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久久/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正在閱讀:夢中的瑪拉沁(十二)
分享文章

微信掃一掃

參與評論
0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 / 后旗歷史文化 / 正文

637411433828068430450262439.jpg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夢中的瑪拉沁(十二)

轉載 安娜2016/07/12 10:55:26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通遼日報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1389 閱讀 0 評論 1 點贊

 除大法會外,喇嘛們平時也坐在朝克沁殿里誦經,這是他們每天的功課,此時,領誦者換成了教職較低的翁蘇德喇嘛,但他的領誦聲同樣像呼麥般低沉,眾喇嘛的和聲也同樣美妙動聽。平時的誦經,管制不太嚴格,孩子們是可以單獨進去磕頭的,只要不大聲喧嘩就行。

 十月二十五日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圓寂日,這一天舉行的法會叫千盞佛燈(明干祖拉)法會,這個法會在寺廟和民間同時進行。這一天西瑪拉沁廟的所有佛燈都點亮,活佛帶領眾僧誦讀《祝福經》。這一祭祀活動在民間則是,用蕎麥面捏成很多佛燈,注油,點亮,供在佛龕上,灶臺上,窗臺上,門框上,墻頭上,大門口,甚至在大門外路兩旁也點亮幾盞,孩子們除看熱鬧外,更盼蕎面燈燃盡后,把它埋進火盆的熱灰里煨熟了吃。

十一

 辯經,你見識過嗎?估計沒有。我在寺廟邊上長大,也才碰到過那么幾回。辯經,乍聽起來像蒙古族的對口“好來寶”(好來寶巴蘭親),但又不全像。對口“好來寶”斗智逗樂,辯經是斗智,但絕不是逗樂的文藝節目,而是藏傳佛教獨有的一種教育方式。

 西瑪拉沁廟的辯經會在查瑪舞廣場舉行,幾十個喇嘛圍成圓圈席地而坐,挑戰者在圓圈中間走來走去,可以一對一甚至一對多地進行辯論,辯論的問題涉及藏傳佛教的各個領域。比賽規則是,挑戰者問倒了對手,對手輸;問不倒對手,挑戰者輸。挑戰者提出問題,讓坐在地上的辯論對手回答問題,回答方式,只能從“是”、“不是”、“不一定”中選擇一個,不敷衍,不含糊,干脆利索。挑戰者來回踱步,咄咄逼人,那架勢很像今天外國電視劇里的律師,而對手卻泰然自若,固守城池。挑戰者可以采用各種手勢和一些肢體動作,比如輕輕拍打一下對手的肩膀,但決不允許有用力推搡、重拳出擊等野蠻動作。隨著辯論的深入,挑戰者用右手掌猛擊左手掌,向前蹭,抬右臂,掌心向前,高聲怪叫,甚至舞動佛珠,為神圣的信仰而戰,而對手還是不慍不怒,從容應答,堅守自己的信念不動搖。辯論由教職很高的高僧大德做出裁決,失敗者摘下僧帽,表示認輸,紅著臉,在一片笑聲中退出辯經場,但他不是氣餒,而是下定決心,潛心苦修,等待下一次的辯經會。那時候我們只把辯經會當熱鬧看,哪知道這是藏傳佛教獨特的學習方法和考核方式,可以從中發現人才。巧合的是,我在前幾天的電視中,看到過第十一世班禪參加辯經的鏡頭。

十二

最為熱鬧的當屬查瑪舞。它既是宗教儀式,又是娛樂活動,還是廟會,人山人海。

 查瑪舞的前奏是,有兩個用紫銅做的四五米長的大法號(布熱)吹出震天動地的聲音,各種法器齊鳴,形成強大的震懾力,聲音能傳出幾里地,在這種造勢中,閻王爺(額日勒格罕)出來就坐,一個頭戴白胡子老頭面具、反穿皮襖、手握虎尾鞭的丑角(胡達嘎沁額布根),維持秩序,接著戴著神獸魔鬼面具的舞者陸續出場,一一亮相,表演各種舞蹈:跳蝴蝶舞(額日博亥)的舞者頭戴骷髏面具,身穿緊身白衣,左手拿手鼓,敲鼓的右手手指,是用白骨串起來的,極像骷髏的手指;跳海螺舞(冬嘎)的舞者頭戴海螺面具,緊身打扮,做著水中撈尸的動作;跳牛頭舞(烏呼日)的舞者頭戴牛頭面具,牛角上掛著彩綢;跳獅子舞(阿日斯楞)的舞者,頭戴卷毛獅子頭面具,身穿綢袍;特別是那個跳鹿舞(包固)的舞者,頭戴鹿頭面具,身穿鹿皮色的綢衣,頭上的鹿角多枝多杈,足有二尺長,在泉邊喝水的動作歡快靈巧,惟妙惟肖;扮度母(達日哈)的二十一個舞者不戴面具,頭戴寬沿帽,身穿各色綢袍,儀態端莊,腳步穩健,首席度母身穿綠色綢袍,顯然是綠度母,觀世音的化身,在中央的圓圈內舞蹈,眾度母在周圍的小圓圈內舞蹈,隨著音樂的節拍邊舞邊轉,典型的動作是雙手向外甩,抬腿跳轉。

(待續)

謝仲元

連 載

已有0人點贊

五角楓.jpg

0條評論

 
承諾遵守文明發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0/300

專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