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早晨7點,科左后旗甘旗卡鎮束力古臺嘎查的駐村干部方曦東就帶著農業技術人員來到嘎查。
方曦東說:“束力古臺嘎查曾經是純牧業嘎查,收入渠道單一,到2014年初,還有30多戶牧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發展庭院經濟,是推動嘎查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一步。”
束力古臺嘎查是一個蒙古族聚居村。過去,四分之一的牧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2014年,“十個全覆蓋”工程推進到嘎查,修通了8.68公里的水泥路,改造了危房,修建了院墻,讓145戶牧民喝上了自來水,新建了便民連鎖超市和標準化衛生室,修建了文化活動廣場和牧民之家,嘎查還建起了肉牛養殖小區。
生活環境好了,牧民們過上好日子的心氣兒也足了,大家開始謀劃致富新產業。按照方曦東的規劃,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調整產業結構,在壯大畜牧業的基礎上,發展庭院經濟,讓這個落后的嘎查多一條“腿”走路。方曦東帶著村干部先選定一批有一定種植基礎的牧戶,尋找突破口,逐一給他們算經濟賬;又與當地農業龍頭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為有種植意愿的牧戶免費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并簽下訂單,解決蔬菜銷路問題。
與此同時,嘎查還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牧民哈斯敖其爾家養著三頭奶牛,靠賣牛奶維持生活。“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后,村里通了電和網絡,在方曦東的帶動和指導下,從前不會上網的哈斯敖其爾學會了上網,把過去成桶出售的牛奶,加工成奶皮子、奶豆腐等奶制品,通過網絡賣到了全國各地。哈斯敖其爾說:“現在路好走了,10多分鐘就到甘旗卡鎮里了,外地客戶也能到家來買,方便多了,每天都有訂單。”
2015年,隨著養殖小區的投入使用,束力古臺嘎查奶牛存欄增加到2300頭,當年利潤就達到300萬元,帶動戶均增收2萬元。嘎查還整理出各家的庭院土地,總共60畝,與科左后旗家和農業發展公司簽訂了60萬元訂單,用于種植豆角。這家公司還為牧民預支了收購費,僅這一項又給每戶牧民帶來了5000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