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生在科爾沁草原,卻沒機會去拜謁一代國母孝莊皇后的故居,是種遺憾。接到副刊編輯志鴻的通知,參加《通遼日報》報社組織的孝莊園七月筆會。心里有了一份期待,希望走進那座美麗神奇的達爾罕王府,去邂逅那段歷史。
從通遼坐上景區的大巴,在車上,那些關于孝莊文皇后的歷史故事零散的出現在腦海中。傍晚,到了景區。很多身著蒙古民族服飾的姑娘和小伙站在蒙古包外熱情的迎接我們,緩解了整個下午等待的疲憊。此行還有四平音樂文學學會的朋友們,更讓筆會增添了一份陣容。
在民族特色濃郁、寬敞漂亮的蒙古包里,享受美味豐盛的晚餐。三位身著蒙古袍的小伙拉起了馬頭琴,悠揚的馬頭琴聲一下就吸引住了我們。馬頭琴聲讓喧鬧的蒙古包里流進一股清泉叮咚般的悅耳動人之音,蒙古族姑娘唱起了迎賓曲。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在酒宴上敬獻哈達可能是接待賓客的最高禮儀,美酒敬上,藍色的哈達獻上。一指輕點杯中酒,灑向長生天,灑向長生地,灑向自己的額頭,寓意平安吉祥。身著蒙古袍的小伙子推來木輪車,上面放著頭佩紅綢帶的烤全羊,只等尊貴的客人剪彩后,大家就能享用到美味的烤全羊。晚餐處處體現出蒙古特色來,烏日莫、奶豆腐、奶茶、羊肉、羊腸、酸奶、炒米,讓我們品嘗到蒙古特色食品的純粹和醇香。
晚宴氣氛熱烈,通遼市民族歌舞團的白淑榮副團長、和通遼作曲家羅慶合唱的那些草原歌曲,余音繚繞;王志華主任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歌聲渾厚深沉,更融入一份感情,把晚宴推向高潮。身著漂亮蒙古服的姑娘即興跳起蒙古舞 助興,紅色的火苗閃動,美味佳肴,長調悠揚,馬頭琴歡暢,歌聲飄蕩、舞者恣肆,美好的夜晚,今夕何夕!
晚宴罷,我們來到蒙古包西面一片開闊地帶,一堆松木已經筆直架好,隨著松木的點燃,篝火晚會開始。一群蒙古族姑娘圍著篝火,跳起了安代舞。 熱情奔放的安代舞吸引筆會很多同行加入。科爾沁部落群主藍百合第一個加入安代舞的隊伍,這位來自安代舞之鄉庫倫旗的酋長,抖肩,扭腰,甩臀等動作毫不遜色那些訓練有素的舞者,可能蒙古民族骨子里就有能歌善舞的基因。
璀璨的煙花升到空中,照亮了黑暗的夜空。在篝火邊,蘇莉,曾煙,藍百合,冷月亮,志鴻,文潤和我脖子上圍著蒙古姑娘敬獻的哈達合了一張影,篝火映紅了我們的臉,在黑暗的映襯下,我們脖子上的藍色哈達分外醒目,歡樂定格在這一刻。
回到住處,已經快十二點,同屋的白淑榮團長去找熟人聊天,我簡單沖個澡沉沉睡去,清晨,被一陣清脆的鳥鳴聲叫醒,聽著悅耳的鳥鳴聲已無睡意.恰巧這時,同行的姐姐冷月亮打來電話,說趁著清晨這段時間,出去看看。走出住處,看到那氣勢恢宏的孝莊園三個大字,篆刻在門樓上方。順著那個門往西走,有一片草灘,清爽的空氣里飄蕩著濃郁的蒿草清香,沁人心脾。手機、數碼、單反都發揮著各自的職能,拍攝著每一個景點和精彩瞬間。我們此次的科爾沁部落酋長藍百合氣度雍容,被大家戲稱孝莊皇太后。百合姐儀態萬方,仰首傲視,母儀天下的風范,我們都戲謔百合姐來回孝莊故里也做回皇太后,不枉此行。百合輕移“蓮步”,志鴻我倆左右“侍奉”,被蘇莉姐用單反抓拍下來,照片分享給大家,也是博得一片歡笑。
吃過早飯,我們坐上大巴,正式的拜謁孝莊生活過的達爾罕親王府。在府門外,一位同樣身著蒙古服飾的小姑娘作為導游,引領我們全程參觀并做講解。王府的府門又稱頭宮門,依《大清會典》規制。親王府正門五間,啟三間,門釘縱九橫七,顯示王府主人的顯赫和威儀,這是聽導游介紹的。這位被謂于“清代國母”的女人,十三歲從科爾沁草原成吉思汗的后代“黃金家族”中出嫁,政治聯姻,嫁給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歷經三朝,三十歲時喪夫,輔佐年僅六歲的兒子順治帝(福臨)登基。四十九歲是喪子,輔佐年僅八歲的孫兒康熙帝(玄燁)登基。她賢德智慧,輔佐幼主,而不篡權,是一位聰慧智謀遠慮,外柔內剛的政治女人。她拒絕垂簾聽政,雖有政治女人的遠見卓識,卻沒政治女人的野心。
隨著導游的腳步,走進那個在科爾沁大地聲名遠播的嘎達梅林印務處。嘎達梅林因為反對王爺外賣草原,被殺害,成為民族英雄,他和孝莊文皇后一樣聲名遠播。看見梅林用過的那些物品,重現一段歷史,沒有親眼所見,很難讓那段歷史在腦海中打上深深的印痕。
不知不覺走出人群,獨自拜謁這座 神奇的王府。孝莊家族先后出現四位蒙古族皇后,孝莊文皇后、她的姑姑哲哲即孝端文皇后、她的侄女順治帝第一皇后(后被廢為靜妃)和她的侄孫女孝惠章皇后。這是集天時地利人和于一體的奇特現象,這是怎樣地脈精氣潤沁,怎樣的先祖鴻德積存,才造就如此神奇呢,心中有了很多感嘆!獨自走著,發現了一種奇特的景觀,在每一處府邸,總能看見連理成雙的古榆。樹根連在一起,長到上面就成了枝繁葉茂的兩棵古榆樹。清朝時,很多公主下嫁到王府,那些權威顯赫的王爺或王妃,都已化成歷史的塵埃,一段佳話的愛情故事也只能在野史秘笈中尋找它的蹤影。神情飄移,那句古詩閃出來:“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做連理枝”。或許是王府中某對恩愛的眷侶,死后難解難分,化成這連理的古榆。恰巧碰到《天驕》主編白晶女士,我把這看似荒謬的想法說給白晶女士聽,白晶女士沒有批辯的意思。只說在這座神奇的王府中,萬物有靈,那些連理的古榆也是有靈性的!
