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文/孛兒只斤·博·博彥
成吉思汗鐵木真的胞弟拙赤合撒兒(公元1164-1226年),(《史集》記載為拙赤合撒兒、《元史》記載為哈撒兒)是蒙古大帝國開國元勛之一。因為他擅長于射箭、技藝高強,補稱贊為哈布圖哈撒兒(亦寫作哈布圖哈薩爾)。哈布圖是“射得準”即“神射手”之意。
哈薩爾一生跟隨其兄鐵木真同甘共苦,勇往直前,參加了振興乞顏部、統一蒙古諸部落的斗爭和討伐金朝(女真)、征服西夏(唐兀惕)的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成吉思汗的得力助手和忠誠捍衛者,是12世紀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稱成吉思汗。封哈薩爾為宗王之長,分給四千戶屬民,后又賜給千人軍隊,將額爾吉古納河右岸、海拉爾河流域廣大地區為哈薩爾領地。科爾沁部由此產生、發展和壯大,哈布圖哈薩爾成為科爾沁的始祖。
一、科爾沁為“弓箭手”“帶弓箭的侍衛”之意。1189年,鐵木真被推為蒙古部可汗。他組建內衛部隊“克什克騰”,其中的四百名汗宮(皇宮)侍衛編為“科爾沁”,他們佩帶弓箭,由哈薩爾指揮、統領。科爾沁,平時執行護衛汗宮的任務,保衛汗室安全,戰時保駕大汗,沖鋒陷陣,是成吉思汗的精銳衛隊。所以,“科爾沁”起初是軍事建制,是軍事機構的名稱。
建立大蒙古國后,成吉思汗把領地分封給黃金家族,哈布圖哈薩爾的屬民屬地被稱為“科爾沁”。“科爾沁”,逐漸成為部族部落名稱和地域名稱以及蒙古人中一個群體的名稱。15世紀后,史書中出現“阿巴嘎科爾沁”之稱,是指哈薩爾而言的,其意為“叔的科爾沁”“叔王的科爾沁”,是成吉思汗后裔對科爾沁部的尊稱。在明朝文獻中將“科爾沁”寫作“火耳”“爾慎”“廓爾沁”等。清初文獻中有“廓爾沁國”“科爾沁部”之稱。
“科爾沁”一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說,科爾沁泛指哈布圖哈薩爾后裔所屬部落、部族和領地。實際上主要是指哈薩爾次子也松格后裔統領的部落、部族和屬地屬民。
《史集》記載,哈薩爾有子女40多。《蒙古秘史》記名的有也古、也松格、禿虎。哈薩爾去世后也古襲王位,史稱淄川王。次子也松格善于射箭、英勇無畏,參加過多次戰斗,曾輔佐三代皇帝,功勛卓著。約1225年遵照成吉思汗的命令所立的石碑上用回鶻蒙古文刻著也松格射箭的奇跡。1262年,元世祖忽必烈恩準也松格后裔或世襲王位,因此,其后代有多人襲王。也松格之孫巴布沙是元朝的齊王,地位顯赫。直到15世紀中葉哈薩爾十二世孫孛羅乃,仍以齊王之職居于科爾沁。齊王部為科爾沁的主體,故科爾沁部也曾被稱為齊王部。
廣義的科爾沁包括早期分出的和碩特部和以后形成的嫩科爾沁部、阿魯科爾沁部、茂明安部、烏拉特部、四子部落等。狹義的科爾沁特指嫩科爾沁,即以后的在哲里木山前會盟的哲里木盟十旗。
二、隨著歷史的變遷,科爾沁也在演變。14世紀末,哈薩爾八世孫烏魯克貼木爾率其所屬科爾沁部一支西遷,成為厄拉特(衛拉特)四部之一的和碩特部。其兄阿魯克貼木爾仍居科爾沁故地,承襲科爾沁名和碩特部在以后的二百多年中稱雄于新疆、青海、西藏、阿拉善等地。其中,哈布圖哈薩爾十九世孫圖魯拜琥(1582-1656年)于1637年率其所部隊從烏魯木齊出征,占領庫庫諾爾(今青海),征服西藏,重新建立了統治青藏的蒙古政權。他支持黃教,1645年封黃教活動家羅桑曲結堅贊以“班禪”稱號。從此,班禪法名世襲相傳。圖魯拜琥以固始汗盛名于世。到17世紀末和碩特部降附清朝,分置為26個旗。其中青海21旗、新疆3旗、阿拉善1旗、新和碩特1旗,仍由哈薩爾后裔統領。
15世紀20、30年代蒙古左翼部落開始南下,到16世紀20-60年代散居于長城之外,形成漠南蒙古各部。16世紀中葉哈薩爾后裔十四世孫奎克塔斯哈喇率部南下嫩江流域,被稱為嫩科爾沁(嫩江科爾沁,因占據原烏濟葉惕牧地,亦稱烏濟葉惕科爾沁)。嫩科爾沁很快就強盛起來,逐步控制松花江、黑龍江一帶的女真人、索倫人,役屬達斡爾、錫伯、卦爾察等部,勢力擴展到遼河、西拉木倫河流域。17世紀初在與建州女真(后金)對峙中,嫩科爾沁部從優勢走向劣勢,抗爭化為誓盟、聯姻,平等關系變成附屬關系,終于在17世紀30、40年代完全歸順清朝統治。清廷將嫩科爾沁劃分為右翼、左翼十個旗,全部由附哈薩爾后裔世襲札薩克。右翼以科爾沁右翼中旗(土謝圖和碩親王旗)為首,包括科爾沁右翼前旗(札薩克郡王旗)、科爾沁右翼后旗(札薩克鎮國公旗)、科爾沁右翼(札薩克多歲貝勒旗)、科爾沁右翼杜爾伯特旗(札薩克固山貝子旗);左翼以科爾沁左翼中旗(達爾汗親王旗)為首、包括科爾沁左翼前旗(賓圖郡王旗)、科爾沁左翼后旗(博多羅噶臺親王旗)、科爾沁左翼郭爾羅斯前旗(札薩克鎮國公旗)、科爾沁左旗郭爾羅斯后旗(札薩克輔國公旗)。
奎孟克塔斯哈喇率部南下稱嫩科爾沁之后,為區別于嫩科爾沁將留居原地的科爾沁部稱為“阿魯蒙古部”或“阿魯科爾沁”(阿魯的本意是“背后”,“后”)。17世紀初阿魯蒙古部分成幾支,有茂明安部、烏拉特部、四子部等。
奎孟克塔斯哈喇兄弟三人,弟為巴袞諾顏和布爾海。17世紀初,哈薩爾后裔十六世孫達賚楚琥爾(巴袞之孫)率其部沿興安嶺南下到罕山南麓牧居,歸屬察哈爾,保留阿魯科爾沁部名。17世紀30年代阿魯科爾沁部降附后金,1636年置阿魯科爾沁旗,隸屬昭烏達盟。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