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15”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妄圖消滅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可在當時,蔣介石立即發動內戰的準備還不夠充分,便偽裝和平,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其陰謀是:若毛澤東拒絕應邀,他就把破壞和平、發動內戰的責任轉嫁給中國共產黨;如果毛澤東應邀到重慶,他就利用談判的時機進行內戰部署。中國共產黨為了揭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備戰的陰謀,與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偕同周恩來、王若飛等同志赴重慶談判。從8月30日至10月8日止,毛澤東同蔣介石直接會談4次,其余多次具體談判都是由周恩來、王若飛同國民黨的張群、王世杰、張治中、邵力子進行的。由于國民黨沒有誠意,談判非常艱難,爭執激烈,經過40多天的艱苦努力,與1945年10月10日下午,周恩來、王若飛和國民黨方面王世杰、張治中、邵力子,在桂園一樓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亦稱《雙十協定》)。1946年1月10日,日國共雙方又達成《停戰協定》。可是,蔣介石完成內戰的軍事部署后,與1946年6月底,公然撕毀和平協定,調集160萬軍隊,向解放區發起全面進攻。相繼沈陽、長春等地被國民黨軍占領。東科后旗以包善一為首的反動勢力,心懷叵測,紛紛出籠,趁機反攻倒算。保安大隊長烏力吉吐,以局勢緊張,擴充旗大隊為借口,向工作團趙石團長要武器。趙石看出烏力吉吐居心不良,將計就計,寫信給西滿軍區,讓烏力吉吐前去鄭家屯領取武器。隨后又令二師保衛處派人,前去鄭家屯逮捕烏力吉吐。當烏力吉吐到鄭家屯領武器時被逮捕,押解至巴彥塔拉三旗辦事處處決。其率領的旗大隊在海虎蘇屯被繳械,對烏力吉吐的親信清理回家,其余人員補充了十二團。于此同時,孫蘭苑(遼西工作團成員)的清算隊,在浩坦努圖克畢力格屯套卜屯,捕獲了包善一部二團團長張哲頭,在前四爺窩堡召開群眾大會,處決了張哲頭。至此除掉了包善一在東科后旗的兩股惡勢力。不久,按遼西工作團的部署,對地方自治政府科級以上偽職人員進行撤換。1946年3月,東蒙自治政府,任命關布扎布為東科后旗旗長,撤掉白德全的旗長職務。把東科后旗地方自治政府,改為東科后旗民主政府。將原來8個努圖克改劃為15個努圖克。與4月1日重新任命了15個努圖克達(區長)。
遼西工作團進駐東科后旗不久,于1946年3月,中共阜新地委在彰武地區開辟工作時,派以宋廣常、陳國良為首的工作組也進入東科后旗西南邊緣的大官營子(常勝)地區,開展減租減息工作。首先成立農會,搞減租減息試點。4月,陳國良調走后由杜福興接替。在開展減租減息運動中,秘密發展楊向峰等一批青年共產黨員。同月,經哲里木盟地委批準,中共東科后旗委成立,對外稱民眾運動工作部(簡稱民運部)。賴其正任書記(公開稱政委),鄭宇任組織部長,周杰任宣傳部長,委員有張澤民,候補委員張潔。中共后旗委成立后,進一步研究布置開展清算、減租減息工作。首先從六家子屯大地主業喜達瓦(徐幫統)家開始。清算金川留下的大煙土及其它財務。大清算、減租減息運動,深受廣大貧苦農牧民的歡迎。通過清算運動,從地主豪紳手中沒收來的武器,武裝了工作隊并招收一些青年積極分子,成立了“武裝工作隊”,亦稱工農翻身大隊,也叫模范隊。如趙海山同志率領的隊伍就是工農翻身大隊。從這些農會干部、青年積極分子中秘密發展了一部分共產黨員,如公河來的劉國順,就是其中之一,并且以劉國順為支部書記,成立了東科后旗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待續0
1946年5月,東蒙自治政府召開代表會議,東科后旗派吉木圖、剛嘎木仁、布仁巴雅爾、圖日根、特木爾吉如何、塔日必、敖道胡、王瑞蓮、哈申等11人參加。會議結束后,吉日木圖留王爺廟(烏蘭浩特)工作,代表團回旗后傳達了會議精神,并進一步明確,內蒙古自治運動,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性。要求,繼續搞內蒙古自治運動的同時,成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東科后旗支會。東蒙自治運動聯合會,指定珠榮嘎為支會主任。
