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文圖/本報記者康桂君
金秋十月,記者終于見到了剛剛從澳大利亞回到通遼的錢松晉。一身樸實、謙和,卓爾不群。
從江南水鄉紹興到塞北草原通遼,錢松晉這個曾經風華正茂的知識青年,在科爾沁草原上默默度過了40多個春秋。大半輩子與牛打交道,繁育牛、改良牛,讓他辛苦著、工作著、快樂著……
“如果當初沒有來到通遼,也就沒有我的今天,更談不上發明科研專利!”華發已生,但是當年的故事在錢松晉的腦海里依然鮮活。
1969年6月5日,錢松晉和600多名浙江知青一同踏上開往北方的列車。懷著到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一腔熱血,知青們豪情滿懷。而錢松晉的心情極為復雜,“也許這是擺脫政治陰影唯一途徑”。錢松晉的政治問題,緣于他的海外關系。1948年,國民政府委派一名科研導師去臺灣工作,這名導師帶去四名助手,其中就有錢松晉的父親。當時母親也跟隨父親一同前往臺灣,同年,為了方便家人照顧已經懷孕的母親,父親把母親送回浙江紹興。1949年2月,錢松晉出生。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錢松晉母子與父親從此就生生的失去聯系……
經過三天兩夜的行程,列車駛入通遼站,來自浙江的600名知青被安排到了哲里木盟的部分農村插隊落戶,300多名被分配到了科左后旗金寶屯勝利農場,錢松晉和其他300多名知青被分配到了通遼縣余糧堡公社。下鄉的第一頓飯,鄉親們用白面饅頭和豬肉燉白菜粉條盛情款待這些城市里來的孩子們。然而,吃慣了白米飯的知青們對饅頭這樣難得的細糧卻不習慣。而小米飯更是女人做月子才能吃到的營養品,錢松晉清楚的記得,這種小米飯,不是燜出來的,而是開鍋后撈出來的,一個粒是一個粒,第一次吃的時候感覺扎嗓子。
下鄉的日子里,除了下地跟貧下中農干農活,遇到陰天下雨,知青們就聚在老鄉家里喝茶閑聊,生活過得倒也舒心。終于擺脫政治上難堪的處境,繁重的莊稼活兒之余,錢松晉又撿起他自幼的愛好,自學中醫和練習針灸。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鄉們發現這個長得瘦弱斯文戴眼鏡的小伙子懂醫學,會針灸。于是,誰有個頭疼腦熱的,就找錢松晉扎上幾針。說來也怪,不管是牙疼還是腿疼,小小的銀針扎上幾次就好。找他針灸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后來,為了解決當地嚴重缺醫少藥的問題,公社辦了一個赤腳醫生培訓班,生產隊推薦錢松晉去學習。培訓結束了,錢松晉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赤腳醫生。
1971年春天,余糧堡公社來了一批“6.26”天津醫療隊。由于公社衛生院缺少醫護人員,錢松晉被借調到衛生院。專家給患者看病,錢松晉總是不離左右。天津醫療隊的專家們被這個小伙子的執著勁兒感動了,不但在臨床上耐心地指導,而且還送給他一些《解剖學》《病理學》《免疫學》等醫學方面的書。他邊學邊實踐,錢松晉進步很快。
沒過多久,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公社衛生院,開始名氣大噪。什么割個闌尾、做個疝氣、處理個難產,都不在話下。許多病入膏肓的牧民不可思議地痊愈而歸。當時余糧堡公社有個大車店,住的全是前來看病的人,連通遼城里的人也慕名而來。
由于錢松晉工作成績突出,被破格批準參加中專考試,當時被哲里木盟農牧農機校錄取。農機、農學、畜牧獸醫三個專業中,錢松晉選擇了畜牧獸醫這個與自己職業相近的專業。畢業后,適逢國家為了推廣黃牛改良,在哲里木盟成立精液冷凍站。錢松晉被分配到了哲里木盟家畜精液冷凍站。從此,錢松晉由人醫變成了獸醫,開始步入牛的繁育與改良的研究領域。
