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科左后旗“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紀實
一條條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村村戶戶;
一排排整潔漂亮的新村民居點綴在綠色的田野;
一棟棟設施完備的牛舍在明媚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一個個產業發展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
……
金秋九月,走進科左后旗,處處可見一幅幅壯觀靚麗的新農村畫卷。
“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以來,科左后旗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部署,把實施好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作為執政者對農牧民的鄭重承諾,舉全旗之力,攻堅克難、日夜奮戰,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今年,該旗共投入資金6.87億元,在123個嘎查村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同時對去年26個“十個全覆蓋”嘎查村提檔升級,增加了37個自然屯(分場)街巷硬化、院墻改造、墻體粉刷等建設內容,使全旗新農村建設蓬勃發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如今,在科左后旗大地,這場改變落后面貌、改善農牧民生活的攻堅戰仍在繼續,廣大干部群眾齊上陣,大干快上,一處處臟亂差的景象正在逐漸消失,一座座美麗鄉村不斷涌現。
精心謀劃 民生工程得民心
“村里建了休閑廣場,我們每天晚上也能像城里人一樣跳舞唱歌了!”
“以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啊!現在好了,土路變成水泥路了,又干凈又方便了!”
“村里為我們挨家挨戶都修了漂亮的院墻,還讓我們喝上了干凈的自來水!”
“村里有了衛生室,有個頭痛腦熱的,再也不用進城看病了!”
……
在努古斯臺鎮道乃營子嘎查的村民休閑廣場上,談起“十個全覆蓋”工程,村民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七嘴八舌地向記者訴說著村里發生的可喜變化。
“十個全覆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發展工程,科左后旗作為國貧旗,面對貧困人口多、財政困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加力推進工程進度,確保工程如期高質量完成,讓老百姓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一直以來都是科左后旗旗委、政府關心關注并不懈努力的方向。
為確保“十個全覆蓋”工程順利實施,科左后旗針對重點難點工作,在工程建設中多次召開推進會、現場觀摩會,形成了主要領導直接抓、責任領導重點抓、牽頭單位具體抓、協作單位配合抓、全旗上下聯動抓的格局。從2月初開始,旗鄉村三級干部開始進村入戶進行摸底分類,對160個嘎查村和自然屯“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內容進行逐村對照核實,按照“缺啥補啥、產業配套、一步到位”的要求,特別是對新增的37個自然屯的建設內容、投資概算、規劃意見進行了詳細匯總,經領導小組反復審核后,由旗委農工部牽頭逐村落實建設內容、實施單位、完成時限等。各地各部門嚴格按照規劃要求分項落實,確保工程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同時,根據新增自然村屯和提檔升級嘎查村實際情況,將“十個全覆蓋”工程總體規劃與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產業發展、扶貧開發等科學對接、同步推進、統籌安排。對實施的嘎查村,逐村編制施工規劃,明確工程量、資金量和完成時限。對實施的具體項目,按照村莊規劃審定其建設內容和標準,確保規劃的嚴肅性和針對性。
路通了,水來了,幸福新生活有了盼頭,科左后旗人沒有滿足于取得的成績,在夯實農村發展根基上再鼓干勁。
大力推進 鄉村舊貌換新顏
走進科左后旗各個行政村屯,到處都是火熱的“戰場”。“十個全覆蓋,幸福到家來”,這些令人激昂奮進的口號不僅書寫在每個新農村的院墻上,更是深深地刻在每個人的心里,付諸于每名干部群眾建設家園的行動中。“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以來,從四大班子到蘇木鎮、嘎查村組,科左后旗廣大黨員干部沒有正式休過一個雙休日,“白加黑”“五加二”,在干部的身上,不是簡簡單單的口號,而是他們工作狀態的真實寫照。
在推進“十個全覆蓋”工作中,該旗實行旗級領導包聯蘇木鎮、旗直部門包聯嘎查村、工作隊駐村的工作機制,對重點蘇木鎮和嘎查村實行旗級領導雙重包聯,定期分析研究,及時掌握情況,加快推進工程建設。旗鎮兩級1310名干部進村入戶開展工作,做到工程不完工、人員不撤退。
為加快工程建設進度,該旗抽調15名科級后備干部組成五個督導組,對各蘇木鎮工程進展情況進行全天候、全方位督查,確保天天盯進度、天天有變化。旗人大和旗政協對各蘇木鎮“十個全覆蓋”工程進行專題視察,旗委、旗政府“兩辦”督查室隨時抽查,確保施工進度。