在一處枝繁葉茂的古榆前,工作人員給我們每人發了祈福帶,在古榆上拴上祈福帶,把心底最虔誠的祝愿默默許出來,作為一種美好的心里寄托。很多游客都在拴祈福帶,都在默默許愿祈福,古榆若有靈性,只許心頭一片光明,一份豁達和心底無私足矣!
獨自走在這富麗典雅的達爾罕王府中,幾度以為到了北京的故宮,那一層層的主殿,側殿 ,氣度恢弘和北京的故宮有異曲同工之妙。王府府門、儀門、印務處、銀安殿、寢門、后罩樓,層層宮殿,層層門,富麗恢宏,殿堂崇峨、雕梁畫棟、回廊環繞,只有嘆服不已,卻已經不知身居何處了!中午筆會座談時,王志華主任介紹說,故宮博物院授予達爾罕王府為“塞外草原小故宮”的稱號。心里想,達爾罕王府是無愧于這個稱號的!
已經和導游帶領的隊伍走散,里面有三三兩兩身著蒙古服裝的工作人員,指引我們的行程路線。工作人員還告訴我們,全程不走回頭路。走到那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像的后罩樓門外,看見有游客躬身施拜,雖不信佛,但在這里也有了敬畏之心,生死禍福冥冥中的主宰,身后有一雙神秘的眼睛在注視著我們,做事的準則和善良之心,是該藏在心里的一把尺子吧!
十點多,七月孝莊園筆會的主題,座談會開始,喬子良主持座談會。王志華主任精湛和專業的歷史知識,講解了孝莊皇后和這座王府身前身后的故事。加深了對孝莊皇后 的認識和對那段歷史的深入了解。那個叫布木布泰的十三歲蒙古小女孩,承載著家族的榮耀和政治聯姻的使命,走進大清皇宮,成為享譽后世的一代國母。她的胸懷帷幄,智慧賢德,遠見卓識,輔君助儲,讓清朝初期達到鼎盛之世。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這個偉大的女人必將被濃墨重彩的寫下瑰麗的一章。
大家圍繞著孝莊園的主題展開了座談,四平納蘭性德詩詞學會會長張應志,圍繞著納蘭性德和孝莊文皇后的關系,也展開了一番講解。孝莊文皇后是康熙的祖母,納蘭性德的母親是康熙的遠房姑母,此種淵源是我以前所不太了解的。每個人的發言,都加深了對孝莊皇后和這座王府的認識。老通遼故事主播王永興,言辭激昂,博古通今,幾次發言都博得陣陣掌聲。《哲理木藝術》的主編,高洪亮文思泉涌,現場作詩讀詩,讓孝莊皇后以詩意的形式走進大家心中。著名本土作家蘇莉,說出了一個優秀作家需要掌握的寫作精髓:了解本土文化,寫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做這片土地的解說者和代言人,挖掘出那些深層次的東西;要心懷光明,心懷敬仰,才能寫出好作品,蘇莉說出大家的共同心聲。科爾沁部落酋長魯雅君最后做倡導詞,作為壓軸戲。有這些心性相通的文友,讓此次筆會終生難忘。
整個筆會的行程時間安排得很緊湊,吃過中午飯,沒有休息。我們就隨著景區的大巴車,參觀了四千五百年前人類的活動地,哈民遺址。這里正在做后期保護和清理工作,幾輛挖掘機正塵土飛揚的作業。我們穿行在白沙中,走進遺址的展廳,參觀那些已經化石的陶罐和一些生活用品,在一個 穴坑里,有一大堆人骷髏和白骨,是幾十人的尸骨。旅游版的編輯斯琴塔娜忙著拍照,作為新聞素材。工作人員介紹,這堆尸骨大多是女人和小孩,是集體自殺還是死于瘟疫,還有待考古專家作進一步的研究。
哈民遺址沒有引起我的任何興趣,心思還在那座神奇的王府中.在這鐘靈毓秀人杰地靈的科爾沁草原上,孝莊文皇后和她的蒙古黃金家族,為科爾沁草原帶來多少榮耀。而今雖已成為歷史,卻是中國大地的一朵奇葩,永遠讓人們敬仰。心里有個問題總在腦中出現:清代那多位下嫁到王府的公主格格,和尊貴的王爺們所生的后代而今何在?卻只能剩下一段歷史,和這座空空的大殿讓后人瞻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