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久久/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正在閱讀:鐵蹄下的通遼:苛捐雜稅繁多 百姓苦不堪言
分享文章

微信掃一掃

參與評論
0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 / 后旗歷史文化 / 正文

637411433828068430450262439.jpg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鐵蹄下的通遼:苛捐雜稅繁多 百姓苦不堪言

轉載 mingyu2015/09/15 08:24:25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網絡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3431 閱讀 0 評論 0 點贊

  在抗戰時期,日本侵略者除了對我國實施軍事占領外,還在淪陷區進行瘋狂的經濟掠奪。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東北的經濟侵略由來已久,早在甲午戰爭以后,日貨就大量涌入東部內蒙古。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日本的棉織品、火柴、砂糖、蠟燭等大量商品就充斥了通遼市場,當時棉織品達到了90%是日貨。“九·一八”事變日本完成了對通遼地區的軍事占領后,為了進一步擴大侵略戰爭的需要,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把通遼地區變成他們進一步擴大侵略的戰略基地、戰略物資和農牧產品的產地,日偽大肆搜刮通遼地區各族人民,瘋狂實行戰時經濟體制,通過“出荷”“配給”和各種苛捐雜稅,窮兇極惡地進行經濟掠奪。在劉忱所著的《通遼抗戰史》一書中,對此有著詳盡地記錄。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把侵略中國東北的局部戰爭轉為全面侵略中國的戰爭以后,更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掠奪。1937年,他們實行稻米、小麥、大豆、棉花等農產品“統制”。1938年11月,又公布了“米谷管理辦法”,規定由偽政府控制糧谷的加工與銷售,以保證日本侵略軍的“軍需”和“民用”。l939年10月,又公布了“主要特產物專管法”,完全壟斷了大豆、蘇子、蓖麻等油料、經濟作物的購銷,實行廉價統購。不久,又將糧食購銷的嚴格“統制”變成強制購銷,實行“糧谷出荷”政策。

“出荷糧”讓貧苦百姓苦不堪言

 據《通遼抗戰史》記載:在偽滿州國,農民交售糧谷稱為“出荷”。“出荷”雖有價,但它是強制性的。“出荷”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實施的一項主要經濟剝削掠奪方式。

 在當時的通遼地區,大豆“出苛”數量要占產量的90%,高梁、玉米占產量的60%一70%。除糧谷“出荷”之外,后來又發展到蓖麻、牛羊、雞蛋等“出荷”。

 秋季一到,各旗縣公署組成工作組,敲詐勒索花樣迭出。有權有勢的人不交或少交“出荷”糧,他們把糧食高價賣給缺少或沒有糧食“出荷”的農民。村里對“出荷”工作組招待不好,“出荷”的數量就會增加;如果哪一戶無法完成“出荷”任務,這個村負責補足,被叫做“責任糧”。臨時增加“出荷”數量,叫“追加糧”;豐收了,還要收“報恩出荷糧”;但遇災完不成“出荷”任務,普通百姓就要賣車賣馬,賣兒賣女來完成任務。

 據記載:1944年,開魯縣大旱,很多農戶顆粒無收,野菜挖光了,樹皮吃光了,很多人被餓死。富通鎮老崔家6口人餓死了5口。即使這樣,日本侵略者逼繳“出荷”糧也毫不放松。數九寒冬,許多貧苦農民偷偷離開家門,投親靠友,逃荒討飯,凍餓而死的死尸隨處可見。當時開魯鎮有個外號叫李大晃的,他賣盡了所有家當,也沒有交足“出荷”糧,最后一家三口人全部餓死了。不僅如此,如果農民交的“出荷”糧有質量問題,還會被扣上“經濟犯”的罪名。

一個鋁制“耳環”黃牛全部充公

 在“糧谷出荷”的同時,偽滿興安四省的各旗還實行“出荷牛”政策。1942年,日本侵略者實施“出荷牛”的政策時,他們并沒有準確掌握各旗飼養牛的實數,只是根據估計數來攤派“出荷牛”數。

 最初,他們攤派給科左后旗的“出荷牛”2000多頭,科左后旗很快完成了任務,這引起了日本人的懷疑,他們認為各旗大有潛力可挖,決定對各旗進行黃牛普查。各省統一制作了鋁制牛耳鉗,各旗代號不同,普查后每個牛都要在右耳戴上耳鉗。百姓的牛就這樣簡單地變成了日偽的公產,隨時聽候征用,牛主不得隨意宰殺或買賣。如果牛生病或其它原因死亡,牛主必須由村上證明,并將牛皮和耳鉗上交,違反規定者就要受到嚴厲懲處。1943年,科左后旗“出荷”一萬頭牛,農牧民的好耕牛和乳牛被掠奪殆盡。

