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古代蒙古人尊崇狼圖騰。
在太古時候,草木茂盛,資源豐富,狼獵取的動物遍地皆是,不需要侵犯有自衛能力的人。即使人類發展到狩獵經濟階段,狼也不侵犯受人保護的少量牲畜。人類看到的狼是機智、勇敢、護群、愛仔、不爭食、不互斗、圍斗猛獸、輪番作戰、配合默契,且在頭狼的指揮下,分工明確,前仆后繼,勇猛異常。以狩獵為主的蒙古人便以狼為師,效狼之術,從而產生對狼的尊敬,以狼為圖騰。人類人口的增長,自然環境失去平衡,獵物越來越少。狼為了生存,家畜野獸,甚至連人都不放過。從此,蒙古人對狼產生惡感,趕盡殺絕。
任何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都有圖騰崇拜時代。如漢族的龍圖騰、哈薩克族的白鴻圖騰等。在漫長歷史長河中,圖騰崇拜早已成為過去,但圖騰文化在民族文化思維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融在人們的潛意識中,影響著這個民族的各個方面。十三世紀,蒙古人以其獨特的戰略戰術,征服了歐亞大地,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歷史學家和軍事學家大多把蒙古人的勝利歸功于其兵法,對蒙古軍隊描述有:“如急風襲來,又象急風立即離去”、“來如天墜,去如電逝,侵略如犬”等等。字里行間可窺見到狼獵取動物的映象。
蒙古民族從愚昧、野蠻到文明的過程中,圖騰崇拜時代的狼圖騰文化,在鍛造蒙古人的思想文化及思維中影響很大。隨著喇嘛教在蒙古民族中的傳播及滿清政府在各方面的蹂躪,蒙古民族原有的狼文化影響而形成的心理氣質幾盡泯滅。即便這樣,懷舊的蒙古人仍對狼很敬畏,在“伊如歌勒”等祝詞民謠中仍在傳誦著狼的勇敢、機智和團結。包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