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無數中國軍民拿起武器奔赴前線血染沙場。1932年1月12日,日偽軍攻占通遼,通遼淪陷。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在淪陷后的通遼,涌現出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斗爭故事,“大刀隊”血洗“馬道尹府”就是其中之一,民間流傳的故事中,“大刀隊”的人都有法術,刀槍不入、電火不侵,那么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大刀隊”血洗“馬道尹府”是怎么回事呢?“電火不侵”又是什么緣故?記者從劉忱所著的《通遼抗戰史》一書中還原那段英勇反抗日偽侵略的歷史。
通遼當時的日軍司令部馬道尹府
馬道尹府位于現通遼市主城區明仁大街南、建國路東側,現在位置為通遼市公安局。當時整個庭院由內三組四合院和一片園林綠地組成,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是民國初年書香門第出身的浙江人馬龍譚(號溪水塘)建造的私人宅第。
清光緒年間,馬龍潭曾任奉天省東邊道道尹,領龔威將軍銜。民國時期,馬龍潭長期在東北軍閥張作霖手下供職,與張作霖、吳俊升來往甚密。民國初年,哲盟十旗的廣大地域被大規模放荒開發之時,馬龍譚為東北軍閥督辦修建鄭大線(鄭家屯至大虎山)鐵路,借機從山東、河北等省招募大批移民到通遼一帶開荒墾殖,征租收稅,聚斂了大量錢財,建造了這座豪華的私人宅第。日軍占領通遼后,把馬道尹府做為日軍司令部,并在圍墻四周架設了電網。
義勇軍收復通遼日軍負隅頑抗
謝國忱,遼寧省黑山縣李家窩堡人。早年當過張作霖的勤務兵。九一八事變后,謝國忱以熱河民團為基礎組建了義勇軍,開展抗日斗爭。1 932年5月,謝國忱被編入“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區”后,曾先后三次攻入通遼,沉重打擊日偽軍,名震一時。
1932年6月,“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區”司令高文彬率第一、第四、第五三個梯隊攻打通遼。高文彬指揮第一梯隊800多人,采取“調虎離山”計,從城西誘敵。劉震玉、謝國忱率2000多人由小街基(城東外街道)迅速從東門攻入。戰斗從拂曉打響,至上午7時,義勇軍已占領了通遼城東、西、北三門及附近街道。下午3時,日偽軍全部龜縮到馬道尹府的日軍司令部院內,負隅頑抗。
二百余勇士手持大刀攻入日軍司令部
謝國忱組織了200多人的“大刀隊”,從下午3時開始進攻位于馬道尹府內的日軍司令部。單團副帶領“大刀隊”,用膠皮纏住刀把起到絕緣作用,砍斷電網,翻墻跳入院內,砍死日軍60多人。戰斗持續到晚間9時,因日偽軍從錢家店趕來的增援部隊2000多人已逼近通遼,高文彬率部撤出戰斗。是役共擊斃日軍80多人,傷不詳。謝國忱大刀隊僅死傷8人,從此,“謝國忱大刀隊”被人們傳得神乎其神,“大刀隊的人,都有法術,刀槍不入,電火不侵……”
血戰馬道尹府,使高文彬部義勇軍聲威大振,隊伍迅速壯大。當時在沈陽一帶抗戰的劉海泉也率部600余人轉戰到開魯,加入第五軍區,被編為第六梯隊。在康平一帶活動的地方武裝賈明倫、劉翔閣也率部500多人加入第五軍區,被編為第七梯隊。
日偽集中重兵進攻
義勇軍寡不敵眾
1932年10月14日,高文彬收復康平縣城后,即在科左后旗大蒿子召開軍事會議,制定了攻打遼源縣城計劃。
10月27日早,高文彬部包圍了遼源縣城。李海山從城南沿鐵路線進攻,劉震玉從城西進攻,白夢梅獨立團攻打火車站,于海川、劉子恒攻打城東門,高文彬則親率衛隊從城西南進攻。
戰斗打響后,城西、南兩面很快得手,接著占領了火車站。正值戰情對我十分有利的時候,敵援軍l500人從四平趕到,敵又有20架飛機投入戰斗。在眾寡懸殊的形勢下,高部主動撤退。是役,斃敵340人,義勇軍傷亡1 56人。
遼源之役后,高文彬率部駐防康平。 1932年11月22日,日軍旅團長川原侃率16旅團及彰武、法庫、康平偽軍7000人,分兵三路向康平撲來,企圖一舉消滅高文彬部義勇軍。
23日晨5時,高文彬部義勇軍在康平以東被日軍十六旅團川原侃部和彰武、法庫、昌圖等地的偽軍共六七千人包圍,激戰五晝夜,高文彬在杜家窩堡被俘。之后,這支義勇軍逐漸分化、潰散。劉震玉、李海山率所部轉戰到張家口附近,加入了馮玉祥的“抗日同盟軍”,繼續抗日斗爭。謝國忱部在日軍占領開魯后退駐林西,謝國忱后被日軍誘騙殺害,部下潰散。
如今,距義勇軍“大刀隊”攻占通遼日軍司令部那段轟轟烈烈的歷史已將近一個世紀。但是,“大刀隊”血洗馬道尹府的抗日故事始終在通遼地區廣為流傳。
記者 張鐵牛
文中史實和圖片源自《通遼抗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