劃分五個等級的“配給制”

 據《通遼抗戰史》記載:偽滿時期,糧谷“出荷”的悲劇主要發生在農村。“配給”卻給城鎮居民帶來了巨大危害。配給,就是對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定點、定量、定時由“配給店”專營,配給老百姓。配給的范圍很廣,除燒柴外,米、油、鹽、茶、火柴、煤油、布等等,都在配給之內,人們沒有買賣的自由。

 每家每戶都發給一個《生活物資購入通帳》,上面規定了一定數量的日用品,必須在規定時間,拿著“通帳"中的“購物票”到指定的“配給店”去買指定的生活用品。“通帳”分特、甲、乙、丙、丁五種。特種通帳是發給日本人和高級偽官吏、蒙奸、漢奸、特務的,品種多、數量足。這些人除此之外還有“特別配給票”,需要的東西全能買到。甲種通帳是發給中級以上偽官吏、偽職員、大地主、大商人的,除生活用品外,每人每月配給高梁米24斤。乙種通帳發給小商人、小地主及小生產者,除少量日用品外,每人每月發給高粱米l2斤。丙丁種通帳發給貧苦市民及流動的小商販,除極少量的生活用品外,糧食一粒也不配給。

 對于一般商人來講,只允許他們經營配給以外的少量商品,否則就是違反“經濟統制”,以“經濟犯”論處。小工業生產者也不能自由地出賣自己的產品,必須都要廉價交上去,由“專賣署”統一管制。這樣,很多民族工業都被擠垮。一般市民到“配給店”去買東西,要排長隊,往往等一天,還配給不到。即使配給到了,質量不好,數量也不足。過了規定的配給時問,就被取消配給資格。

 農牧民更苦。糧食不配給,其它生活用品,食鹽、煤油、布匹在完成“出荷糧”“出荷牛”任務后,少量配給。開魯縣西北鄉高家圍子村因“出荷”任務沒完成,全村不配給火柴、食鹽、煤油等,使全村無法生火做飯,逼得全村人只好用燧石打火的原始方法來生火做飯。工業品和農牧產品的價格差很大,一頭牛只能換一塊磚茶,一石糧只能換幾尺布。完成“出荷”任務以后,農牧民已無糧無牛可賣,甚至連衣服都穿不起。

苛捐雜稅繁多大量糧畜被掠奪

 日本侵略者在“九·一八”事變前就把侵略魔爪伸到了通遼地區。他們以調查資源為名,掌握了通遼地區的人口分布、物產資源、商企業分布等情況。日本占領通遼地區后,他們將民國時期的稅捐局加以擴充,稅種增加、稅率也無止境地提升。另外,農民在交“出荷”時必須“儲蓄”,“出荷”l00公斤雜糧要“儲蓄”30元,“出荷”l000公斤谷子要“儲蓄”50元。l938年,日偽在農村牧區進行了“國事調查”,人們稱之為“估家底”。他們將土地、房屋、車輛、牲畜等都估了價,定為“資產”。而后按資產總值,規定“儲蓄”額度,每個村都設儲蓄員。按戶摧繳,拒儲者按“反滿抗日”論處,當然,這種“儲蓄”是有“儲”無還。

 通遼地區是通往吉林四平、遼寧沈陽、大連的門戶,也是農牧產品和蓖麻、黑瓜子、甘草、麻黃草等特產地。日本侵略者每年都將大批牛羊、糧食、藥材等經大連運回日本。據滿鐵事務所和通遼縣稅捐局統計,1933年從通遼運走的牛ll910頭、馬322匹、羊240只、驢和騾85頭,大豆79820石、高梁5232石、玉米3850石、谷子25214石。

 根據日本的統計資料表明,每年從開魯一地運往日本的大豆就達2萬石、谷子1萬石、糜子2萬石、小麥2千石、玉米400石、蓖麻子500石、雜豆l千石,牛2萬頭、驢l萬頭、豬1萬口、各類皮張1.3萬張,甘草47萬斤。

 隨著日寇侵華戰爭的發展,特別是日本統治即將崩潰的時候,他們更是加緊了掠奪行為,把占領區的資源和人力完全集中供給日寇的侵略戰爭,瘋狂的掠奪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記者 張鐵牛

文中史實和圖片源自《通遼抗戰史》

已有0人點贊

五角楓.jpg

0條評論

 
承諾遵守文明發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0/300

專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