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通遼市組織開展了農村牧區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安全排查工作
轉載
于 2015/06/23 15:42:22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科爾沁都市報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1393 閱讀
0 評論
0 點贊
11
今年通遼市組織開展了農村牧區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安全排查工作
顯示
說起享受到社會救助后的日子,低保戶許霞告訴記者:“自從吃上低保后,我們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低保認定、農村牧區五保供養、城鄉醫療救助等民生工作關系千家萬戶。日前記者從通遼市民政局了解到, 今年第一季度,通遼市累計為全市困難群眾按時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21452.57萬元。其中發放城市低保資金10339.71萬元、農村牧區低保資金7891.35萬元、醫療救助資金1875.66萬元、五保供養資金916.51萬元、臨時救助資金429.34萬元。今年通遼市落實各項社會救助政策,維護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
記者采訪獲悉,今年通遼市建立了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和全面推廣低保對象認定綜合指標體系,以“雙輪”驅動的方式準確認定低保對象。統一開發了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信息系統,構建三級互聯互通、數據共享的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信息平臺,初步實現了與公安車輛、戶籍等部門的業務數據共享和實時比對。統一低保對象認定標準,按照農村牧區低保對象勞動能力確定相應的勞動力系數后,分別制定農村土地經營、外出務工收入、子女贍養費收入等“四把標尺”,通過“核對收入+聽證評議+綜合認定”的方法,對所有低保對象進行重新認定,破解了低保對象認定缺乏統一標準的難題。
農村牧區五保供養方面,今年通遼市組織開展了農村牧區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安全排查工作,對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安全管理工作進行了認真的檢查和整治。今后定期對五保供養服務機構進行安全排查,切實保障五保對象的生命財產安全。臨時救助方面,為解決困難群眾遭遇的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今年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健全完善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通遼市結合“救急難”工作,探索開展對患精神病等重病困難群眾的臨時救助,為其中生活確實存在困難,符合低保條件的家庭及時辦理最低生活保障,有效緩解他們的生活困難。
為實現社會救助工作規范化、法制化,今年通遼市建立了專項工作機制。建立城鄉低保績效評價機制,通過政府公開招標,采購引入第三方會計機構全程參與,做到既客觀公正,又獎懲分明。建立城鄉低保資金定期通報機制,為確保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金能及時足額發放到位,相關部門按季度對各地低保資金發放情況進行通報,對未及時發放的地區進行通報批評并限期進行整改。建立重點工作定期通報制度,相關部門按月對各旗縣市區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建立情況、農村牧區五保供養指標落實情況、城鄉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指標等重點工作落實情況進行通報,促進各地工作的積極整改和有效落實,切實維護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