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臨近春節,趁著各種熱鬧,騙子們也紛紛出動,趁機撈一筆。科左后旗公安局網安大隊把最近出現頻率較高的通信(網絡)詐騙歸納了下,總結出19類陷阱。
大家不妨看看,下面這些故事是否似曾相識?記好了,下次遇到這些情況,一定要立刻歸到“黑名單”!
1、郵包詐騙
特點:冒充郵政、快遞公司打電話,稱對方名下包裹夾帶違禁物品,涉嫌販毒、洗錢犯罪等,以配合調查為由,要求其向“安全賬戶”轉賬。
案例:王先生接到一廣東口音女子電話,自稱郵局工作人員,說在他郵寄包裹內發現毒品,需聯系公安機關協助調查。
王先生根據對方提示,聯系上一名自稱是禁毒大隊的男子,男子說為保全陳先生銀行卡里的錢,需把錢存入指定賬戶,12小時后返還,陳先生匯完40000元后,再也聯系不上對方。
2、冒充領導
特點:假冒領導、秘書或某部門工作人員打電話給基層單位員工,讓對方或單位預付訂購款、配套費、手續費等。由于“領導”能準確說出你的身份,不少人上當。
案例:某事業單位的張女士,突然接到“領導”電話,讓她明天去下辦公室。她問“是哪位領導?”對方霸氣地回答“我是誰你都不知道,你領導有幾個,好好想想”。
因為對方能叫出自己名字和工作崗位,張女士信以為真。“領導”說他在外面陪客戶吃飯,錢不夠,需要轉賬,回頭讓單位給張女士報銷,張質疑后,領導還在電話里怒吼,張馬上跟單位核實,才知遇到了騙子。
3、10086短信詐騙
特點:收到“10086”發來短信:您的積分已到賬,請登錄移動商城“10086.ydcx2.pw”兌換N元現金,按提示激活領取,根據提示,輸入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及銀行卡捆綁手機號后,卡內錢就會被轉走。
案例:近期發生多起類似案件。受害人陳先生接到短信后,把自己銀行卡卡號及密碼發過去,隨后收到驗證碼,他按提示輸入驗證碼后,卡里少了5000元。
警方提醒:騙子是用改號軟件冒充了10086。
4、“熟人”借錢
特點:冒充受害人親友,或以“猜猜我是誰”的方式,以“住院急需用錢”等理由騙取錢財。
案例:周先生接到陌生男子電話,讓他猜猜自己是誰,周先生聽聲音像一個朋友,就問對方是不是,對方夸周先生聽力好,隨后說自己去夜總會喝酒被公安掃黃抓到,要交5000元保證金才能釋放。
因為和這位朋友關系不錯,第二天周先生向對方賬號匯了5000元,對方又說要把跟自己一起的四個朋友都保出來,還要借2萬元,周才發覺被騙。
5、求微信驗證碼
特點:微信收到“新朋友”添加請求,對方聲稱加好友要輸驗證碼,讓你將手機收到的驗證碼轉發,照做后,銀行錢被轉走。其實,你發的是支付寶付款驗證碼,騙子先盜取支付寶賬號,又騙走驗證信息,轉走銀行卡上的錢。
案例:小劉發現微信推出電話本后,進行了更新,當天下午就收到“新朋友”的添加請求,對方稱加好友要輸入驗證碼,小劉照做。結果收到銀行短信,卡上少了2萬元。
6、山寨逮捕證
特點:打電話給你:“你因為涉嫌洗錢罪被警方批捕,如果不想被帶走,匯10萬元做保證金。”之后還會收到逮捕通知書等。
案例:市民王女士接到這樣一個電話,又在郵箱中收到電子版逮捕通知書,上面有自己照片、身份證,還加蓋了公安局、法院公章。王女士嚇壞了,趕忙往對方指定賬戶匯去10萬元,之后向警方核實,才知是騙局。
7、機票“改簽”
特點:在航班起飛前一天收到短信:因飛機機械故障不能正常起飛,請及時與我公司客服聯系辦理退票或改簽。撥打對方電話,對方指導你通過ATM機轉賬20元改簽費,再輸入一定數字的“驗證碼”,卡上錢被轉走。
案例:胡女士和同事準備去北京,訂好機票的第二天上午,胡女士接到短信說航班取消,改簽需20元改簽費,航空公司賠償200元誤機費。按照“客服”提示,胡女士在ATM機上輸入所謂代碼,結果卡內錢被轉走。
8、相親“借”手機
特點:網上相親認識女子,網聊感覺不錯,見面后相談甚歡,女子提出手機沒電借手機打電話,隨后順走手機。
案例:某相親網上,有陌生女孩主動加了小鄭,兩人聊得很投機,隨后兩人相約見面,聊了會,小鄧去上廁所,回來后,女孩不見了,桌上手機也不見了,通過監控,小鄧發現自己離開座位后,女孩拿走手機。他上網聯系對方時,賬號已被刪除。
警方提醒:遇到陌生人借手機一定多留個心眼,不能讓手機離開視線。
9、通知“退費”
特點:冒充稅務、銀行等部門工作人員,以退款、退稅為由,要求你在ATM機上按指令做實為轉賬的操作,將卡內的錢轉走。
案例:剛畢業的小成接到電話,對方自稱教育局工作人員,說因政策調整,可以退還學費1980元,需到ATM機上查收。
小陳按對方要求到ATM機上操作轉賬,結果賬上余額全部被轉走。
10、“畫皮”求轉賬
特點:下載你的微信、QQ頭像,然后把昵稱改成你的名字,再屏蔽你,不讓你看他的朋友圈,然后冒充你騙錢等。
11、醫保卡詐騙
冒充社保局或醫保中心工作人員撥打電話,稱你的醫保卡購買違禁藥品,賬戶透支并涉嫌洗錢。以配合調查為由,要求你向“安全賬戶”轉賬。
12、刷卡消費
發短信說你銀行卡在某地刷卡消費,并提供咨詢電話,后冒充銀行或警方接聽電話,稱你銀行卡被盜用,以到ATM機更改數據為由,誘你將錢轉出。
13、釣魚網站
利用虛假網頁誘騙你炒股,騙取資金或銀行賬戶、密碼,或用同樣方式,以購物、購票理由實施詐騙。
14、虛假中獎
通過電話、短信告知你中獎,以繳納手續費、公證費、個人所得稅等借口騙取錢財。
15、虛擬號碼
通過虛擬電話號碼,冒充通信部門、司法部門工作人員,以電話欠費或涉嫌洗錢等理由,要求你轉賬至“安全賬戶”配合調查。或冒充大型企業單位“400”熱線電話詐騙。
16、亂發賬戶
通過群發“請把錢存入某銀行、某賬戶”等短信,誘導碰巧要轉賬的人轉錯賬戶。
17、低價購物
發送低價出售二手車等信息,以交定金、托運費為由騙取錢財。
18、編造案件
使用多種手段使你手機無法接通,再冒充警察、醫生等稱你出車禍、被綁架等,誘騙你的親友匯款。
19、高薪招聘
群發高薪招聘信息,以繳納培訓費、服裝費等借口,誘騙你向指定賬戶匯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