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久久/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正在閱讀:通遼“萬人坑”追蹤
分享文章

微信掃一掃

參與評論
0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 / 后旗歷史文化 / 正文

637411433828068430450262439.jpg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通遼“萬人坑”追蹤

轉載 烏蘭其其格2016/06/15 16:15:37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網絡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8442 閱讀 0 評論 4 點贊

追蹤

通遼有沒有萬人坑,萬人坑在哪?萬人坑里到底埋了多少人?還有,為什么會有萬人坑?


為了這個問題,不少人究根問底,答案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日寇侵占東北十四年,殺人無數,尤其是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及其所屬細菌部隊,先是以細菌研究為目的,以大量人體做實驗。通遼城南周家圍子村就是鮮活的證據;1945年光復前,又到處撒播疫菌,造成1945年至1949年東北大鼠疫。


這場鼠疫,通遼市(原哲里木盟)是重災區,僅1947年,全市疫點達234處,發病人數19304名,占東北三省總發病人數26183人的73.73%。死亡16139人,全家死絕178戶。成為危害通遼的“無風三尺土,有病百斯篤,遼河開口沒法堵”“三害”,之首。當年,國外媒體紛紛報道,通遼一夜間“世界聞名”。當時,通遼城內萬戶蕭疏,路斷行人,每天死亡者最多達一百五六十人。

當時,通遼剛剛解放,百廢待興,國民黨特務騷擾,飛機轟炸。對突如其來的鼠疫,缺醫少藥,缺乏防疫經驗。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于當年冬天鼠疫撲滅。

由于鼠疫期間死人較多,都由防疫隊派人拉出城外掩埋。尸體分南北兩地掩埋,城南為兩處,及東南門及西南門。城北在西遼河大堤附近。


當時城南兩個出口,一個在現永安路立交橋,一個在民主路立交橋。考慮當時一是死人多,二是交通工具僅為大車,出城后,便道兩側均為沙坨,大車行走不便,因此,不會走得太遠,應當就在路兩側。據一些老人講,鼠疫剛開始時,裝殮還有棺材,后來,箱子、柜,甚至馬槽子都沒有了,只能用炕席,秫秸裹尸體,還有一些人就碼放在車上拉走。至于掩埋,到死人多時,挖溝已經來不及,只能用犁杖趟溝,把死尸淺淺掩埋。

死于鼠疫的尸體,身上保有鼠疫菌,待到春天一到,被嚙齒動物及野狗的吞噬,就會再次造成鼠疫傳播。為了做到“滅鼠拔源”,人民政府組織人力物力,對鼠疫尸體進行重新焚燒掩埋。據當時參加過鼠疫尸體翻埋工作的薛公維回憶,:”工作開始,先在水塔的南面挖了五個大坑,深五米,對南坨子的所有墳墓,無論新舊一律挖出來,用棺材板做火化燒柴,將尸體放置其上。火化后將其殘骸運往大坑,再用來蘇兒藥物消毒之后以土覆蓋掩埋處理,以絕后患”。


《通遼市(縣)鼠疫資料》對此也有記載:


“1948年1月5日至2月8日,對通遼火車站附近的墳墓進行消毒,取尸體焚燒深埋。共翻埋處理尸體1710具,尸體碎骨318件,古墳2546座。2月中旬至3月末,動員人工7327名,翻埋尸體25662具,其中鼠疫尸體12863具”。


根據這組數字,通遼城南五個大坑里共掩埋尸骨兩萬多具,叫做“萬人坑”應是名副其實。


當時正是數九寒天,南沙坨子面積很大,再加上國民黨飛機經常來轟炸,零散的尸體難免有遺漏。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筆者隨單位到南坨子栽樹,一崔姓師傅頭一鍬就挖出一顆骷髏。


薛公維說,大坑的位置在“水塔”南邊,當時城內只有一個水塔,就是通遼火車站的水塔,除供應鐵路用水外,還有一條線路通往日本人開設的“滿鐵醫院”,就是現在“圈樓”東南角。據此判斷,五個大坑位置應在鐵南與城北和平路相對應,且距離老車站不算太遠的地方。


另一處鼠疫尸體集中的地點在城北。當時城北一帶死于鼠疫者當掩埋于此,當時通往城北道路有兩條,一條是走交通路出老北門(現科區政府東側),另一條是走和平路出東北門。當時,出北門后,路西為亂墳崗,路東一直到和平路東北門外是一片莊稼地。現西拉木倫大街北側有一道土壕,俗稱“二道壕”,壕北和平路一側,現科爾沁賓館一帶原有蒙古敖包,日本人占領通遼后,為紀念死于抗日軍民搶下的孤魂野鬼,在此修建“忠魂塔”;東起和平路,西至交通路西一百米,南自“二道壕”北至“三道壕”,即俗稱北大壕的西遼河大堤南一百余米,解放后辟為國營苗圃,后改成果樹園。果樹園有東西南北四個門,其南門與北門遙遙相對,如越過“二道壕”南莊稼地,即后來修建的內蒙古民族大學校區,可與城里的民主路相對。


西遼河北大堤南側,據史料記載為鹽堿不毛之地,偽滿統治時期亦為一片荒地,無人耕種。至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出果樹園北門,道路兩側仍是植被稀疏,很少有草木生長。這里就是傳說中的萬人坑。


關于1947年在這里翻埋尸體的具體情況沒有文字記錄,但是總數應有幾千具。按習慣說法,叫做“萬人坑”亦無不妥。

已有0人點贊

五角楓.jpg

0條評論

 
承諾遵守文明發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0/300

專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