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科爾沁草原——曾經孝莊文皇后的出生地,蒙語是“最忠于皇帝的部落”的意思。原始的泉河,原始的植被,原始的天空,原始的風味。平坦而又柔軟的天然綠茵場,置身其中,有如親臨大海,當人們或乘車或徒步走過的時候,無不被她的美麗所吸引。仰天望去,云在走,鳥在飛;閉眼聆聽,鳥兒在鳴叫羊群在合唱,那已經不是一種聲音,而是大自然創作的一首交響樂。
從眾多野史、傳說中,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孝莊皇后,走近大清歷史上一代賢后的風雨人生。
從科爾沁草原的小格格到站在九五至尊背后,她是固權守勢的杰出女政治家。
她一生輔佐三代清帝,為大清朝打下牢固的百年根基。
她的一生,親情、愛情都與政治息息相關,留下了太多謎語,只待后人一一解答。
論美貌,她冠絕前清后宮,成功誘降洪承疇,不輸楊貴妃。
論才智,她制約多爾袞、鏟除鰲拜,平定三藩,不輸武則天。
論胸襟,她破除滿漢舊制,與姐姐共承帝王恩寵,不輸蒙古族人氣魄。
論淡薄,她拒絕垂簾聽政,晚年飲茶誦佛,不輸中華傳統美德。
作為一個女人,她未必幸福。13歲嫁人,31歲守寡,兒子早早離世。可作為一個政治家,她卻應該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她在民族矛盾及滿洲貴族內部斗爭都十分尖銳、復雜的形勢下,先后擁立兩位小皇帝登基,繼承皇位;協助三朝皇帝理朝綱,在奠定和發展大清江山的恢弘偉業中做出了重大貢獻。
然而最難得的是,她雖有武則天之才,卻無武則天的野心。她始終以妻子、母親、祖母的身份站在權力的背后,拒絕垂簾聽政,把所有的功勞都給了丈夫、兒子和孫子。
孝莊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的后裔,她的爺爺莽古斯是哈布圖哈薩爾的十九世孫,是科爾沁左翼中旗旗祖、科爾沁大貝勒、科爾沁貝勒宰桑,她的大哥是科爾沁左翼中旗第一代札薩克和碩卓哩克圖親王烏克善,她的四哥是科爾沁左翼中旗第一代札薩克和碩達爾罕巴圖魯親王滿珠習禮。
有人說孝莊家族為游牧民族,居無定所,因此孝莊出生地無法查考。這個觀點似是而非,值得商榷。不錯,蒙古民族是個游牧民族,牧民們過著的是居無定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然而,應該知道,放牧是普通牧民的事情,而統治牧民的奴隸主,封建領主并不直接放牧。因為他們的管理對象是人,是普通牧民。所以,統治牧民的奴隸主、封建領主過著的則是相對穩定的定居生活。 16 世紀中葉科爾沁部的東遷并非游牧造成的畜群與部落的流動,而是封建領主主觀意識趨使的部落遷移。當科爾沁部駐足科爾沁草原后,各大貝勒均在各自的領地內安居下來,作為科爾沁部左翼首領的孝莊家族當然也就穩定下來,開始搭包(蒙古包)、修房、建府,過起安穩的養尊處優的定居生活。只有屬民(普通牧民)仍然在其主子的領地內過著居無定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