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久久/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正在閱讀:老通遼回眸之十五——遠去的童趣
分享文章

微信掃一掃

參與評論
0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 / 后旗歷史文化 / 正文

637411433828068430450262439.jpg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老通遼回眸之十五——遠去的童趣

轉載 mingyu2016/05/20 15:51:44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網絡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2449 閱讀 0 評論 0 點贊

 自從實行了獨生子女政策,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成了大多是人家的生活模式。在家里,孩子沒有了玩伴,也很少再有表哥、表姐。相比之下,舊時一大家子七八口人,或幾十口人三代同堂,四世同堂的熱鬧多少有些讓人心生留戀。

 “多子多福”是中國人的老觀念,再窮,也不耽誤生孩子。不論富人窮人,不論城里鄉下,都把多生孩子當成幸福。有錢的,有了孩子就有了繼承人;沒錢的,有了孩子就有了希望,指不定就有一個出息的,改換門庭,鳥槍換炮。

 通遼地處東北,冬天日短夜長,早些年,沒有電燈,沒有什么熱鬧,天一黑就早早鉆進被窩,夫婦之間的親熱就是樂此不疲的娛樂活動,接下來的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孩子降生。隔一年生一個的不新鮮,一年生一個的也常見,甚至還有兩個孩子當年見面的,婆婆與兒媳同時坐月子的。

 孩子多了,想嬌慣也嬌慣不過來。孩子們只能自找樂趣。雖然沒有如今這些玩具,也沒有現在這些玩法,春夏秋冬,隨季節變換,也有很多游戲,孩子們陶醉其中,其樂也滔滔。

 春天來了,萬物勃發。柳樹一發芽,就開始擰柳笛。擰柳笛方法簡單,一學就會。從樹上撅下一根筷頭子粗細的柳樹枝,可長可短,把一頭的樹皮弄掉,尖端弄薄就成了。用嘴一吹,發出嗚嗚的聲音。也可以復雜一點,找稍粗一點的樹枝,方法依舊,在樹枝上像竹笛一樣挖出東來,就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每到擰柳笛的季節,滿胡同嗚哩哇啦,不亦樂乎。

 夏秋之際可以到大河去洗澡。通遼不缺水,除了西遼河,還有溝溝汊汊。拎著鐮刀,扛著扁擔,說是去打草,卻多數是奔著大河。大人臨走時千叮嚀萬囑咐,不許下河洗澡,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誰能抵擋得住河水的誘惑!在通遼,無論城里還是農村,小孩子至少也會摟幾下狗刨。不會游泳難免被人恥笑。

 在河里玩夠了,跑到大堤上曬太陽。眼睛盯著高高的楊樹上的老鴰窩。于是比爬樹,看誰爬的高,能把老鴰窩里的蛋掏下來。如果幸運,還能抓到光著屁股的小老鴰。

 抓螞蚱,串蛤蟆,也是小孩子們常玩的游戲。最有意思的事逮蟈蟈、抓“三叫驢”。那時孩子們都會編蟈蟈籠子,用柳條或狗尾巴草,三下兩下就編成一個精致的蟈蟈籠子。抓回蟈蟈或三叫驢,掛到房檐底下,塞一塊黃瓜尾巴,有一朵倭瓜花,它們就無憂無慮,不知疲倦的叫喚。串蛤蟆要先做一根釬子:一根竹竿,前頭綁上一根磨尖了的鐵絲。不要癩蛤蟆,專找“青官”、“三道門”一類的青蛙。那時侯出城不遠就有很多水坑子,坑邊長滿雜草,癩蛤蟆、青蛙就在草上產卵,過不多久,就變成甩著小尾巴的蝌蚪。青蛙、蛤蟆多得出奇。人從水坑旁邊過,不時就有蛤蟆跳到水里去。青蛙鼓著下頦“呱呱”地叫,瞅準了,一釬子下去就是一個。串蛤蟆主要是為了吃。找來柴火在大樹下點著,拽下蛤蟆大腿依次串到釬子上,一會功夫,一頓燒烤就大功告成。解放后,老師耐心地講解,蛤蟆是人類的朋友。道理雖懂,但仍然抵擋不住天然美味的誘惑。一直到城外沒有了水洼,蛤蟆也絕跡。

 也有送上門來的熱鬧,練氣功兼賣大力丸的、變戲法的、耍猴的、吹糖人的、拉洋片的,經常串胡同。聽到鑼聲一響,立即會聚攏一幫孩子。買糖人要錢,多數人過眼癮;看拉洋片沒錢也看不到,但能聽到拉洋片的唱。最受歡迎的是看練氣功、變戲法、耍猴。這些人賺的是大人的錢,小孩子只能給他捧人場。

