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本報訊 “真是太感謝你了!山林師傅,太謝謝了,我都不知道該說什么了……”1月3日上午,錢包丟了一夜失而復得,白先生激動不已,握著山林師傅的手連聲道謝。
“別客氣!要不是昨晚出去和朋友們喝酒,錢包早就能還給你了!”
山林師傅是科左后旗希福出租車公司的一名的哥。白先生是他1月2日晚上最后一位乘客。
“昨天送你下車后,我就把車放回家,然后和朋友們的一起去新年聚會了。”傍晚17時左右,山林師傅就收車了。
“當我想起錢包可能是落在出租車上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40多分鐘!”著急的白先生趕緊到公安部門報了案。民警調取了監控,可是畫面中只能看到白先生上車,卻看不清出租車牌號。這時有人提議,現在我們這關注網絡的人比較多,可以通過網絡信息來試試。
“我就是今天早上才看見這條消息的。”第二天早上,山林師傅像往常一樣看手機微信,瑪拉沁信息網上的一條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昨晚有乘客的包遺落在出租車上,失主非常著急。山林馬上去車里找,在車后排座椅下面真的發現了一個包,和網上描述的一樣!“我趕緊按照網上留的號碼給你打電話!快看看里面的錢和東西都在吧。”
“都過了一晚上了,我真有點擔心找不到了。最擔心身份證和各種卡,要是丟了啥事都辦不了,補辦還非常麻煩。”白先生打開包查看,什么都沒缺,他順手摸出幾張百元鈔票表示感謝,“一點心意,你收下……”
“我心領了,但錢不能收!”山林師傅婉言謝絕。
“要是聯系不上你,我就會送到公司去。”
“公司有規定,撿到乘客物品要上交。”據希福出租車公司的負責人李經理介紹,“的哥的姐撿到東西,公司會妥善保管,重要的東西像身份證、銀行卡等,都及時交到派出所。我們就怕不能及時聯系到失主。”
或許我們也應該感謝一下網絡,在一定程度上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提高了效率。
(劉子群 張赫勛 巴春紅 常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