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村支書】許景明:35年不落選的“鉄書記”
轉載
mingyu于 2016/04/14 08:57:44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網絡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5633 閱讀
0 評論
0 點贊
--記甘旗卡鎮蓮花吐村黨支部書記許景明
許景明,在中國4A級國家自然保護區大青溝支流上一塊開滿荷花的蓮花吐村任村黨支部書記。蓮花吐村村后是郁郁蔥蔥的大青溝原始森林,村前流淌著波光瀲滟,荷花滿堂,魚翔淺底的蓮花湖。這番景色明眼人一聽便知是處炙手可熱的風水寶地。就在這個村子里他當村支書一干就是35年,期間歷經12次換屆選舉,許景明回回滿票通過,人們稱他是不落選的“鉄書記”。
領導說,他一心為公,是老百姓佩服的好書記
許景明,1968年參軍入伍的老兵,是軍隊這所大學校培養了他忠心報國的博大胸懷,當他復原回到家鄉,1980年群眾推選蓮花吐村黨支部書記的位置上后,報效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情再一次得到激發,要為家鄉建設奉獻力量的決心一發不能收,促使他滿懷豪情,一心撲在了小村建設事業上。
當初正逢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一位村民講,村里實行分田到戶時,是許景明書記一件一件落實的,可他自己屬于村上的東西一件不要。最好的土地他分給群眾,最差的土地留給自己。農用工具、牲畜他要村民選剩下的。與他一起共事的村干部看不過去勸他:“別光顧著別人,自己也別太虧著。”有的村民直截了當說:“集體這點東西都分給各戶了,下次再想要可啥也沒有了,你老婆孩子也得過生活啊!”。他卻說:“咱是一名村干部,自己吃虧事小,群眾利益受損事大。”35年來,他就是憑借著這種精神,以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義無返顧的處理著公事,對待村民。處處把集體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自己個人的事放在第二位。村上有啥好事,他先可群眾來,有啥為難遭窄的事他自己扛。群眾利益高于一切,老百姓都佩服他,領導夸獎他是一位好書記。
群眾說,他一心為小村富裕操心,是老百姓的貼心人
蓮花吐村自然條件優越。坐落在大青溝原始森林邊上,常年流淌的大小青溝,水美魚肥的小青湖,荷花滿堂的蓮花湖環村而過,可謂得天獨厚,富庶一方。然而,他剛任村支書時,這些看似優越的自然條件還沒有人重視起來,更談不上開發利用了,蓮花土人依舊是守著聚寶盆過著窮日子。
隨著黨的富民政策一個一個的出臺,許景明有了改變家鄉面貌的動力,大青溝外面人們求富、求發展的滾滾熱潮激發了他的干勁,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小村建設好,讓村民都過上富裕的日子。
蓮花吐人過去都居住大青溝溝底,生產生活及其不便。他組織召開村委會第一件事,就是要把祖祖輩輩住在溝里的鄉親們搬到溝上居住。可是這個問題一提出來就遭到大家的反對。當初老百姓吃飯的事還沒有解決,哪來錢搞村整體搬遷啊。
會上大家有異議,他一個一個做疏通工作,會后沒有錢,他動腦筋,想主意。先給各級政府打報告,接下來三番五次登門找各級領導訴老百姓的苦,講老百姓的難。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終于感動了領導,為村里爭取到了400多萬元的項目資金,而且還得到了有關技術部門的大力支持,快刀斬亂麻一次將全村96戶全部都搬出溝底,在蓮花湖岸上建起座座嶄新的紅磚瓦房。接著他趁熱打鐵,自籌資金100多萬元,修筑砂石路49公里,打配機電井50眼,先后完成了水、電、氣、田、林、路、渠等10多項改善民生的大事。近兩年,還相繼爭取財政獎補資金,在村主干道安裝太陽能路燈80盞;結合“三到村三到戶”活動,為53戶村民解決了棚舍和窖池;為解決松樹苗銷路難問題,多方爭取,為群眾銷售松樹苗100萬株,增收70萬元;改進農田基礎設施,打機井10眼,埋設水管8000延長米,解決了1000畝旱地澆水問題。一個昔日隱匿于溝底的村子重見天日,成為了全旗整齊劃一,規劃最好的典型村。