 在孩子滿眾多的游戲中,要數冬天花樣百出。雖然是數九寒天,衣衫單薄,也照樣沒黑天沒白天地玩。

 最簡單的游戲是“擠香油”,把人分成兩隊,倚墻相對而立,一聲開始,一致使勁往中間擠,直到把對方撲撲楞楞擠倒在地;騎馬打仗,這是鍛煉孩子機智勇敢的游戲。胡同里的孩子分成兩伙,再分成兩個人一組,一個在下面當底座,一個騎在底座的肩上,千方百計把對方拉下來。之后是撞拐,兩個人捉對廝殺,單腳著地,用手板著另一腳,用膝蓋互相撞,直到把對方撞到或把腳落在地上。

 有趣的是一種叫做“清水大蘿卜小白菜”的游戲,玩具就是腳下穿的鞋。把鞋脫下來,雙腳反著踩上去,用腳尖勾著鞋后跟,然后雙腳夾著鞋用力向上甩。兩只鞋落地后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組合方式:兩只鞋雙雙底朝上的、一只朝上一只朝下的、還有側著的等等,不同的組合有不同的名字,依此決定勝負。這個游戲即便是再“瘋”的女孩子絕對不會參加。

 這幾樣游戲頂屬“擠香油”令大人懊惱。因為要使勁靠著墻往里擠,棉襖壞的非常快。本來應該是最省的棉襖的肩頭和后背,因為“擠香油”常常最先磨破。

 滑冰車,是冬天男孩女孩都愛玩的游戲。冰車一尺左右見方,底下的兩條帶上釘上兩根八號線。兩只手各握著一根釬子,坐在冰車上,用釬子支撐冰車滑行。雖然天寒地凍,帶著厚厚的棉“手悶子不得勁,干脆就徒手滑。很多孩子凍得兩手長著又黑又厚的皴,只得天天抹蛤喇油,呲牙咧嘴地在火盆上烤。

 溜冰,不用任何工具,在冰面上跑上幾步,收住腳,就向前滑行。只要有冰的地方就能玩。因為太簡單,只是遇到冰的時候隨便滑幾下。孩子們最愛玩的還是打“冰尜”。冰尜與外國的陀螺不一樣,是用木頭旋的,桃形,上面平下面尖。在尖端釘進一個滾珠,選一塊有冰的地方,用鞭子纏住冰尜,猛地甩出去,冰尜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在冰上迅速旋轉,轉的慢了,就用鞭子抽幾下。鞭子稍很有講究。用一般的線繩,抽不了幾下鞭稍就“飛了”,最好是買一根皮鞭稍,牛皮做的,經久耐用。

 冰尜要花錢買,這對有些人家的孩子來說有點奢侈,于是就發明了“天尜”。找一節柳木棒子,一寸來粗,兩頭削尖。打“天尜”不用有冰,有一塊寬綽的地方就行。每人手里拿著一塊帶把的木板,大約像乒乓球拍子,把天尜放在一塊磚頭上,探出小半截,用拍子擊打露出磚頭的部分,在天尜飛起來的瞬間,再接著用拍子用力向遠處打。看誰打得最遠。

 彈球、扇“啪嘰”,總能招來一群人。彈球,是一種玻璃球,拇指蓋大小。“啪嘰”有兩種,一種是買現成的,一種是自己用紙疊的。買的“啪嘰”是彩色的,印在馬糞紙上,圓形。都是三國、水滸、岳飛傳、封神榜上的人物。買回來后沿著圓形的邊緣剪下來。精細一點的要坐在爐子旁邊,一邊打蠟一邊用火烤;自制的啪嘰是用紙疊的,梯形,大小不拘。玩的時候一張啪嘰放在地上,想辦法讓四周不露縫隙,另一個人用啪嘰用力扇,把對方的啪嘰扇得翻過來算贏。

上面所說,大都適合男孩子玩,女孩子有自己的玩法。

 翻花腸,是把一根毛線兩端系住,一個人用雙手的拇指、食指撐起來,再由另一個人變換著指法,變成各種各樣的圖案。“豬槽子”、“花手絹”、“瞎線穗子”等等,不一而足。到了冬天,女孩最喜歡玩的就是“抓嘎拉哈”。抓,東北話讀chua.,上聲。普通話里沒有這個讀音的字。和它同音的還有“抓賤兒”,是說小孩子用語言或行動討大人喜歡。“抓工夫”就是抽出時間的意思。嘎拉哈,是豬、羊等動物的后腿關節,女孩玩的是羊嘎拉哈,大小適中。嘎拉哈分四面,每個面圖案不同。縫一只“布口袋”,就是六小塊花布,里面灌進黃豆或玉米粒。玩的時候只許用一只手,扔起布口袋的同時把幾只嘎拉哈潑在炕上,然后,每扔起一次布口袋,迅疾地用食指和中指翻動嘎拉哈,使其按要求變換方向。后來有了小皮球,布口袋就專門用來“跳房子”了。

 窮,有窮的樂趣。那時,家家孩子多,家長照顧不過來,只能自己找樂趣。沒有玩具,就只能因陋就簡,自己開發。

已有0人點贊

五角楓.jpg

0條評論

 
承諾遵守文明發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0/300

專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