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今天是國際禁毒日,記者從通遼市公安局禁毒支隊采訪了通遼市一年來的禁毒工作形勢及成效,其中一年來的全市禁毒《工作情況》顯示,2014年,全市共破獲各類毒品刑事案件79起,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75.5%;抓獲犯罪嫌疑人115人,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12.9%;查獲吸毒人員708人,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26.5%;新發現吸毒人員665人,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86.6%;繳獲各類毒品累計3.39千克,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10%;查獲麻黃草案件2起,收繳麻黃草191噸,與重慶警方聯合,打掉制毒工廠1個。
我市在冊吸毒人員總量持續增長,吸毒人員趨于低齡化,文化層次較低,截至2015年5月31日,全市在冊登記的吸毒人員已達到1311人,按照國際慣例,我市隱性吸毒人員約1.3萬人。2014年,全市社區戒毒432人,執行強制戒毒65人,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983.3%。
■禁毒形勢
我市約有隱性吸毒人員1.3萬人
每246人中便有一人吸毒
通遼市地處蒙吉遼三省交匯處,公路、鐵路、民航交通便捷,流動人口密集,隨著通遼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毒品來源多源化、濫用毒品多樣化的趨勢也更加明顯,緝毒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隱性吸毒人員增長較快,不易被發現。近年來,我市查獲的毒品案件數量和查獲的涉毒人數呈幾何式增長,截至2015年5月31日在冊登記的吸毒人員已達到1311人。而我市屬新型毒品蔓延較快地區,按照國際慣例,吸毒人員顯性與隱性比例為1:10左右,因此我市現有吸毒人員應超過1.3萬人,并且遍布全市所有旗縣市區,人數最多的是科區400多人,人數最少的是庫倫100多人,而通遼市總人口約320萬人,這就意味著我市每246人中便有一人吸毒。
■危害巨大
98%的在冊吸毒人員吸食冰毒
我市每年毒品消費超過20億元
據禁毒民警介紹,我市的毒品種類主要是以吸食新型毒品(冰毒)為主,占在冊吸毒人員的98%。毒品的危害主要是:吸毒吞噬社會巨額財富,危及國家經濟的發展;危害人民生命健康,使國民素質下降,嚴重敗壞社會風氣;誘發犯罪,危及社會的安定,據抓獲的吸毒人員供述和公安部門所掌握的情況,每一名吸毒人員日均吸毒消費超過500元,如果按我市現有1.3萬隱性吸毒人員來計算,則我市每年毒品消費超過20億元。
●案例:2013年我市一酒店發生一起劫持人質案,造成一名酒店服務人員輕傷,原因就是科區李某因冰毒吸毒過量,產生妄想而導致。
●危害:大量吸食毒品會損害人的大腦,影響心肺功能,吸毒成癮一年以上就會產生錯覺、幻覺,極可能發生自殘、自殺和傷害他人等暴力行為。
●案例:科區張某,做物流運輸生意,另有一小額貸款公司,經濟實力雄厚。偶然間與朋友聚會時,聽從他人教唆,第一次吸食冰毒,而后一發不可收拾。在短短2年內,揮霍錢財300多萬元,2014年9月被禁毒支隊抓獲時,僅剩固定資產住房一套,已經不能保證家庭基本溫飽問題。
●危害:吸毒消耗大量錢財,導致傾家蕩產,婚姻破裂,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毒駕”危害更加嚴重
我市已有35人因“毒駕”而被吊銷駕駛證
據通遼市交管支隊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因“毒駕”而被吊銷駕駛證的就有35人,“毒駕”問題已日趨嚴重,從而產生的社會危害日益嚴重。
●案例:2015年6月3日11時許,奈曼旗發生一起“毒駕”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
犯罪嫌疑人時某駕駛一輛小型普通轎車與劉某駕駛的電動三輪車相撞,相撞后,劉某當場死亡。現場群眾報警后,交警大隊民警迅速到達現場,發現時某神志恍惚,有吸毒嫌疑,后對時某進行了現場尿液檢測,尿檢結果呈冰毒陽性,時某也如實供述了自己在6月1日吸食毒品的違法事實,現時某因交通肇事罪被警方刑事拘留。據通遼市公安局禁毒支隊陳警官介紹,這是通遼市發生的首例“毒駕”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
●案例:2015年5月,在科爾沁區,宋某駕駛捷達轎車將一騎電動自行車的中年男子撞傷,致使中年男子身體多處骨折,接到報警后,交警趕到現場,經群眾指認找出肇事者宋某,民警發現宋某神情恍惚疑似吸毒,遂立即與市局禁毒支隊緝毒大隊聯系。緝毒大隊民警趕到現場后,對宋某進行了初步斷定并做尿檢檢驗,結果呈冰毒陽性,屬毒駕。
●案例:2015年5月,張某駕駛一輛機動車在哲理木大橋由北向南逆向行駛,與一輛由南向北的奧迪車正面相撞,兩輛機動車幾乎報廢,兩車駕駛員嚴重受傷,經搶救后脫離生命危險,后經民警詢問,張某陳述其曾于3天前吸食過毒品。
●案例:2015年3月20日凌晨2時許,科左中旗保康派出所在保康鎮外環路上巡邏時發現一輛紅色捷達停在路邊,巡邏民警下車盤查此車,車內吳某、朱某二人疑似正在吸食冰毒,后對二人進行尿液檢測,結果呈冰毒陽性,確認是吸食冰毒。
■禁毒舉措
●2015年底前全市公共娛樂場所實行掛牌管理
