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久久/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正在閱讀:老通遼回眸之三十一 老通遼八景(下)
分享文章

微信掃一掃

參與評論
0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 / 后旗歷史文化 / 正文

637411433828068430450262439.jpg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老通遼回眸之三十一 老通遼八景(下)

轉載 烏蘭其其格2016/06/08 17:21:39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網絡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3936 閱讀 0 評論 4 點贊

金沙夕照

   

      通遼城南有一道沙帶,從民航路起逶迤向東,橫亙在鐵路南側,人稱南沙坨子。

       這條沙帶是通遼建城之前就有的,在當初規劃通遼城的時候,南界在現科爾沁大街以北,距離南沙坨子尚有一段距離。另外,參與規劃城址的卓里克圖親王就生活在科爾沁沙地邊緣,這樣一道沙梁對于他來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另一位參與規劃城址的黃仕福黃總辦,上任之初是從奉天到遼源,再到巴林愛新荒荒段,一路之上見過的沙地也遠勝過通遼城南這條沙帶,所以,在向奉天省呈報通遼城選址文件時,并未提及到它,也在情理之中。但就是這道看似并不大的沙帶,卻給通遼人帶來無盡的麻煩。

       通遼風大,而風又總是與沙連在一起。每逢春季大風一起,南有沙坨子,西、北有北河套,小小的通遼城幾乎被黃沙包圍,無論風從哪個方向刮過來,城里都是黃沙漫天。自打鐵路修通后,這條鐵路線竟無意中成了沙帶向北遷徙的障礙,但對鐵路的危害也令人擔憂。

       其實,早在通遼建城之初,就開始了封沙育林,治理南沙坨子。因為當時通遼沒有苗圃,育林治沙的樹苗只得用從楊柳樹上砍下來的樹枝。西遼河兩岸土地肥沃,地下水位高,種啥啥活。用一句契科夫的話來說,叫做“春天插一根車轅,秋天就能結一輛大車”。但在沙坨子里種樹就不知艱難多少倍。大風剝蝕,牲畜禍害,往往是春天種一片,秋后剩幾棵。解放后,南沙坨一直是綠化的重點,每年春天,機關、學校都有大批人馬開進南沙坨植樹造林。就這樣,年復一年,周而復始,終于使南沙坨漸漸有了沙漠疏林模樣。

        由于南沙坨子土質差,樹都長不高,也不直。夕陽西下時分,是南沙坨子最好看的時光,金色的陽光照在金燦燦的沙梁上,勾勒出沙梁起起伏伏的輪廓。生長在坨坑里、高崗上的楊柳樹、榆樹點綴其間,仿佛是一幅色彩厚重的油畫。樹上,有鳥兒鳴叫,偶爾,有一只跳兔躥出來,轉瞬間消失在另一個沙包后面;還有“馬蛇子”,也就是四腳蛇,總是一副慌慌張張的樣子,在滾燙的沙子上竄來竄去,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說來,秋天才是南沙坨子最美的季節。那金色的落葉、金色的沙坨、金色的秋陽,在藍天白云下組合在一起,色彩和諧而又輝煌,徜徉其間,仿若置身世外。

        如今的南沙坨子經過一代又一代通遼人的改造,早已從昔日黃沙漫漫抑或是金沙夕照,變成了“春有春花夏有荷,秋有金菊冬有雪”的現代化森林公園了。

     古樹長堤

        因為西遼河從城西、城北兩側繞過,河兩岸都有一道高高的大堤,人們把城西的大堤叫西大壕,把城北的大堤叫北大壕。

        大壕為土筑,堤坡上長滿青草,遠遠望去,高大的河堤宛如一條長龍。

         就在大堤兩側,長滿粗壯高大的楊柳樹。這些樹,有的是自然生長,不知生于何年;也有的是后來栽種。為了護堤固沙,歷來嚴禁割草伐樹,加上西遼河水的滋潤,這里植被茂盛蔥蘢,樹木高大粗壯;河灘里還生長著成片成片的紅柳,河水大時,紅柳被淹沒在水底,水退了,紅柳就再次挺直腰身。紅柳開花時節,柔軟的紅柳條隨風搖曳,滿河灘里一片粉紅色,如霧如煙,宛若仙境。

         漫步長堤,一面是隱約可見的通遼城,河對面是一望無際的青紗帳和繚繞在村莊上空的裊裊炊煙。抬頭看,高大的楊樹枝頭是一個個烏鴉巢,各種小鳥在枝條間跳躍著鳴唱;低頭看,是茂密的青草和灌木叢。時而有野兔躥出來,野雞也在那樹叢里呼朋引伴。循聲走過去,它會突然一下子飛起來,絢麗的羽毛在陽光下劃過一道彩虹。

         大堤下,樹叢間,有一條羊腸小道,彎彎曲曲,通向樹林深處。走在小路上,草梢撥弄著腳面,露水打濕褲腳,顏色各異的花朵擠擠挨挨,競相開放,會有各種各樣的螞蚱箭一樣彈射到你的衣服上,也有青蛙猛地跳起來,嚇你一跳。

        城市擴張、改造,原來的土堤早已不見,河身也比原來瘦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在花崗巖堤壩上的“科爾沁歷史文化長廊”,一組組雕塑,娓娓講述著科爾沁八百年歷史。遺憾的是,昔日岸上古柳,河灘紅柳已不見蹤影。腳踩在平整堅硬的巖石上,再也找不到青草沒膝,地毯般的感覺了。

