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在美麗的科爾沁草原,每逢“8·18賽馬節”,放眼珠日河草原旅游區藍天浩瀚、綠草無邊,蒙古包星羅棋布,弓箭、博克、馬隊各領三大競技體育的古韻遺風。悠揚的馬頭琴、四胡,圣潔的哈達,彩綢飄逸的安代,婀娜多姿的歌舞,絢麗奪目的科爾沁服飾,盡情地宣示著科爾沁文化的特色與魅力。
“8·18賽馬節”是“95哲里木賽馬節”的傳承,至今已經有19年的歷程。一路走來,以其特有的風格、氣勢和“堅韌不拔、一往無前”的科爾沁精神,已經打造成一種重要的節慶活動,提升為傳統體育競技、商業貿易交流、招商項目洽談和觀光旅游為一體的大型草原盛會。
1995年,哲里木盟委、行政公署為展示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宣傳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促進對外開放,振奮民族精神,推動全盟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按照“文體搭臺、經貿唱戲”的指導思想,體現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體現“改革開放、加快發展”的時代氣息,體現“團結、向上、拼搏”的民族精神,決定1995年8月18日在“珠日河賽馬會”的基礎上舉辦“哲里木賽馬節”。成立了以盟長旺其嘎同志為主任,戴剛、王慶良、張樹遜、阿榮等同志為副主任的組委會,下設秘書、接待、場地建設、宣傳、競賽、經貿、市容建設7個處,分別由王慶良、張樹遜、潘塔木、達胡巴雅爾、阿榮、戴剛、羅嘯天同志任處長。整個活動的常務工作由分管文教的副盟長阿榮同志負責,我當時在盟行署辦公室綜合科任副科長,親身經歷和參與了整個賽馬節的籌備。按照阿榮副盟長的安排,由原盟行署阿民副秘書長牽頭(后調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專科學校工作),由盟行署辦公室綜合科負責。由我和包明哲同志(現為市政府督查室主任)具體負責,起草《95哲里木賽馬節方案》,我記得在確定賽馬節的時間時,當時有快人快嘴稱號的盟旅游局局長田景波說:“我建議這次賽馬節就稱為‘95哲里木賽馬節’,稱年號,不稱首屆,如果這次辦的成功,就每年都辦,如果不成功可以隔年辦、或少辦、不辦;具體時間就確定為8月18日,很吉利。”阿榮副盟長聽后,當場表態:“這個主意好”,就叫“8·18賽馬節”!
《95哲里木賽馬節方案》形成后提交盟委會議討論通過,我記得對舉辦賽馬節盟委領導思想高度統一,在討論時大家情緒都非常高漲,體現了哲里木盟改革開放的時代風貌,表達了哲里木盟走向更廣闊舞臺的愿望,希望通過舉辦賽馬節宣傳哲里木盟,凝聚人心,激發奮發圖強的民族精神。我記得,當時在討論方案時,爭論比較大的是賽馬節的場地問題。有的領導提出在珠日河舉辦路比較遠、路況也不好,可能來賓不愿來,群眾不愿去,提出能否在西郊舉辦過那達慕的場地辦。最后盟委領導決定這屆賽馬節一定要突出群眾性、民族性,展示科爾沁草原文化,并且當時珠日河旅游區已經開工建設,具備了舉辦賽馬節的條件。還有的領導講珠日河是哲里木盟有影響的地方,我們德高望重的老書記石光華安葬在那里,在這里舉辦也是對老書記的懷念,別有意義。時任盟長旺其嘎講了自己的意見,贊成在珠日河舉辦,王富祥書記最后表示同意。《方案》經盟委討論修改完善,并在1995年4月12日以中共哲里木盟委員會[1995]10號文件印發,《方案》確定“95哲里木盟賽馬節日期為8月18日至20日,在珠日河草原旅游區內進行。”《方案》還對賽馬節的指導思想、活動內容、邀請人員、經費概算、組織領導等進行了精心策劃和周密安排。
8月18日“95哲里木賽馬節”在珠日河草原旅游區隆重開幕,當天市區通遼至珠日河旅游區的車輛川流不息,珠日河旅游區人流如海、彩旗招展、馬隊獵獵,萬人云集,這次賽馬節主要進行了體育、文化、旅游、經貿4個方面的活動。賽馬節期間,前來參加全盟經貿活動的中外客商220人,其中日本、美國、法國、英國、印尼、韓國、新加坡等外國客商99人,國內客商110人。簽訂經濟技術合作項目292項,其中簽訂合同90項、協議93項、意向109項。在292項合作項目中,生產性項目161項,引進資金4.1億元,投資額為7.3億元;貿易性項目131項,貿易成交額為6.7億元。在文化、經貿等方面為宣傳、推介、發展哲里木做出了一定貢獻。同時,也為今后“8·18賽馬節”的舉辦開辟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