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十個全覆蓋”工程的推進,改善了農村區基礎設施條件,為農牧民打開了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從根本上說是要解決發展問題。現實中,每個嘎查村的發展條件不盡相同,有的坐擁旅游資源,有的靠近省道公路。只有把這些優勢與“十個全覆蓋”工程有機結合,引導嘎查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牧則牧,使嘎查村產業有特色、環境有改善、農牧民收入有增長,“十個全覆蓋”工程才會更具生命力,嘎查村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傳統小規模分散經營,已難以適應現代農牧業發展的需要。
新時期誰來經營農牧業?如何經營農牧業?重點是要構建新型農牧業經營體系。要緊緊依托“十個全覆蓋”工程,大力扶持家庭農牧場、規模養殖場、種養大戶、鄉村旅游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新興職業農牧民,引領農牧民走集約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道路,真正讓農牧民“留得住、有事干、能致富”,為農村牧區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龍頭企業是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要充分發揮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創新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構建“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發展模式,將分散經營的“單干戶”締結成農牧業產業化發展的“集團軍”,確保以產業發展鞏固“十個全覆蓋”成果,實現變美與致富相互促進、互動發展。
內蒙古是農牧業大區,農牧業興,則基礎穩、后勁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牧區這一頭。我們要利用好“十個全覆蓋”工程創造的嶄新局面,加快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發展,使農村牧區能夠與城市攜手,全面邁進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