1946年6月,地委決定原旗委書記賴其正,專任十二團政委,派孫瑞符同志為中共東科后旗委書記,(公開身份為副旗長)。
這一時期,東北及東蒙地區局勢仍然很緊張。國民黨軍隊大舉進犯我東北解放區。國民黨軍隊不僅占領沈陽、長春等大城市,而且也不斷占領中小城市。東科后旗東部毗鄰的鄭家屯也被占領。在這種形勢下,東科后旗部分反動舊官吏及風派人物開始動搖,個別立場不堅定的人趁機叛變投敵。工作團黨委與東科后旗委發現后,進一步清理了政府機關,逮捕了與國民黨有密切聯系的秘書科長王樹岐送盟里處決。鄭家屯被國民黨占領后,相繼昌圖、康平、彰武等地也被國民黨占領,東科后旗成為前哨陣地。十二團一連連長舍旺,殺害公司五家子副區長王祥升,率部叛變;1946年8月,十二團二連副連長敖力布挾持二連叛變。根據戰爭形勢,賴其正政委,在浩坦努圖克協爾蘇屯,把清算隊、工農翻身大隊,改編為兩個連,補充十二團。孫蘭苑部為十二團一連,候化先為十二團五連。同時,東科后旗民主政府,于8月份在阿嘎洲屯召開各努圖克工作隊長會議,布置北退前的工作。接著賴其正政委,在阿古拉努圖克阿林艾里主持召開旗、區主要干部會議。會上專題傳達了上級關于戰略北退的指示,并解釋了這次戰略性撤退的目的、意義。然后宣布旗委關于分三路北退決定:第一路,由賴其正政委和張澤民副團長率領十二團新編一、五連及吉爾嘎朗游擊大隊和黨政機關漢族干部,由北路向通遼撤退;第二路,由聯合司令部參謀長譚剛、二師師長王海峰、十二團團長浩斯白乙率領十二團三、四連及地方黨政機關蒙族干部,由南路向通遼撤退;第三路,由張潔副旗長率領公安局、公安隊及政府少數人員稍后,待師、團、旗領導率隊撤出后,由中路向通遼撤退。這時,包善一匪部已卷土重來,司令部駐扎在花胡碩屯。
1947年初,人民解放戰爭的大反攻開始。1月,興安軍區司令員阿思根,率一師師長王海山、政委胡秉權,由王爺廟(烏蘭浩特)率軍出發。1月21日(農歷除夕)解放了東科中旗舍伯吐,轉而進入奈曼、庫倫。國民黨駐庫倫守軍聞風而逃,未動一槍一炮解放了庫倫。阿思根司令員與五分區副司令黃永輝分兵南下,阿思根率兩個團兵力,于2月19日,到達東科前旗哈爾沁屯(今張強鎮),連夜行軍100多華里,20日拂曉前包圍了東科后旗所在地吉爾嘎朗街。經兩個小時激戰,全殲旗保安大隊300多人,活捉了旗長和希格,吉爾嘎朗重獲解放。
可是阿思根率部隊,離開吉爾嘎朗不久,國民黨遼北省政府,任命東科中旗保安獨立營營長蘇和巴特爾為東科后旗代理旗長。蘇和巴特爾率700余名兵丁來到吉爾嘎朗,再度組建國民黨東科后旗臨時政府。因蘇和巴特爾為兵痞出身,于5月,國民黨遼北省政府,又委任金崇喜為東科后旗旗長。金崇喜剛來到金寶屯,企圖組織旗政府,卻聽到解放軍大反攻的消息后逃之夭夭。
1947年5月27日,騎兵二師十二團,在十三團的密切配合下,取得哈拉烏蘇廟(今烏蘭敖道)戰斗之勝利,全殲從通遼逃出的國民黨通遼縣保安隊400余人,活捉國民黨遼北騎兵第八師師長兼通遼縣縣長田久安,并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物資。
1947年6月7至8日,騎兵二師十二團,配合西滿軍區一旅三個團的兵力,在東科后旗浩坦努圖克額德淖爾擊潰包善一3000余人的反動軍隊,迫使其逃往法庫縣境,東科后旗全境解放。同月,東科后旗政府恢復,關布扎布重任旗長。
1947年7月,梁一鳴任東科后旗政委(書記)。同月,成為東科后旗旗大隊,旗長關布扎布兼任大隊長,梁一鳴兼任政委,副旗長敖力布任副大隊長,蘇云任專職副大隊長。嗣后,各努圖克相繼成立了區大隊。
1947年7月,正值東北解放戰爭向縱深發展,旗境南部毗鄰彰武、康平、法庫、昌圖、新民等地戰斗激烈,東科后旗亦成為可靠后方。旗成立支援前線委員會、戰勤科等支前機構。由旗長、政委親自抓支前工作。12月,東北總兵站部六大部,開進吉爾嘎朗,旗委、政府密切配合,立即成立了吉爾嘎朗兵站,關布扎布兼任站長,梁一鳴兼任政委。從1947年10月至1948年10月,東科后旗出擔架1430副(次)、大車724輛、就地戰勤達2萬多人次。向部隊支援糧食47.5萬公斤、肉食4000多公斤,干、鮮蔬菜2.6萬公斤。另外還送軍馬、鞍具、布鞋、羊皮、狗皮等大批物資支援了前線。
