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8月初,科左后旗發生多起因辦理“網上貸款”而遭遇詐騙的案件。
記者從科左后旗公安局網安大隊了解到,進入8月以來,該大隊連續接到三起詐騙案件的報案,受害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因為辦理“網上貸款”而受騙。該大隊民警稱,受害人往往因為貪圖方便,或者被網上貸款公司所稱的“低利率”誘惑而想要辦理“網上小額貸款”,并在互聯網上搜索相關信息,與搜索到的某些“貸款公司”進行聯系。雙方取得聯系后,“貸款公司”首先會通過發傳真文件的方式與受害人簽訂“貸款合同”,索要身份證復印件等個人信息,并收取1000至3000元不等的“手續費”。受害人通過匯款的方式交納“手續費”后,“貸款公司”會安排人員冒充客服或“客戶經理“給受害人打電話,以“驗證還款能力”為名,要求受害人再向公司匯一筆錢,數額往往較大,如果受害人有所警覺而拒絕,“貸款公司”就稱之前交納的“手續費”不予退還,還將訴諸法律追究受害人的“合同違約責任”,有些受害人因此感到害怕而繼續匯款,造成更大的損失。
通遼市公安局網絡支隊民警表示,這些假冒的“貸款公司”其網站往往將服務器設在境外,使用假身份辦理手機號及銀行卡,行騙成功后就迅速銷聲匿跡,不僅導致受害人損失錢款,還會造成其個人信息的泄露。不管能否成功騙到錢,所謂“貸款公司”都已經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獲得了受害人的身份證復印件、手寫簽名和手機號等個人信息,有可能利用這些信息從事其他違法犯罪活動,給受害人造成其他損失。
網安支隊民警在此提醒廣大市民,辦理貸款應選擇信譽度更高的銀行,不要選擇有風險的“網上貸款”,更不要因為“低利率”“免擔保”等誘人條件而相信網上的各類“貸款公司”,以免上當受騙,同時還要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要盲目向陌生人提供個人的詳細信息,避免造成其他損失。
記者 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