月下蛙鳴

        通遼的水多。西遼河自不必說,一到夏天,幾場大雨過后,城里城外,到處是大大小小的水坑。還有常年不干涸的“濕地”,水不深,毛茸茸的水草毫不費力地鉆出水面。只要一出城,道路兩旁的排水溝里常年有水,水邊上長著蘆葦、水稗草、蛤蟆腿子等水草。

        有水就有青蛙、蛤蟆。行走在野地里或田邊地頭,時不時地會有青蛙“嗖”地從你身邊跳過去,落入水塘里。

        河邊的水草雖然茂盛,但割草的人對它們絲毫不感興趣。這種草大概沒有多少養分,牲畜不吃,靠割草賣錢的人割這種草等于白費力氣;割草抹房、燒柴的人更不待見它們,這些水草含水分多,死沉死沉的,太陽一曬剩不下多少。但是,青蛙、蛤蟆離不開這些水草,這是它們產卵的地方,把卵產在水草的梗上,一串一串的,太陽一曬,幾天后就變成一大群蝌蚪。蝌蚪很好玩,捧一捧水,手掌里就有十幾個,摸一下,滑溜溜的。有人用篩子撈蝌蚪,回去喂鴨子,吃蝌蚪的母鴨都下雙黃蛋。蝌蚪慢慢長大,有了蛤蟆的模樣,但尾巴后面還留著一截小尾巴。等到尾巴退凈,就成了真正的蛤蟆或青蛙。

        從城壕到公路之間,大約四五十米的距離,雨水大的年份,這里常年不干,夏天,是淺淺的水洼,冬天就凍成冰。水里長著低矮的水草,夏秋之際,草梢上會長出紫紅色的穗子。這里,也是蛤蟆的樂園(青蛙多在離城較遠的地方)。一到夏天,它們每晚都要舉行音樂會,青蛙們競相亮起嗓門,此起彼伏的蛙聲整夜不斷。淘氣的孩子們隨手扔一個土塊兒,蛙聲戛然而止,工夫不大,蛙聲就再次響起。住在城邊的人家,每夜都枕著蛙聲入睡。

       下雨天,蛤蟆還會順著排水的陽溝進城。有時候,人們睡得正香,突然就聽到屋子里有蛤蟆叫。第二天起來,就會在水缸后面,或鞋里找到那只笨拙的癩蛤蟆。
 

       城里已經多年沒有聽到過蛤蟆的叫聲了。就是到野外,也難得見到蛤蟆或青蛙的蹤影。令人可喜的是,西拉木倫公園里最近卻聽到了久違的青蛙叫。相信隨著生態環境的好轉,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蛙聲會重新在夢中響起。

     關廟榆錢

       關廟,就是老爺廟。老爺廟位于霍林河大街南、交通路西。城里共有三座寺廟,其中,圓通寺又叫李善人廟,是佛教寺廟。太山宮又叫姑子庵,是道教庵堂,在廟里修行的都是道姑。老爺廟祀奉香火的是道士。三座廟里都供奉著關羽,但老爺廟在關羽泥塑的右側還有岳飛的塑像。

        老爺廟坐北朝南,是一個四合院結構的建筑群。前門面臨一個廣場,廟前有刁斗旗桿。拾階而上是一道山門,進去了,就看到兩側的墻上各畫著一幅畫,東側是楊二郎楊戩,手持方天畫戟;西側是托塔天王李靖,墨彩單鉤,十分傳神。正對著山門的是三間正殿,東西兩側各有三間配殿,兩棵榆樹就在配殿的門前。

        樹不粗,胸徑不足一尺,但長得十分精致,筆直的樹干,樹皮光滑,紋理如精心雕刻的一般。兩棵樹十分茂盛,樹冠高高地舉向天空,枝葉交叉,灑下一院子的陰涼。

         春天,榆樹葉子還沒有長出來,就先掛了榆錢,淡綠色肥壯的榆錢一嘟嚕一串,壓彎了枝頭。
 大凡寺廟,或許都有獨特的氣場,不論信與不信神佛,走進寺廟,那種獨特的莊重肅穆,會給人們的心頭罩上一層神秘感,不由得放輕腳步,收斂起玩世不恭。擼榆錢,是每年春天孩子們樂此不疲的事,大家有挎著筐特地去擼榆錢的,也有見到榆樹,爬上去隨手擼下一把填到嘴里的。可是,老爺廟的榆錢卻沒人去擼。盡管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交替時期的大饑荒年代,野外幾乎所有的榆錢早早地被人擼光,但老爺廟的榆錢卻能獨善其身。因此,老爺廟的榆錢長得十分茂盛,從老遠就能看到那一樹碧綠,直到漸漸轉為金黃。
  

         解放后,老爺廟被圈入北門小學的院子里,老道也離開廟宇。沒有人看護,沒有人管理,可兩棵榆樹照樣蓬蓬勃勃地生長,照樣每年春天都結出密密實實的榆錢。每到這時,總會有人專程到老爺廟去看榆錢。坐在大殿前的臺階上,曬著暖烘烘的太陽,靜靜地看著滿樹的碧綠,陽光從榆錢的縫隙里斑斑點點地灑在地上,只有成雙成對的鳥兒不時落在樹上,放開嗓門兒響亮地叫上幾聲,使寂靜的寺廟平添了幾分生機。

已有0人點贊

五角楓.jpg

0條評論

 
承諾遵守文明發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0/300

專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