村容村貌變了,許景明又帶領著村民要和大青溝,蓮花吐要富裕、要發展。2002年,黨的退耕還林項目剛開始實施,他覺得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情,便時機組織村民退耕還林,全村一次人均完成退耕還林5畝,僅此一項每人每年得到政策性收入就達到800元。
隨著大青溝旅游業發展,周邊旅游產業紅紅火火,許景明瞅準了商機,他借雞生蛋,借水行船。依托毗鄰大青溝的優勢,組織村民建設旅游產業,發青溝旅游景區的財。在村里建成農家樂景區2個,騎馬場2個,全村男女老少閑暇時間在旅游點搞服務,農忙時節經營農牧業,就此項全村人均純收入超過萬元,其中旅游業收入人均就占2500元。
蓮花吐村距旗和鎮政府較遠,村民辦事要跑幾十里地,乘車等都很不方便。為了方便群眾,許景明就在班子里做出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哪個去旗里,或鎮政府辦事必須把村民的事給代辦了,還在村部設立村民事務代辦點,專門為村民代辦一卡通分戶、林木采伐證、婚出婚入、出生、死亡、辦理戶口等,村黨支部每年為村民代辦各項業務達200多件,為村民節約各種開銷約5萬多元。村民們高興的逢人便說,許景明書記真是咱們群眾的貼心人。
村干部說,有一戶人家受窮他不放心,百姓戀著他
許景明對全村百十戶人那是了若指掌。村民心里都想著他,逢年過節都往自家請他,要他喝第一杯慶功酒。他也傾注自己所有感情想著每一戶,每一人。一戶受窮,他于心不安。35年來,為了全村人都過上好日子,他日夜操勞,把心操碎了。
村民白德友、姜萬富兩人都先后患了癌癥,是村里常年看病吃藥的老病號,給家庭帶來很大生活負擔,兩家人日子過的都非常困難。許景明了解到后,就及時組織召開村黨支部會議進行專題研究,號召全體黨員干部挽救這兩戶村民,組織大家捐款,還指派專人幫助患者看病,組織家庭開展生產自救,聯系子女上學事宜,使這兩戶村民絕處逢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有了過好生活的勇氣。一位五保戶住房成了危房,許景明發現后立即安排村“兩委”班子積極協調工人、調進建筑材料,很快為五保戶蓋起一座30平米的新房,喬遷新居時他還親自幫助老人搬家,老人感動的痛哭流涕,不停地說:“還是共產黨好啊!”。
2007年,許景明從鎮里為沙家和其古臺小組爭得4萬元的扶貧資金,當時村委會其他成員都主張把這些錢平均分發給各戶,免得傷了大部分群眾的感情。他當機立斷,毅然決然的說:如果我們照顧了大多數感情,就會傷害了真正困難戶的心,扶貧就變了味道。他力主召開三次村支委會,一次村民大會研究這筆錢的使用,最后根據群眾意見,給36個大家公認的困難戶購買了144只絨山羊,還與扶貧戶簽訂了扶貧協議,受扶持的困難戶都非常感動。事后許景明還不放心,始終堅持跟蹤服務,一直使這幾戶脫貧才算完事。
媒體人說,他辦事公道正派,百姓信任他
農村的事紛繁巨細,村干部必須心里有一桿秤,那就是“公平”二字,才能得到群眾的信任。
近些年,國家出臺許多惠農政策,退耕還林,糧食直補款等,他每一項都做都做到落到實處,分文不差,群眾沒有一個提出異議。村里的低保、五保、扶貧戶,他每年年初都要進行一次從新登記確定,該扶持的堅決扶持,不該照顧的半個也不行,都統統拿到群眾大會上定,讓大家開誠布公的進行評定,從來不搞班子內定,這樣做他心里踏實。
許景明正因為幾十年如一日,對待群眾堅持公平、公正、一視同仁的做法,35年選村支部書記屢選屢勝,群眾沒有一個對他有意見的。
上級表彰說,蓮花吐村家庭和睦,群眾安居樂業
在村部的記事本上這樣寫著一行字--35年來,蓮花吐村黨員無違紀的,村民無上訪的,沒發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沒有一起偷盜案件……
村民講,2007年,村里發生了一起鄰里間打架的事,許景明書記聽說后就把當事人請到了村部做工作,他講“一次為鄰,一生之緣的關系”。講歷史上的“兩家相爭為一墻,讓他三尺有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化干戈為玉帛的典故,原本訴至干戈的兩家人各自檢討了自己,并給傷害的對方付藥費做了賠禮道歉,這件事被村民傳為佳話。
許景明書記為小村傾注了自己的全部情感,因此小村人無論富裕,還是貧窮都離不開他,35年一直選不忘他當自己的村書記呢。
無論在村部,還是在他的家中,有幾百本從自治區到市委、旗委發給他的各類獎狀,紅紅彤彤,鎏金大字,仿佛讓人看到許景明腳下的一條路,那是一條閃著金光的路,那是蓮花吐人通向幸福的道路。
(包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