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在郭爾羅斯王府陳列館內陳列著一些早些年的蒙古族王公貴族及牧民使用過的文物,其中就有鼻煙壺。鼻煙壺,簡而言之,就是盛鼻煙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攜帶。鼻煙是一種煙草制品,系將煙葉烘烤、去莖、磨粉、發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早些年蒙古族的男子腰間都系著鼻煙壺。可見,很早以前鼻煙壺就是蒙古族的一種“會客名片”了。交換鼻煙壺可以表達人們愛好和平的心愿,也可以使素不相識的人建立友好的兄弟關系。
過去蒙古人都設法保存兩只鼻煙壺,一只在待客和結識朋友時使用,另一只在更隆重的場合使用。男人們總是把待客用的鼻煙壺帶在身邊。在隆重的場合使用的那一個則留在蒙古包里,保存在專門的柜子里。當客人來到蒙古包時,主人就把待客用的一個鼻煙壺拿出來,由最年長的人開始,依次遞給每個客人。對客人光臨表示出深切的敬意和感謝。
交換鼻煙壺的儀式還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如果年齡相當,要幾乎同時相互交換,待雙方都把對方煙壺的煙嗅后,然后互相換回;如果是長者去,則要請長者先坐好,自己站著交換。待長者嗅過后,自己不嗅,微微向上舉一下,而后雙手捧還長者,把自己的煙壺換回。婦女在舉壺時還要輕輕碰一下自己的前額,并慢慢躬身,然后雙手遞給長者。遞鼻煙壺和接鼻煙壺時,一般要把煙壺打開一半,左手扶著右手遞上
。
敬鼻煙壺不僅是交友、會客和節日里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同時也是曾經鬧過糾紛的人和好的一種方式。雙方如愿交換鼻煙壺,就說明不計前仇,言歸于好,以后準備和睦相處。
鼻煙壺還是蒙古人的一種特殊的裝飾品和心愛的珍貴之物,其制作十分精致細膩。以造型來分,既有圓的,又有多面體的。在圓的里面,又分作扁圓、桃圓、蛋圓等。按制作使用的原材料來分,一般用銀或者銅制成,也有用樺樹皮、木頭、細瓷以及翡翠、瑪瑙、琥珀、玉髓、水晶、青金石等制成。在外表裝飾上,刻有山水人物、花鳥草蟲、珍禽異獸、飛龍奔馬等圖案。鼻煙壺因其小巧精致、宜于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館及收藏界的青睞,成為中國近代文物的重要項目之一。鼻煙壺集結了中國雕刻、書畫、燒瓷、鑲嵌等手工藝技術,其珍貴性除了從形制、材質、紋飾、色澤上加以鑒別外,精致秀雅、端正勻稱亦是評賞的要點之一。
用作裝煙壺的小袋子,同樣裝飾著珊瑚、綠松石和用金、銀、獸骨等做成的圖案。鼻煙壺和小袋子一同放在“褡褲”里。“褡褲”一般用綢緞縫制,并裝飾著貼花或繡花。因此,每一副褡褲又是一件精致的藝術品。
鼻煙壺收藏也在近幾年來屢掀熱潮,這和它曾廣泛根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大有關系,且不說在各大拍賣會上動輒上百萬令人瞠目的成交價格,單就其包羅萬象的材質和制作工藝,鼻煙壺在當今也已吸引了國內眾多愛好者與收藏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