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
|||
這時候,清廉君的同學張東、姜鵬來找,動員參加麥新宣傳隊。轉眼成了干部,小攤兒不用擺了,還享受供給制待遇。老天爺總算有眼,也不枉清廉君識文斷字一段才。正趕上全國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宣傳隊一伙熱血青年,正好大顯身手。他們沒黑天帶白日地寫標語、出墻報,街頭講演、露天演出,干得著實好熱火。那段時間長了見識,也長了本事。什么寫美術字、畫宣傳畫,還有識簡譜、拉胡琴、編口號、說快板,啥都得學,啥都得干。 這中間發生了一件大事,影響了終生的第二個成分。宣傳隊的青年都要求入團,清廉君例外沒批,縣團委書記李義說,填表的貧農成分不對,福盛號是大地主。他去找李書記,說了當時的情況。李書記說,大水沖了莊稼沖不了所有權,地還是你們家的。又說,成分對你沒影響,填地主照樣批準你入團!清廉君說,沒影響地主就地主吧。就這樣,一家人出了兩個成分,母親、哥哥和妹妹是貧農,他為了入團當了地主。 接著又辦了四個月的文化補習班,教文化的同時教政治、教政策。清廉君教人家,自己得先學習,懂得了不少革命的道理,也懂得了不少做事做人的道理。 因為搞宣傳出了名,縣社主任點名要去幫助搞宣傳,到秘書股當文書。開頭文化館不放人,自己也不想走。后來政府下了令,還是服從領導去了。過了兩三年,先當副股長,后當股長,政治上大有步步高升的勢頭。 三次入黨 那幾年,真象李書記說的,改成地主成分,對他沒有什么影響。后來三次入黨的怪事,卻與成分大有關聯。 頭一回入黨,1956年末,縣社支部批準四人入黨,有清廉君。同一批上報的都批回來了,他因為是地主得經縣委書記簽名蓋章。后來,等簽名蓋章了,又抽他參加干部下鄉去支農。出發時直屬黨委書記跟他說,別急,等下鄉回來給你們支部批回去。 清廉君下鄉回來,直屬黨委書記派到農村去當鄉長,你說別扭不? 又換了個直屬黨委書記,也見到了那個批后未發回去的申請書。開會研究,決定抓緊辦理。突然接到中央通知,1957年全國整頓,一年不發展黨員。只好派人去縣社談話,說清廉君的這次入黨不算數了。 第二次入黨是1962年。11月25日,縣社支部大會通過,同意發展清廉君為中共黨員,上報后很快就批了回來。轉年4月底,縣政府成立財貿辦,縣社主任張立中去拿總,就把清廉君調了去。社里的人事干部一心巴火地張羅,想去倒沒成,大為不滿。等到預備期滿,討論轉正就把他給扔了。過了半年,財貿辦追問次事,回答說忘了。告訴趕緊補上,答應馬上就辦,誰想又拖了好幾個月。財貿辦領導再三催促,開了會,也通過了,但又暗暗壓下沒報。待財貿辦發現,重新組織開會,討論上報,已是1965年初。此時,內部已經接到文件,馬上就要搞四清,上綱上線。清廉君不但黨員不能轉正;而且因為不是黨員工作不方便,不得不再回縣社去當業務股長。 第三次是1982年,改革開放,縣政府又恢復財貿辦,研究組成人員清廉君又在其冊。他這回是執意不去,分管縣長出面也沒二話。他說,我是地主成分,還不是黨員。就是因為這個,二十年前把我清理回來的,還能二馬投唐嗎?縣長說,沒有別的理由吧?回答說沒有。縣長說,那你回去吧。 第二天,領導找他談話,說你不要跟組織較勁。入黨吧,還得為自己的孩子們想呢。清廉君哭了,大顆大顆的眼淚落個不停。二十六年之后,他又填表入黨了。沒到一個月就順利地批了回來,這年他已經53歲。管人事的部門下了令,清廉君重到財貿辦上班,直到退休。 有意思嗎?真的很有意思。 (待續) 文\方綱 連 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