都說搞科研是枯燥的,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是常人無法想象的。而科研成果的推廣更是“頭三腳”難踢,在信息閉塞的邊遠地區,可謂舉步維艱。
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通遼交通十分不便,在茫茫荒漠上通行只能靠騎馬或徒步。為了推廣家畜冷凍精液育牛技術,錢松晉走遍了哲里木盟的每一個蘇木嘎查。
深秋,人煙稀少的科爾沁草原荒草凄凄一片蕭瑟。入夜,寒意已濃,散落在草原上的牧鋪冷清凄涼。背包里裝著玉米餅子和咸菜,錢松晉走到哪兒吃到哪兒。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他與同伴露宿荒郊野外。
“就這么一個小冰塊兒,就能讓母牛受胎?這不是瞪著眼珠子說瞎嗎?”任憑錢松晉磨破嘴皮子,牧民們的頭搖的就像撥浪鼓。
“正常的一頭公牛自然年配種年產量30多頭,經過冷凍精液繁育的方式,一頭種公牛精液年生產4000到5000頭改良牛。一頭蒙古牛300多公斤,一頭改良牛至少700多公斤。如果牛犢下出來,跟我說的不符合,我賠你一頭牛的錢!”
終于說服了第一戶牧戶,果然,產下的牛犢比自然交配生產的牛犢體重和身高均高出兩倍,而且牛犢長的非常漂亮,農戶們當時開心的抱著錢松晉不松手,連連稱太神奇了。
1984年,錢松晉被派往內蒙古農牧學院農牧業經管系學習。知識的給養讓他在科研領域里一發不可收拾。1990年,錢松晉參與完成的科爾沁牛新品種項目經自治區政府驗收正式命名,并授予科技進步一等獎。隨后,他開始向著更深的領域涉入,對家畜進行性別控制的研究。
通過運用高科技生物技術,以及光學、電學原理,對公牛的精子進行分選,使科研人員在母牛受精時就能夠知道這些超級微型“牛寶寶”的性別。隨著它的運用,養牛戶們實現了“要公生公,要母生母”的愿望,從而大大降低奶牛繁育的成本。
2006年,錢松晉和他所在的團隊完成的“奶牛x/y精子分離——性別控制產業化關鍵技術的研究”,獲得自治區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
牛糞的氣味和泥土的芳香伴隨著錢松晉走過了40多個春秋,通遼的畜牧業在不斷發展中取得進步,而他個人在不斷付出中獲得諸多的榮譽,他和他的團隊所承擔的項目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的獎勵:他成了全國商品牛生產基地建設先進人物,他參與培育的科爾沁牛新品種曾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他培育的“中國西門塔爾牛新品種選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的5個有關“家畜性控技術”的研究獲得發明專利……
從哲里木盟家畜冷凍精液站大畜科科長,到通遼市家畜冷凍精液站副站長,錢松晉一干就是三十幾年。期間被當選為通遼市政協常委。
退休后,錢松晉先后在蒙牛集團和內蒙古賽科星繁育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技術顧問。從通遼到呼和浩特,從呼和浩特到澳大利亞的墨爾本、新西蘭……他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行者,對于牛的繁育和改良研究的腳步,一刻也未停止過……今年,在他的努力下,又為開魯、科左中旗、科左后旗等地成功引進了400頭安格斯肉牛。
采訪結束之際,錢松晉興奮地打開手機相冊和視頻,里面儲存著他下鄉時拍攝的一組組風景:一望無際的扎魯特山地草原,絢爛似火的香山紅葉,萬木蔥蘢的大青溝……
看到一片無際的大草原上繁茂的草地,牛群在草原上淺吟低唱。他揚著頭,孩子一般地笑了,純凈的笑容像蔚藍的天空……
通遼是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