禁毒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不斷創新禁毒工作體制,完善毒品問題治理體系,堅持禁種、禁制、禁販、禁吸“四禁”并舉、預防為主的方針,以打開路、打防并重,組織發動全社會打好新一輪禁毒人民戰爭,堅決遏制毒品問題發展蔓延。
注重打擊“零包販毒”和“容留他人吸毒”的犯罪案件,進一步加強對販毒案件“循線追上”的打擊力度,強化對公共娛樂場所的綜合治理,加大對涉毒娛樂場所和涉毒賓館、網吧、出租屋等場所查處力度,最大限度的發現隱性吸毒人員和販毒線索,依法懲處經營者和相關涉毒人員,各地禁毒委2015年底前要對全市公共娛樂場所實行一、二、三級掛牌管理;加大禁毒預防宣傳教育的力度,提高全民禁毒意識,努力減少新吸毒人員滋生。
●機場、火車站、汽車站設立毒品查緝工作站
郵政部門要對物流寄遞行業進行監督檢查,制定出臺符合實際情況的收寄驗視制度。8月底前,在本市貨物流量較大的物流企業設長期檢查點及4處臨時檢查點,對毒品流出重點地區,如廣東省、四川省、河南省等地郵寄或中轉的物品,按比例抽查檢測,切實加強物流寄遞業管理;二是7月底前,交通、民航、鐵路部門要在機場、火車站、汽車站設立毒品查緝工作站。9月底前,由公安機關牽頭,聯合海關、交通運輸、郵政等部門搭建情報信息平臺,建立協同作戰聯動機制,定期召開情報信息交流座談會;加大省際公路禁毒卡口建設,切實把毒品堵在市外,查緝在卡口內。
●加強易制毒化學品企業和麻黃草等監管工作
加快易制毒化學品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加強對易制毒化學品生產、經營、使用、儲存、運輸等環節的監管,規范易制毒化學品備案審批和日常管理工作。支持建立易制毒化學品行業協會,加強企業自律、市場規范和社會監督。落實易制毒化學品企業等級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監管責任。農牧業部門要加強麻黃草資源管理,依法查處非法采挖麻黃草行為,一旦發現,及時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查處,堅決防止麻黃草流入非法渠道。
●嚴厲打擊非法種植罌粟和毒品大麻行為
深入到庭院田間、種植塑料大棚、山區農場、荒山野嶺以及鄉村“三不管”地帶開展地面踏查行動,對發現非法種植的罌粟和毒品大麻全部鏟除。各地合力開展對非法種植活動的圍殲,加大對非法種植案件的偵查破案力度,加強與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的聯系,依法嚴厲打擊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違法犯罪活動。
■數據分析
74.6%的涉毒人員為35歲以下青少年
在校學生吸毒人數逐年增加
2014年,全市查獲吸毒人員708人,新發現吸毒人員665人,在冊的涉毒人員中,18歲以下18人,占總人數的1.3%,18歲至35歲的1027人,占總人數的74.6%,63歲至59歲332人,占總人數的24.1%;涉毒人員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總人數80%以上;涉毒人員中在校學生吸毒現象越來越嚴重,而且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公安局禁毒支隊的數據顯示,全市登記在冊吸毒人員1311人,其中,35歲以下的青少年占登記在冊吸毒人員的74.6%,成為我市吸毒者中最大的群體。
根據通遼市禁毒辦的最新統計,近幾年,通遼市抓獲并處理的在校學生吸毒情況已經有十余例。還有很大一部分抓獲的吸毒在校學生,因年齡太小,不夠治安處罰條件,并且擔心對其社會及家庭的影響耽誤學業,而沒有做出處罰決定的現象也占很大比例。通遼市在校學生吸毒人數雖然沒有一線發達城市多,但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已經蔓延至所有旗縣市區,而且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原因分析
在校學生思想、心理發育不成熟,對新鮮事物好奇心強和自我控制能力差是吸毒的主要原因。滯后的社會管理模式、不良的家庭環境和交友圈,更是誘發青少年吸毒的重要原因。
自身原因
●沒有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在校吸毒人員絕大多數都沒有樹立遠大的理想,受到世俗風氣的影響,追求的是個性、自由和享樂。他們認為吸毒是一種時尚,是很有面子的事情,還可以滿足感觀的最大享受,不考慮自己的將來和自身的社會責任。
●心理不成熟和認知能力的不完善、情感控制能力差。在校學生思想、心理發育不成熟,對新鮮事物好奇心強和自我控制能力差這一矛盾表現尤為突出。但由于其年少無知,思維的片面性很大,在許多新事物面前,一旦把握不好,非常容易走入誤區。毒品作為明令禁止公民接觸的物質使它有很濃的神秘色彩,即決定了它能引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進而產生一種不親身體會就不快的強烈欲望。盡管初次吸毒的原因是極其復雜的,然而出于好奇心的驅使所占比重居然超過了三分之二。
●缺乏對毒品危害性的認識——據調查分析,相當一部分在校學生根本不知道毒品的危害及上癮快、戒毒難的特點,誤入吸毒泥潭,痛悔莫及。在遭遇毒品之前他們很少懂得毒品的知識,即使知道“毒害”二字,但毒在哪里,害有多深,卻一片茫然。相反,他們聽人吹什么“吸毒可以讓人飄飄欲仙”“想什么來什么”“沒有一切煩惱,精神特爽”等等,往往信以為真,產生找一找“感覺”的強烈欲望。
外部誘因
