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邱明媚 劉子群
“各家負責各家門前路段的保潔,而街路上的垃圾誰看見了都會隨手撿起來。”科左后旗常勝鎮地河村村民翟三說,生活環境美了,村民也自發維護起整潔的村容村貌來。
驅車行駛在平坦的公路林大道上,路兩旁干凈整潔,以前隨處可見的亂堆、亂放現象沒有了。當地農民管這叫做“一眼凈”,即主次干道及兩側無有礙觀瞻的垃圾、污水和雜物,家家戶戶則要做到“門前三包”。
更能體現該旗廣大農村整潔水平的是農戶家里的衛生。走進常勝鎮常勝村孫榮家,院里、屋內各種家庭用具擺放整齊、各安其位,廚房里也沒有一絲煙熏火燎的痕跡,廚具擦拭得干干凈凈,放置得整整齊齊。
孫榮家離草甘沙漠旅游景區不遠,經營著一家“農家樂”,一年最少有3萬元收入。“去年夏天,有一位游客看我這里環境衛生都不錯,讓自己母親和孩子在這呆了半個月,說是今年還要過來。”孫榮一邊說著一邊遞過來剛從門口土灶里蒸熟的紅薯,緊挨土灶種的一排花草,讓這個干凈的農家小院顯得更為精致。
如果說經營“農家樂”的孫榮家干凈整潔在情理之中,那么,全村家家如此,就不是偶然了。
見到村民王玉蓮時,她正抱著外孫女在街上和鄰居聊天,聽說想到她家看看,王玉蓮欣然應允。走進院內,首先看到的是綠油油的小蔥,旁邊的圍欄里是新栽植的李子樹。屋里更是干凈整潔,電視、冰箱、沙發、茶幾等一塵不染,廚房也收拾得干干凈凈。
王玉蓮說:“家里沒有特意打掃,就是養成了習慣,看到不干凈的地方隨手清理一下就行了。一些農具還有整理用的工具全放在倉房里,不會弄臟地面,屋里屋外也顯得齊整。”
王玉蓮指著墻上的掛圖說:“這是‘一戶一方案’規劃圖,政府對我們每家的庭院都進行了‘四區’分離規劃。我兒子正在房后喂牛呢,走,帶你們去看看。”
隨后我們了解到,王玉蓮所說的“四區”分離即是在她家所看到的種植區、生活區、倉儲區、養殖區分離,并保證場地平整,柴草堆放整齊,無垃圾、朽木、雜草、糞便等雜物。
習慣并非天然養成。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該旗狠下功夫,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和考核辦法來推進村屯衛生整治,并著力構建長效機制,最終實現村容村貌有“面子”、戶容戶貌有“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