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2月27日,65歲的老兵尤志文為尋找多年未見的老戰友,一人一車,踏上了騎行入川藏、萬里尋故人的漫長旅途。自本報刊登了一篇題為《難忘戰友情,六旬老兵萬里尋故人》的新聞后,老兵的騎行入藏之旅一直緊緊牽動著通遼人民的心。近兩周的時間過去了,老兵在騎行的路上都有哪些難忘的經歷?一路上他又如何克服重重考驗?本報記者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對老兵尤志文進行了后續采訪。
騎行路上的人和事
2月27日,尤志文從通遼出發,經過兩天時間,騎行120公里,在2月29日下午3點到達了旅途的第三站——內蒙古赤峰市。這三天,尤志文的身體狀況很好,騎行很順利。更令他感到激動和喜悅的是,他的騎行好友立忠在當天追上了他。多了一名同行的伙伴,老兵的騎行之路開始不再那么孤單。清冷荒涼的公路上,他們三人相伴前行,相互照應,彼此鼓勵。有好友陪伴,老兵騎行西藏的決心也因此更加堅定。
3月1號那天,老兵和他的騎行隊伍迎來了他們自出發以來最艱難的一天。從赤峰向西北方向前進,一行人不幸遇上了強西北風,老兵的車隊幾乎全程逆風而行。3月的內蒙古氣溫不高,春寒料峭,山里的風打在他們的身上,寒意透骨。面對驟變的天氣,老兵的騎行隊伍只能盡量減少下車休息的次數,這樣既是為了保存體力,也是為了避免運動后出汗,停留久了體溫變涼容易感冒。春風寒冷,尤志文的臉被冷風打得皸裂。遇到陡坡,車子像被人用力向后扯住一樣,每前行一米都非常困難。特別是對于這些平原地區的車友,他們原本就不擅長爬坡,因此這段路不論在體力上還是精神上都是嚴峻的考驗。
更糟糕的是,剛加入騎行隊伍的立忠,在騎行到70多公里時腿部肌肉拉傷,不得不中途搭車返回。立忠的意外讓尤志文感慨頗深。騎行不能僅靠一腔熱情,而是必須要堅持訓練,積極備戰,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成功。在經歷了14個小時的艱難騎行后,老兵終于安全到達前方的終點站——赤峰邢家營子鎮。
有一件事讓老兵特別感動。當他和隊友來到陜西地段時,因為長途騎行不能帶太多東西,他們的水和食物都已用盡,加之消耗了大量體力,此時的他們又渴又餓,身體也開始失去力氣。就在他們最虛弱茫然之時,當地的好心人知道了他們騎行西藏的故事,被他們澎湃的熱情所感動,老鄉們特地從家帶來食物和水送給他們。老鄉們的盛情猶如雪中送炭,吃著這份充滿愛心的食物,老兵的心也跟著熱乎起來。
出了陜西,一路平安無事。直到3月8日,意外再次降臨。原本想要在雨后縱情欣賞大好自然風光的老兵不慎摔傷,原本以為第二天能夠重新上陣,沒想到傷情加重,不得不暫停騎行計劃,遵醫囑休息幾日。傷情恢復不能耽擱,騎行西藏的行程也不能耽擱,為了兼顧兩方,老兵決定乘坐1485次列車到達成都,提早進入拉薩。
經過兩天的修養恢復,3月10日,老兵再次整裝啟程,向著“雨城”雅安進發。在長達150公里的騎行路上,周圍濕潤的空氣和郁郁蔥蔥的春光景色,令老兵這個來自遙遠寒冷的北方漢子耳目一新。然而濕潤的氣候也加大了下坡的難度和危險。加上因為心急抄了近路,路況惡劣,行程艱難,為此老兵也付出了大量的寶貴體力。
騎行路上的那些情
愛國情。截至目前,老兵尤志文已先后到達赤峰、北京、山西、陜西、成都境內,目前已踏上入藏征程。一路騎行,看遍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過內蒙古的寒風凜冽,欣賞過北京現代都市的繁榮發展,體驗過陜西樸實的風土人情,經歷過南方的綿綿細雨,即將進入寬闊雄偉的青藏高原。沿途走來,江山秀麗,風景如畫,物阜民豐,國泰民安。騎行之路越長,老兵胸中那一股抑制不住的愛國之情越濃。
戰友情。騎行入藏,不僅是為實現騎行夢想,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那些親如兄弟的戰友。在這一點,老兵的收獲頗豐。
在晉秦境內,老兵先后與兩位戰友取得了聯系。闊別已久,當年一起在軍隊做地勤保障的戰友,如今都有了各自的工作和家庭。這兩位戰友從其他戰友處得知尤志文的動向后,立即給他打了電話。由于工作原因,三人雖未能相見,但通過電話,他們談了很多,關于年輕,關于空軍,關于藍天,關于往昔的崢嶸歲月……陜西的戰友還發來了近照,當年的英俊帥哥如今都老了。此外,老兵成功見到了當年與他同吃、同住、同工作的戰友吳河生以及與他一同度過全部服役期的分隊長。時隔數年戰友重逢,老兵的喜悅之情不勝言表。
環保情。在盡力尋找戰友的同時,老兵也時刻沒忘記傳遞環保理念。行至山西,那里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固然壯觀秀麗,但作為煤炭大省,山西也向人們展示出了某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霧霾。尤志文一邊感慨山西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一邊又為日漸嚴重的環境污染深感擔憂。低碳生活,愛護自然,這樣才能還祖國一片蔚藍的天。
思鄉情。一路風雨兼程,困難重重,能讓他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和勇氣,就是來自于家鄉親朋好友的關懷,以及社會各界對他的關注和支持。每遇艱難險阻,每逢夜深人靜,老兵的心時常望著家鄉的月,思念故鄉的人。
前路漫漫,尤志文將帶著家人朋友的祝福、社會各界的支持繼續前行。我們也期待著老兵能夠平安順利地完成此次的入藏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