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由中國作協創聯部、內蒙古大學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作家郭雪波深入生活現場座談會暨《蒙古里亞》研討會”,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召開。
長篇小說《蒙古里亞》是作家、文化學者郭雪波回到老家內蒙古科爾沁草原大漠歷時7年精心打磨出的一部關于書寫和探尋人之魂靈來龍去脈的小說。作品中郭雪波追尋著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曾來東蒙地帶探秘蒙古族民間文化、音樂及薩滿教的丹麥探險學者亨寧·哈士綸的足跡,走遍從新疆到內蒙古東部蒙古族聚居地區,做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一層層剝開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驚心動魄又充滿傳奇的愛情、宗教文化及部族紛爭、以天地人和諧為宗旨的薩滿文化傳承等。
據了解,這是中國作協創聯部近年來實施開展的作家定點深入生活項目的重要成果之一。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白庚勝在發來的賀信中表示,郭雪波是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界乃至當代文學界最優秀的作家之一,長期以來扎根生活、空前關注蒙古民族的歷史命運,并將之與人類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創作了眾多精品力作,從其作品《青旗·嘎達梅林》《蒙古里亞》等中可以照見其深厚的生活底蘊、綿長的家國情懷、高深的思想境界、前衛的觀念意識以及醇厚的性情品德。《蒙古里亞》的創作又一次昭示了生活是文學的源泉,人民是藝術的母親,時代進步是文化發展的引擎。
參加會議的專家學者認為,《蒙古里亞》是一部追尋歷史與現實、人與自然碰撞的文化小說,展示了草原文化的寬厚、包容、自由和浪漫,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烙印。作品也表達了對人類與生存環境、生態環境之間關系的深刻思索,對急功近利、殺雞取卵式的冒進式發展模式進行了有力批判,對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潛心洞察,體現出一名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的良知與擔當精神。同時,作品關于蒙古族古老宗教薩滿教世代傳襲興衰演變歷史的記述,也是民族歷史文化的尋根。
作家郭雪波說,我們的文學正在失去大自然屬性,也正在失去大自然賜予我們的豐富的想象力、無窮的靈感和五彩斑斕的生命色彩,而一個好的作家必須要有俯瞰人類萬物的“上帝般的視覺”,只有回歸大自然,才能找到我們的根,也才可在作品中真正體現出文學的永恒的生命之根。
中國作協創聯部、內蒙古文聯及作協、內蒙古大學蒙古學院相關負責人和通遼市政府領導及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評論家等參加了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