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久久/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正在閱讀:老通遼回眸之三 趙爾巽與通遼城
分享文章

微信掃一掃

參與評論
0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 / 后旗歷史文化 / 正文

637411433828068430450262439.jpg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老通遼回眸之三 趙爾巽與通遼城

轉載 mingyu2016/05/12 17:42:02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網絡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3117 閱讀 0 評論 7 點贊
      卓里克圖親王決定出放巴林愛新荒償還京債,呈報到東三省總督,再轉呈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終獲批準。1913年7月,奉天民政廳正式下達批準文書。
     在以往一些文章史料中,說到這段往事,都會提到經趙爾巽圈定字樣。有人對此提出異議,認為黃仕福上報關于建通遼鎮的呈文時,趙爾巽已經“避禍”離任,因此,批準呈文的不可能是趙爾巽。事情究竟是怎樣的呢?要將此事討論清楚,先要搞清楚趙爾巽離任的準確時間。
     在歷史檔案中,有關趙爾巽這樣的名人不乏記錄,但對其辭去奉天都督一職的時間卻很含糊。在百度百科“趙爾巽”條下有如下記載:
     趙爾巽(1844年-1927年),字公鑲,號次珊,又號次山,又號無補,清末漢軍正藍旗人,祖籍奉天鐵嶺。清代同治年間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安徽、陜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肅、新疆、山西布政使,后任湖南巡撫、戶部尚書、盛京將軍、湖廣總督、四川總督等職。宣統三年(1911年)任東三省總督。武昌起義后在奉天(今遼寧)成立保安會,阻止革命。民國成立,任奉天都督,旋辭職。1914年任清史館總裁,主編《清史稿》,二十六史之一。袁世凱稱帝時,被尊為“嵩山四友”之一。1925年段祺瑞執政期間,任善后會議議長、臨時參議院議長。
     這一說法并非百度百科獨有,歷史資料對其離職的記述大多如此。
     這里透漏的信息是,趙爾巽在東三省總督任上只有一年,中華民國成立后仍被任用,不過職務由“東三省總督”改稱“奉天都督”。而人們最關注的問題——他離職的時間卻僅有短短的“旋辭職”三個字。旋,是說他“很快”辭職。但究竟“快”到什么程度,則是一頭霧水。短到三兩個月,長到一年半載,在歷史學家的眼里,都可能是一瞬間。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在撰寫這段歷史時,幾乎大多采用“旋辭職”這三個字。這可能成為通遼鎮建鎮文書批準時趙爾巽已經辭職的主要依據嗎?
     要解開這個謎團,首先要看他辛亥成功后他的行蹤。
     辛亥革命爆發后,發生了外蒙古及呼倫貝爾獨立事件。博彥滿都在《烏泰王叛亂事件》一文中說:“外蒙古和呼倫貝爾相繼宣告起義,尤其自呼倫倡變,南蒙古旗亦受影響。就在蒙回各部影響所及,人心思動,頗有岌岌可危之勢”的情況下,烏泰于1912年初派協理臺吉諾慶顏、葛根廟的喇嘛      錫勒圖二人為代表,去庫倫就宣布革命一事與庫倫集團進行密謀。庫倫集團不但表示兵力武裝,盡力援助,還任命烏泰為進攻中華民國第一路總司令。同年7月,當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聞烏泰有起義之意,即派員前往鎮壓,并電準將該旗借款三十萬減免,乃烏泰迄鄙視”。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奉天都督趙爾巽呈報靖安縣知縣送到烏泰文告鈔呈查核》一文,也是稟報烏泰準備暴亂一事,時間也是在當年七月。標題中趙爾巽的職務為奉天都督,而不是東三省總督。前面列舉博彥滿都《烏泰王叛亂事件》所述東三省總督之說顯然是稱其舊職。
     1912年7月19日,民國政府向奉天都督趙爾巽發了一份密電《烏泰附合庫倫決定以兵力剿辦》。電文指出: “烏泰附合庫倫,逆跡昭著”。“如再隱忍,勢必牽動全蒙盟,即三省亦無寧日。現經國務會議決定,以兵力剿辦。”
     8月13日,洮南攝理知府歐陽朝華奉命派兩名特使持函拜訪烏泰,進行“宣慰調和”、“和平解說”,烏泰斷然拒絕,堅持“非打到底不可”。趙爾巽隨后致電國務院:“據管帶石得山偵查,科右前旗定于8月20日‘獨立’,并會同各旗驅逐漢民。”
     8月20日,國務院向奉天、吉林、黑龍江都督發出命令:決定“以兵力從事,中央已預為籌備,俟勸喻無效,即可出其不意,一戰殲旃。望該都督等策勵將士,挑選精銳,嚴為戒備,迅速赴機,以寒敵膽而振全局”。同日,又命令趙爾巽派員前往科右前旗勸諭,“先撫后剿,隨撫隨剿”。若和平勸告失敗,立即“以兵力剿辦”。
     趙爾巽接電令后,在都督府成立了奉天軍備處,在昌圖、洮南兩地分別設立了兵站,撥銀10萬兩,供應各營軍餉和兵需。又調駐遼源州(今吉林省雙遼縣即鄭家屯)的奉天后路巡防隊統領吳俊生率所屬馬步各營約2000人(另撥給炮隊歸其指揮),奉天右路巡防隊幫統王良臣率馬步三個營,日夜兼程,馳援洮南府。
     1912年10月4日《盛京時報》對此事也有類似報導。對趙爾巽仍稱“奉天都督”。
綜上所述,可以說明趙爾巽至遲在1912年10月尚未辭掉奉天都督之職。至于他離職的準確時間,缺少檔案原件證實。


