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久久/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正在閱讀:蒙古族端午節
分享文章

微信掃一掃

參與評論
0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 / 后旗歷史文化 / 正文

637411433828068430450262439.jpg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蒙古族端午節

轉載 2015/06/15 16:47:59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松駿網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1720 閱讀 0 評論 0 點贊

 每年陰歷五月五日,端午節,蒙古族有一個特殊的風俗就是打大圍,它的規模之大,常超過其他獵日,因此在東部區,個別地方甚至把它作為蒙古族的“獵節”。 

     打大圍,是蒙古族圍獵中相當壯觀的一項活動,一般在一年中要進行兩三次或三五次,日期主要采取約定的辦法。但五月端午打大圍,卻是一次固定不變的圍獵活動。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次蒙古族部落遭到異族的侵襲,由于部落成員都出去打大圍,從而使一場報復性的仇殺得以幸免。這一天正好是陰歷的五月初五。所以從那以后,五月初五都要打大圍的習慣就傳承下來了。還有一種傳說是:成吉思汗是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圍獵受驚致死的,后來,就把五月初五作為獵日,以射殺群獸,保圣主的寵愛之恩。無論哪一種說法,都表明蒙古族人民對自己部族的熱愛,所以這個傳統獵日,代代相傳,一直沿襲至今。 

     打大圍開始的前幾天,部族人員聚集在一起,大體約定了圍獵的路線、范圍,并推舉打大圍的總指揮“阿賓達”。擔任這一職務的一般是這一帶既善于打獵,又德高望重、辦事公道的人。 

     打大圍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門獵。主要是在山區,獵人把獵物從山口往一個山溝里圍。另一種是“圍獵”。是在平原地區。因沒有山溝,地勢平坦,打獵時就在幾十里的方圓內,從四面八方往中間圍。 

     圍獵開始,獵人們騎著最好的獵馬,背著槍(或弓箭),腰間挎著獵刀,別著布魯,帶著成群的獵狗,農業區還趕著大車,從不同的地點進入圍場。 

     打大圍到了中午,獵人們三五聚,點起篝火,就地野餐。餐后,繼續圍獵,下午黃昏十分,圍獵進入高潮。而這時的獵物也是非常的豐厚了。黃羊、野兔、老虎、豹子都是獵人們一展身手的好對象。圍獵中,最能表現出一些神勇無敵的英雄,有些藝人也從此取材,創作出一些傳奇故事,流傳于民眾之中。也有些老人趁機給那些好獵手介紹對象,從中娛樂。這樣一直到天黑,獵人們滿載而歸。 

     端午節過后,盛夏到了,生產活動也隨之多了起來,此時禽獸也到了繁殖期,所以狩獵活動也就基本停止了。勤勞的牧民們每天馳騁在無垠的草原上,用駿馬和套桿看護著自己的畜群,也用心在等待著下一個更加豐收的端午獵日。除了這個特殊的風俗之外,蒙古族同胞在過端午節的時候,也會進行以下活動:

踏青:

     端午節日出前蒙古族要穿上節日的盛裝,迎著初升的朝陽,歡聚在圣潔的敖包前開始傳統的祭祀活動。農牧民在這一天自發組織娛樂活動。融祭祀與民族歌舞于一體。

登山  

     端午這天青年男女著節日盛裝,選周圍有代表意義的山攀登。特別是未婚男女是一個絕好的交流時機。已訂婚未結婚的戀人這一天一定要在一起。鍛煉意志,交流思想,展望未來。眺望遠方能長壽,無論男女老少都會奮力登上山頂。用隨身攜帶的的祭品祭祀山川草木,祈求山神、路神保佑豐收、平安。能歌善舞的人們還會用原生態的民歌、馬頭琴等來歌頌美好的幸福生活。

采集艾蒿  

     天一亮人們都要起早起床上山采集五月艾蒿,插在門窗和箱柜上;并人人將艾葉夾在耳朵上。據傳說在遠古的時候,蒙古族地區受外部人入侵,人們躲在白蒿叢中得以逃生,因此人們認為此蒿為仙蒿。不但要將艾蒿掛在家中,還要插在敖包上進行祭祀。

戴香包  

     戴香包是由戴五色線演變而來。早些年端午節這天,在小孩及青少年男女手腕上要系上五彩線。五彩線是由紅黃綠藍紫五色組成。五色線古代叫五彩長命縷。將五色線擰成一股,系于手腕。自五月初五系起,一直到節后第一場雨來臨,將五色線剪下來扔到雨中。會給佩戴者一年帶來好運。

 

已有0人點贊

五角楓.jpg

0條評論

 
承諾遵守文明發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0/300

專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