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
|||
等到沒荒可開的時候,只好活人搬弄死人,把陰宅從田里請到不能種地的地方去。于是,出現了好長一陣子遷墳運動。遷墳,死人不愿意也說不出來。可活人就不一樣啦。按民間習俗,老墳是不能動的,講究入土為安。 一 張三趕輛小毛驢車,給他爹起墳。先做了個小棺材,民間叫匣子,把老人家的骨殖收斂裝好,蓋嚴蓋釘上。他還帶一根繩子,結結實實地綁牢在車上。他懂得,新出殯的棺材不能落地,落地就得埋啦。所以,孝子在靈前,跑幾步就得回身磕一個頭,再跑幾步就再回過頭來磕一個頭,意思是讓抬棺材的人們別住腳,等到墳地才能讓棺材落地。遷墳,也不能破了這個規矩。 張三攆哄著小毛驢,顛顛達達地緊跑。突然,咣當一聲,匣子落在路當中了。道路遠,又不好走,捆匣子的繩子慢慢地松扣了。這張三嚇了一大跳,呀呀,老爺子不愿意搬家吧? 他慌里慌張地跪下,梆梆地磕了三個響頭,嘴里念念有詞: 老爺子我的親爹哎,咱可不能在這落腳,這是大道! 千不怪,萬不怪, 就怪公社學大寨。 河南河北都遷墳, 倒出地方好種小麥, 千村萬社學大寨, 咱不當絆腳的石頭塊! 張三左右看看沒人,抱起匣子放到車上,拿繩子緊繃繃地捆牢。嘴里還沒消停著,老爺子哎咱爺們走吧! 張三的小毛驢車,又顛顛地跑了起來。 二 喬赤腳是外號,本人姓喬,文革時候她十五六歲,念過四五年書,在村上當赤腳大夫。一直到現在,六十多歲了,還給村里人看病。她為人性情開朗,愛說笑談,村中老老少少都習慣跟她開玩笑。開始人們管她叫赤腳大仙兒,后來把大仙兒去了,就叫喬赤腳兒。她也不在乎,就是個名唄。她爹死得早,娘獨自把她帶大,就這么一個女兒,娘兒兩個相依為命,感情特別好。她娘長得年輕,她還顯老成,不知道的以為是姐倆兒呢。 喬赤腳沒有兄弟姐妹,給爹遷墳,她親自出馬,帶著兒子,車上還拉著八十多歲的老娘。 起墳之前,要燒紙祭奠。帶來的燒紙剛點著,喬赤腳就開始叨咕起來: “老爺子哎,今天是你喬遷之喜的日子,我跟你的外孫子來啦,還有老太太。在這兒住了幾十年,不愿意挪動吧?公社來了個新社長,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遷墳,就燎到了你老的墳頭上。你老在世也是個明白人,得支持人家的工作呀,對吧?” 這時突然刮過來一陣旋風,刮得紙灰上下翻飛。 喬赤腳又接著叨咕,“老爺子哎,耍脾氣也沒用。搬吧,在哪兒還不是一個樣兒?老太太也不愿意去陪你。 到了新地方要是不習慣,想老太太的話就吱一聲。我攙著多來幾趟,給你多燒幾張紙兒,順便也多說說話!” 老太太撇了撇嘴說,“用不著你這瘋天傻事的閨女攙著,自己的胳膊大腿還都好使喚著呢!” 陰氣 馮胖子死了,滿村沸沸揚揚,傳得老玄乎的。 他娘屬虎,又是虎年死的,那年四十九歲,正是本命年。她是個農家婦女,身體很壯實,也非常能干,山上家里一齊忙活。那天,一大幫婦女在田間鋤地,她忽然一聲怪叫,倒地抽搐起來。等人們聚攏來救,已斷了氣,再也沒活過來。 這個村子原本不到一百戶,幾十年后就發展到四五百戶。當年,村后邊那片荒召野樹的亂葬崗子,離住戶老遠的,眼下已連成一片。老馮家的房子蓋得晚,在村子最后一條街,自然就成了陰陽分界線。 馮胖子娘死后的第二年,他爹和鄰居的女人突然失蹤。后來聽說,在外地打工,兩個人跟夫妻似的住在一塊。 馮胖子結婚,就在爹娘的那間房子。 (待續) 文\方綱 連 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