●社會方面,包括社會環境和社會管理。新中國成立后,新中國政府針對當時的情況采取了有力的禁煙禁毒措施,到1952年底,我國從一個毒品的重災區變為一個舉世矚目的“無毒國”。自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曾經一度禁絕的毒品問題死灰復燃。從1982年至2014年4月,我國累計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為258萬人,其中,阿片類138萬人,占53%;合成毒品117萬人,占45%;其他3萬人,占2%。(這個數字僅僅是顯性吸毒者的數量,實際吸毒者的數量將遠遠大于這個數字)。據了解,當前,吸食海洛因等阿片類毒品的人數在下降,吸食像冰毒這樣的合成毒品的人數在上升。公安部禁毒局的數據顯示,合成毒品因其興奮、致幻等特殊功效越來越受到吸毒者的青睞和追捧,濫用人數年均增長36%。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中,在校學生接觸毒品的機會很多,冰毒、搖頭丸和K粉等合成毒品的濫用多發生在KTV、酒吧、舞廳等娛樂場所,不少娛樂場所可以直接購買,吸食非常方便。
●受家庭成員的不良影響或家庭教育失當。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育的時期。他們充滿熱情,富有朝氣,但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他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的精心培育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據調查,吸毒的學生多數都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的則是直接受家長的影響染上毒癮的。他們的父母,有的整天忙于掙錢,根本顧不上孩子的教育;有的則對孩子嬌生慣養,縱容孩子的不良習慣;還有的更是吃喝嫖賭,染上毒癮,毀了自己,毀了家庭,也毀了孩子。
●群體之間交叉感染。學生思想比較單純,好交往,喜歡成群結伙。但他們中有不少人自認為已經長大,什么都懂。對父母和老師的教育不以為然,盲目地去追求所謂的個性獨立。特別是某些中差生由于成績不好,升學無望,在家被家長責備,在校被老師嫌棄,因而對學校、對老師、對家長產生強烈的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常常三、五個人混在一起,講什么“哥們義氣”“姐妹情深”,崇尚什么“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在他們當中,一旦有一個人吸毒,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學校教育管理存在偏差。目前的學校基本上都還是應試教育,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在于提高升學率。為了完成升學目標,教師們在加重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也加重了自己的教學負擔,很少有時間去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關心學生的道德品質。甚至有的學校及教師不愿意也沒有精力去顧及調皮的差生,對其曠課、逃學不聞不問,任其混跡于社會,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會染上種種惡習,其中包括吸毒。學生吸毒,也與不少學校不重視反毒教育有關。盡管國家教委已根據我國嚴重的毒情形勢,根據吸毒逐漸低齡化的特點,將毒品知識教育納入了教學大綱,并作為教材發到各個學校,但多數教育部門并未予以充分重視。有的學校即使發現有學生吸毒,為了應付上級的達標檢查,不是與公安機關及時聯系,妥善處理,而是令其轉學,致使新的污染產生。
■預防措施
加強學生反毒教育
由于吸毒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涉及到學生個體、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各個方面,相應的預防措施也應當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當前學校反毒教育雖然有一些進步,但總的來說與日益增長的吸毒人員和毒品泛濫趨勢相比是落后的,主要表現在對反毒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教育滯后,教育方法單一的問題。反毒宣傳教育對在校學生是最有效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學校要充分認識學生禁毒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學校禁毒教育正規化、系統化、常態化。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形成齊抓共管的反毒局面。學生吸毒是一個復雜問題,作為學校在發揮其主力軍作用的同時還要與家庭、社會建立有效的聯系,將禁毒教育延伸到社會和家庭,精心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青少年禁毒教育工作體系。
記者 郭筱玲
(圖片由科區公安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