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進入3月,新一年的就業競爭拉開序幕。連日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今年通遼市的就業形勢如何?”“就業趨勢呈現哪些新變化?”“相關部門制定了哪些新舉措?”等問題,成為了社會大眾最關心的焦點。日前,記者從通遼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今年通遼市將實施暖心工程,確保2015年畢業的通遼籍高校畢業生實現充分就業。開發公益性崗位,提高就業能力,確保城鎮新增就業1.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農牧民工轉移就業46萬人。對市民提出的諸多問題,相關部門給出了解答。
形勢分析:中小型企業是吸納畢業生主體 基礎性崗位是主陣地
3月初,通遼市舉辦了2015年“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吸引了數千名求職者的目光。記者結合招聘會現場情況及走訪發現,國有企事業單位用人需求數量明顯減少,私營企業、合資企業以及集體所有制企業等需求數量增幅明顯,民營企業和中小型企業仍是吸納畢業生就業的主體。大型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逐漸減少,中小、民營企業需求明顯增加,提供就業崗位總量增多。但提供的就業崗位多是基礎性崗位,如銷售、保險、客服、裝配流水線等,被畢業生青睞的管理類崗位則很少。
對此,某中小型企業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在受訪時表示:“大型企業之所以減少了對畢業生的需求,是因為企業內部員工大多處于飽和狀態,復合型人才是他們的主要目標。高校畢業生的工作經驗少,目標不穩定,心態調整不理想,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培養,這無疑是大型企業轉變招聘方向的重要原因。而中小企業處于起步及發展階段,需要高校畢業生的注入,能夠允許高校畢業生與企業共同發展和進步。而且,中小企業能夠提供大量基礎性崗位供畢業生積累工作經驗,實現雙贏,這是眼下就業市場發展的整體趨勢。”
心態分析:面對現實 理想屬于未來
由于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大多數畢業生求職意向趨于理性。受事業單位改革等影響,畢業生熱衷于選擇政府機關事業單位、考公務員的意向比例已經明顯下降。在薪酬待遇預期方面,大多數畢業生期望的工資區間在2000元—4000元的居多,畢業生薪酬期望趨于現實。
之所以出現上述心態轉變,即將與今年7月畢業的學生劉美琦說:“在畢業前,學校對上一屆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我發現,要想畢業后順利就業,就必須讓自己放平心態。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干,可我必須面對現實。過高的期望和對企業過多的要求,只會讓自己在競爭中被淘汰,我希望自己能夠入職基層崗位,攢足了工作經驗,才會一步一步實現理想。”
政策前瞻:建立微信等四位一體聯絡方式 提供最全就業信息
今年通遼市制定了哪些就業政策?記者從通遼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2015年通遼市將依靠市就業與人才服務中心、創業就業培訓指導中心兩大平臺,打造通遼就業大市場,同時為創業者提供項目、培訓和融資等服務。以批發城民族文化產業創業園為引領,開展“名師帶高徒”活動,通過盤活民族特色產業帶動創業。以家庭服務業公共服務港為依托,重點培育員工制家庭服務企業,實現帶動就業5000人以上。加強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建5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5個技能大師工作室,新培養高技能人才2000人以上。不斷擴大失業動態監測范圍,范圍由原來的80家企業2.6萬人,擴大到160家企業4.27萬人。各地就業部門將建立電話、電子郵件、QQ群、微信四位一體的聯絡方式,加強與監測企業的經辦人員的聯系,及時準確采集數據,確保掌握第一手資料,實施援企穩崗制度,為求職者提供最權威數據,提供最合適就業崗位。
記者 丁嬌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