1947年8月14日,東科后旗政府,在吉爾嘎朗廣福寺前廣場上,為革命烈士舉行追悼大會,全境黨政軍干部戰士和烈士家屬以及吉爾嘎朗街各界群眾參加大會。就在本次大會上,公審處決了欺壓人民殺害革命干部的巴特爾桑和毛敖海兩名反革命分子。
9月,旗政府為解決財政困難,動用從反動地主、牧主沒收來的一些財務做底墊,冒著風險從敵占區運來白布、食鹽、茶葉、火柴等日用生活必需品,組織流動車營業,逐漸增加積累,到月末轉向固定商店銷售,在吉爾嘎朗街,開設了“鴻興號”商店。商店由鄭宇任經理,額爾敦巴雅爾為采買員。“鴻興號”開業后,極大緩解了吉爾嘎朗一帶,物資購銷緊張的局面。同年10月,東科后旗第一個合作社,吉爾嘎朗“西恒日格村社”成立開業。
1947年10月,旗委、政府,在吉爾嘎朗努圖克東蘇屯開展土地改革試點 ,集中努圖克干部進行實地培訓;11月8日,在浩坦努圖克西恒日格屯舉辦雇農(牧)骨干訓練班。由旗委宣傳部長巴圖和大官營子區委書記杜福興主持培訓班。組織大家學習新頒布的《土地法大綱》,還組織學習了毛主席《怎樣分析農村階級》。旗委書記梁一鳴給大家講的全國形勢,非常鼓舞人心,使大家很快提高了階級覺悟和開展民主改革方面的政策水平。在培訓過程中發展了太平、坨舍等十幾名黨員,又任命了幾個努圖克籌備會主任、副主任。為后來的建黨、建政及土地改革運動,培養了干部隊伍。
科左后旗的土地改革運動,自1947年冬開始至1948年春,經過一冬春轟轟烈烈的土地運動,全旗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豪情滿懷斗志昂揚,斗地(牧)主、分畝地,窮苦農(牧)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住房。多少年來被欺壓剝削的廣大貧苦農牧民,開始揚眉吐氣,歡欣鼓舞。在這場運動中也出現過一些“過頭”現象。中共遼吉省委及時發出《重要通知》予以糾偏。1948年4月,在全旗范圍內開展“三查定案”(階級、土地、財產)工作,各努圖克、村都成立了“三查定案”評委會。對過去劃階級、平分土地及所分財產的情況,嚴格用政策衡量開展檢查。發動貧雇農(牧)廣泛議論,并逐戶民主檢查,查看是否公平合理,還有沒有偏差。對發現的問題,一一做了妥善解決。最后對審定的階級、財產,逐戶確認登記造冊,并開會宣布土地、牲畜、房屋、分得的其他財產,永久為分得戶享用,受到人民政府保護,再不準亂調整、隨意變更,更不準他人侵犯。(待續)
1949年5月,遼北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東科后旗金寶屯努圖克管轄之華胡碩、東金寶屯、紀家街(一部分)、腰、小白沙坨子兩屯、吉特爾貴窩堡、謝景窩堡、腰、后、東、西亂八家子四屯,布敦哈拉根努圖克前、后阿木斯爾兩屯,敖倫呼都嘎、胡和車樂、阿都沁努圖克烏拉樂吉、哈吐呼都嘎、新艾里、白家店等自然屯劃歸雙遼縣。將康平縣三區前、后二道河子兩屯,昌北縣二區的勝利,雙遼縣的向陽、三江兩個村劃歸東科后旗。
1949年1月,東科后旗成立人民法院,首任院長為巴拉珠爾。
2月下旬,東科后旗干部高土克、圖日根、巴拉珠爾、杜福興等17人,為支援關內解放區南下入關。
4月,開始架設吉爾嘎朗至金寶屯,吉爾嘎朗至甘旗卡電話線路。
5月,東北人民政府撤銷遼北省,建立遼西省,并將哲里木盟及其所轄各旗縣,移交給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7月。“東科后旗”恢復“科爾沁左翼后旗”名稱,簡稱“科左后旗”。
從1931年“9.18”事變至1949年全國解放,科左后旗人民,經歷了近20年風云變幻的艱苦歲月。經受了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統治,經受了國民黨制造的三年內戰,經受了地址惡霸、軍痞、土匪的欺壓騷擾,蒙受了極大的苦難。只有中國共產黨,走進這塊土地,領導全旗各族人民,經過幾十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迎來了全旗人民的徹底解放,各族人民當家做主、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