目前,該旗已完成危房改造1970戶。實施街巷硬化188個嘎查村、667.8公里。新建磚路158公里、院墻改造214.8公里、粉刷墻體130.5萬平方米、硬化路肩23萬平方米。建設安全飲水工程67處、標準化衛生室120所、文化活動室123間,文化器材已安裝完畢。建成便民連鎖超市81家,實施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28000戶,村村通電及農網改造已實現全覆蓋。校舍改造5所。建文化廣場21個。安裝路燈1103盞。街路綠化35公里。農村牧區居民養老保險實現了全覆蓋,1326名80周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和36825人的社會養老保險正按時足額發放。
全民參與 共同打造美麗新家園
沐浴著秋日的艷陽,記者走進甘旗卡鎮束力古臺嘎查,雪白的圍墻上“村民公約”“衛生公約”等標語格外顯眼;整潔的院落內,綠意濃濃的蔬菜、花草給村子平添了生機;路邊的樹蔭下,忙完農活的村民們笑聲不斷,暢談著“十個全覆蓋”帶來的幸福生活……
“這環境好了,村民的素質也日益提高,都自覺維護環境衛生,你看我們村,比城里還干凈呢!”嘎查書記蘇雅拉圖滿面笑容地告訴記者。
蘇雅拉圖說,為了讓整潔的村落保持下去,嘎查劃分了各戶環境衛生責任區、綠化成果責任區,實施了“門前三包”的管理方法,同各戶簽訂了綠化成果歸戶管理、衛生管理責任區協議,成立了由村民、村干部組成的環境衛生指導評比小組,定期對各戶院落、責任區環境衛生進行評比打分,通過村廣播、宣傳欄通報評比結果。通過落實責任、構建機制,提升村民愛村、護村、建村的主人翁意識,實現了環境衛生管理的常態化。
“政府都幫我們建的這么好了,我們咋能不好好維護它呢!”
“我每天都要把門口周邊掃一掃,要不然總覺得有什么事沒做似的。”
“我們都比著干!家里外頭都得收拾干干凈凈的,要不,大家伙會笑話的。”
……
談起村容村貌,正在乘涼的村民們紛紛感慨。
走群眾路線,讓群眾理解、支持和參與,是“十個全覆蓋”工程順利推進的關鍵。科左后旗把組織發動群眾作為第一抓手,多形式、多角度、多層面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充分激發群眾參與村莊整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該旗專門制定了“十個全覆蓋”工程嘎查村管理辦法,在規劃建設、產業支撐、公共服務、文化培育、文明創建、素質提升、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探索群眾參與建設和管理的長效機制,確保工程持久發揮效益。各蘇木鎮(場)、嘎查村制定了符合自身實際的工程管理辦法,嘎查村實行嘎查村干部、黨員包路段制度,在重要節日、節點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專項行動,并將“門前三包”、定期清理垃圾、村屯環境衛生整治獎懲等納入村規民約,建立起農牧戶、管護隊、嘎查村、蘇木鄉鎮政府、相關部門“五位一體”的長效管理機制,形成“全民共建、多方共管”的格局。管理中,特別重視發揮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在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中的宣傳、動員、組織、管理作用,對“兩委”班子實行定崗、定員、定責、定酬、定考核,有效地調動了基層組織和干部的積極性,促進了“十個全覆蓋”工程的順利實施。
產業支撐 農牧民收入節節高
該旗堅持一手抓“十個全覆蓋”,一手抓主導產業發展,力爭實現每個嘎查村都有支柱產業,不斷促進農牧民增收。
南部以現代農業為主,實施《2013—2017年東部百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規劃》,對示范區內農田進行全面改造,建成玉米節水高產高效農田80萬畝,綠色有機水稻標準化示范區20萬畝,農田深松、玉米水稻新品種、配方肥、不同播種密度等試驗示范區10處。在金寶屯鎮、散都鎮種植有機水稻1萬畝。
北部以發展黃牛產業為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黃牛交易市場,實施“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切實在增加農民收入上下功夫。在努古斯臺鎮道乃營嘎查,新建的33600平方米養牛小區已存欄母牛1200頭,今年嘎查人均收入將達到1.8萬元。甘旗卡鎮束力古臺嘎查今年新增黃牛456頭,好力寶村比去年多出售育肥牛336頭。目前,全旗已建起養牛小區46個,高標準高起點打造了好力保、明明安、束力古臺、白音淖爾等標準化黃牛養殖小區(場),成為全市的亮點工程;建設母牛繁殖示范村30個,新增年出欄500頭以上育肥牛場(小區)5個,肉牛存欄20頭以上養殖戶2100戶,育肥牛專業村31個。今年全旗肉牛存欄59萬頭,出欄4.5萬頭,同比分別增長7.3%、55.2%。“十個全覆蓋”嘎查村累計新增黃牛3.5萬頭,僅黃牛養殖一項帶動農牧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科左后旗,在一系列“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中,盡情揮毫潑墨,村莊秀美、產業發展、群眾增收……描繪出一幅更加秀美壯麗的新農村畫卷。
(記者 牧人 特約記者 趙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