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王艷艷
“她的手機24小時開機,她的電話就是我們村的‘120’,隨時都能打通,隨時都能約診。”科左后旗巴彥毛都蘇木北阿巴海嘎查黨支部書記銀山告訴筆者。
跟隨銀山,我們來到了鄉村醫生包玉華工作的地點——北阿巴海嘎查衛生室。當走近這位傾力治病救人的“最美麗”勞動者、走進她的衛生室時,看到藥柜里擺放整齊的各種蒙中西藥、干凈的床位和墻上的各項規章制度,讓人不由得對她產生一種由衷的敬佩。
包玉華說,初來乍到時,遠遠不是現在這種情景。許多村民對她這位年輕女醫生持懷疑態度。遇到這樣的病人,她就先給他們配兩三天的藥,僅幾元錢,告訴病人若有效再來。慢慢地,“包醫生醫術高、態度好”的口碑越傳越遠,鄰村的群眾也趕來找她看病。她的診所成了周邊農牧民固定的醫療點。
包玉華不會因為百姓沒錢就不給治病,在留守老人、周邊農牧民心中,她是一份平安和踏實的念想。15年來,老百姓看病吃藥在她那欠下了4萬多元的醫藥費。
村里的特困戶陳龍患有高血壓,妻子坐牢,兩個女兒正在上大學,每年僅吃藥打針就得2000多元,可這筆錢包玉華卻一分也沒收過;一次,五保戶殘疾村民巴特爾夜間突發上腹疼痛,呼吸困難。包玉華一邊安排車輛,一邊聯系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并為其墊付了住院費。老人病情穩定出院后,包玉華又免費承擔起了他的后續治療。
包玉華家的車是“流動醫院”,為危急時刻的農牧民患者開出一條綠色生命通道。
“去年夏天,我到預產期的時候,肚子疼得厲害,嘎查離旗醫院那么遠,半路會出現什么情況誰都不知道。包醫生接到我的電話后二話沒說,同丈夫一起開著自家車把我安全護送到旗婦幼保健院,直到孩子順利降生才離開。”村民何鳳英激動地說。
15年來,包玉華無償接送患者500多人次,治療患者3萬多人次。
哪戶村民有什么病,哪家的媳婦快到預產期了,哪家的孩子該接種疫苗了,包玉華的心里都有一本賬。
為了守護村民的健康,包玉華照顧不上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但家人的理解和鄉親們的信任,讓她感到無比的幸福。
包玉華十幾年來扎根基層,用精湛的醫術和貼心的服務為當地少數民族群眾解除病痛。她的付出換回的是鄉村百姓無限的信任,她是當地農牧民眼中的“最美鄉村女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