但在一篇《從“東北王”到清史館館長——鐵嶺人趙爾巽》文章中有如下字樣:

宣統三年三月受欽差大臣、東三省總督,理三省將軍事務,成了名符其實的東北王。民國元年(1912年)三月改稱東三省都督,七月改任奉天都督,十一月告退離任,隱居青島”。
如果這種說法是準確的,趙爾巽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任職時間不到一年。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實在不算很長的時間,用“旋辭職”一詞并沒有什么不當。
在郭浩先生論述通遼建城這段歷史時,對趙爾巽辭職的時間描述較為詳細,他認為:“事實上民國元年十一月(1912年11月3日)趙爾巺已經離任,避懼辛亥革命移居山東青島。因此這份報告不可能是趙爾巺圈定批復的。此時的奉天總督是張錫鑾(任職時間是1912年11月3日——1915年8月22日)。至于“通遼”這個地名的選擇和圈定是否與他有關,目前尚無明確證據。”
這是對趙爾巽離職最精確的記載。郭浩先生對通遼歷史研究較深且治學嚴謹,綜合上述記載,這一說法是可信的。
但是,關于趙爾巽是因為曾反對革命而“避禍”辭職一說,似乎值得商榷。
趙爾巽反對民主共和、詆毀推翻帝制、創建民國的革命活動,既有其言,也有其行。武昌新軍起義后,趙爾巽在一封公開信中,公然威脅革命黨人說:“諸君雖有興風鼓浪之氣,未必朝廷無壓風破浪之能,諸君雖有人山人海之眾,未必朝廷無排山倒海之威。”甚至說:“倘久執迷,則所謂子能覆楚,我必能復楚者,正自有人在也。”(致武昌起義諸君函稿,載《清代檔案史料叢編》)
為了在動蕩中獨撐東三省危局,免受武昌起義后各省紛紛宣布獨立、贊成共和的影響,趙爾巽與袁金鎧等人密謀成立“奉天國民保安會”。在奉天各界代表會議上,奉天中、前路巡防軍統領張作霖在會場內外密布武裝人員,甚至公然掏出手槍壓制要求宣布東三省獨立、響應武昌起義的革命黨人,脅迫代表們就范。趙爾巽在張作霖槍桿子的支持下,宣布成立奉天保安會,他本人“當選”為會長。張作霖保駕有功,當上了軍事部副部長,(趙張二人后來成為兒女親家)并將所部二千多人開進省城鎮懾民眾。此后,更是對革命黨人大開殺戒,手段極其殘忍。其三弟趙爾豐在四川與他南北呼應,后在軍隊嘩變時被殺。
趙爾巽有申包胥復楚之志,而乏范蠡興越之能。中華民國成立后,對大清滅亡懷有切膚之痛的趙爾巽并沒有效仿伯夷叔齊,歸隱山野,而是繼續擔任東三省總督。
凡此種種,他懼怕革命理所當然,但是在袁世凱上臺伊始就懷揣復辟當皇帝的野心,他對滿清舊臣、蒙古王公極力籠絡,加官進爵,以為復辟的社會基礎。因此,一直到趙爾巽辭職的一年時間里,滿洲舊臣中并未有一人因反對共和或鎮壓過革命而獲罪。因此,說趙爾巽是因避禍而辭職,目前尚缺少依據。
在趙爾巽辭職隱居青島后,醉心于恢復帝制的袁世凱想藉編修清史延攬清朝遺老、山林隱逸之士,爭取他們的同情與支持。受袁世凱之聘,1914年趙爾巽出任清史館館長。此時的趙爾巽也想通過纂修清史,以示不忘先朝隆恩,樹起心中的大清黃龍旗。二人殊途同歸,一拍即合。《清史稿》歷時十五年完成,完稿后翌年付梓。趙爾巽時年八十四歲。
通遼建城的文件是1913年7月由奉天省民政廳頒發,距趙爾巽離任已經七個月之久。如果說,最初卓里克圖親王申請出放巴林愛新荒、任命黃仕福為巴林愛新荒務總辦是經由趙爾巽之手是確鑿無誤的話,“通遼”這個名字最后確定,的確和他毫無關系。
已有0人點贊

五角楓.jpg

0條評論

 
承諾遵守文明發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0/300

專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