我們的英雄早日歸來……三十二們英雄一次次地回頭,他們深知抗墾反清,保衛家園可不是兒戲,此去生死難卜,更不知歸期何時。

起義隊伍離開古日班格爾直奔清廷在二龍索口(今木頭鄉二庫村)設置的墾務局,將墾務官員和兵士趕走,收繳了一批槍彈。第二日行軍一日,深夜到達與科左中旗交界的毛都吐包德里(客棧),正遇繪制滿洲地區地圖的十二名日本人及隨護清兵二十名,義軍繳獲其武裝后,將其全部擊斃。后又急行軍直奔科左前旗的布敦寶力嘎(今突泉),將此處設置的墾務局搗毀,殺掉其官吏,毀掉其丈放土地的帳薄卷冊。此后,義軍返回本旗的昂格來、達爾罕屯一帶,化整為零,分散隱蔽,靜觀官府動向。

駐沈陽日本領事館得知十二名日本人被殺后,照會清廷,要求懲辦陶克濤胡為首的“馬賊”。清廷命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交辦此事。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徐世昌令惡棍降匪、前路統領張作霖的巡防馬、步八營,中路管帶馬龍譚的步兵三營和馮德麟的步兵三營及哲盟各蒙旗騎兵圍剿起義軍。然而,機智勇敢、能征善戰的陶克濤胡率領的正義之師,多次擊潰圍剿的敵軍,使敵軍望風披靡,聞風喪膽。

很快,紀律嚴明、得道多助的起義軍,聲譽鵲起,在東蒙古大地上逐漸流傳開陶克濤胡及其跟隨者的抗肝反清、保衛家園的英雄故事。不少仁人志士也慕名尋來,投奔起義軍,部隊不斷壯大。廣大的蒙古民眾和一些開明王公也在暗地城幫助義軍,給義軍通風報信,以錢糧彈藥接濟義軍,使義軍戰士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抗墾斗爭中。有一天,義軍偽裝成奉軍的巡防馬隊,以巡查名旗蒙兵人數、槍械為名,來到科左中旗設置在西拉木倫河渡口處的一所哨卡,要求在這里休整幾日。過有數日,守候哨卡的士兵首領畢斯瑪對陶克濤胡說:“我等早已知曉您是塔虎城的陶老爺,近悉官兵增加數倍,打探義軍去向,欲全力追剿。本想多留您幾日,休整隊伍,可是情況緊急,不得不告知于您,望陶老爺早作打算。”聽完這番話語,義軍才知道哨卡官兵原來是在暗中保護他們。陶克濤胡也說:“久留此處,必將連累你等。”決定當晚北上。臨別時,畢斯瑪又給義軍準備了足夠的干糧和子彈。

北上的義軍與蘇魯克旗(今彰武縣轄地域)人白音大賚(又名穆榮嘎)領導的另一支抗墾起義軍聯合。七月二十一日凌晨在醴泉縣(今突泉縣)的德隆燒鍋首次聯手迎戰清軍七百余人。酣戰之后,深夜義軍趁敵軍疲憊不堪之際突圍,北上索倫山。初冬時季,陶克濤胡等人思念家鄉,決心返故探望親人。于是,陶克濤部下五十余人南下,快到塔虎城時,被清軍包圍。此時,陶克濤胡剛剛獲悉妻子兒媳被清廷逮捕入獄,就連在寺廟里當喇嘛的四子、五子也被張作霖抓來殺害,悲痛交加的英雄陶克濤胡,滿腔怒火,倉促迎戰,率軍突圍。三子努圖克圖陣亡,沙克德爾等七名英雄被抓獲后,在獄中就義,跟隨陶老爺沖出重圍的只有十四人。義軍又一次北上索倫山。途中,在科左中旗哈達吐寶力嘎村,又與清軍激戰,殺敵八十多人。

19083月,陶克濤胡與白音公平賚決計分頭南下,搗毀各地墾務局,打擊墾人員。陶克濤軍行至科左中旗額博爾渾都勒附近,被奉天、吉林、博和(今齊齊哈爾)等地的清軍及附近七個蒙旗的蒙古兵五千余人的包圍。經三晝夜激戰,擊斃清軍五百余人后,義軍乘夜色昏黑突圍,三上索倫山。是年初冬,張作霖立功心切,率部進剿索倫山。陶老爺率義軍輾轉游擊,使清軍在索倫山內東奔西撲。11月中旬,義軍在深夜里突襲張作霖的營地,五百余人的巡防營,只有十幾人隨張作霖逃脫,其余全部被殲滅。

19092月,錫良接任徐世昌的東三省總督之職后,欲調奉天、熱河、黑龍江及蒙古各旗騎兵進索倫山一帶圍剿陶克濤胡義軍。陶老爺經過幾年的斗爭,深知如此這般抵抗,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蒙民生計問題。于是通過喀喇沁人海山公與駐哈爾濱俄國領事館聯系,向俄國政府尋求政治避難。此間,又與清軍激戰數次。1910年春,俄國允準陶克濤胡到其境內避難。義軍去俄國途中,又遭到清阻截,在古日班柴達木的戰斗中,長子德力格爾陣亡。陶克濤到達俄國后,俄國政府經秘密外交手段,將其家眷接來,又在布里亞特蒙古族聚居區劃出兩千公頃的土地給陶克濤胡。陶老爺和其追隨者就在此地暫定居下來,等待時機,以圖將來。

1911121,外蒙古宣布獨立,陶克濤胡便前往庫倫(今烏蘭巴托),大力輔佐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在其政府中任兵部副大臣。在效忠活佛期間,又立無數奇功。活佛念其為民族大義,置生死度外,賜其“剛毅英雄”稱號。

陶克濤胡率領的起義軍,自1906年至1910年,風餐露宿,吃盡磨難,與各路清軍作戰104次(又說360次)之多,以幾十號槍馬與近百倍于已的清軍周旋四年之久,擊斃敵兵數千人,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軍事典范。關于英雄陶克濤胡及其追隨者的事跡,早已被草原人民譜寫成神話般傳說故事,在草原上傳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19224月,剛毅英雄陶克濤胡病逝于烏蘭巴托,風葬于蒙古烏蘭巴托城南的達蘭達胡爾地方。可惜,一代英豪自舉義后,有生之年未能實現他回到家鄉的愿望。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

1.《哲盟博物館館刊》1990

2.《內蒙古近代王公錄(續編)》

3.白音桑布等著《陶克濤胡》

4.拙文《淺說滿清統治蒙古的政策》

——摘自《哲里木報》199851日、22

已有0人點贊

五角楓.jpg

0條評論

 
承諾遵守文明發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0/300

專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