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近日,市民胡先生在選購食用鹽時產生了困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應該多食用加碘食鹽,還是無碘食鹽呢?”昨日,記者走訪通遼市地方病防治站了解到,經過多年來的監測發現,通遼市轄區內的9個旗縣市區均為碘缺乏病病區,受威脅人口310萬人。
尿碘水平處于適宜范疇 不存在過量情況
記者從通遼市地方病防治站了解到,近年來在自治區業務部門的指導下,以及市委、市政府和市衛生局有關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經過衛生專業部門和鹽業、教育、工商、技術監督等部門的通力協作,2013年,全市甲腫率已降至2.53%,8~10歲兒童尿碘、哺乳期婦女、育齡期婦女尿碘均在國家適宜水平范疇之內。通過自治區碘缺乏病評估小組的考核,從組織領導、病情監測、碘鹽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逐項檢查,確定通遼市碘缺乏病已達到階段性消除標準。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市人民的碘營養是適宜的,不存在因普及碘鹽而造成高碘性甲狀腺腫流行。
補碘需要持續性 應選購加碘食鹽
“盡管我市碘缺乏病已得到階段性消除標準,但我們仍然必須堅持食用碘鹽。”地方病防治站相關負責人說。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患有甲狀腺疾病的特殊人群不食用加碘鹽以外,其余正常人都應購買加碘鹽。因為食鹽加碘作為唯一可持續消除碘缺乏病的干預措施,能夠改善全民的碘營養狀況。
通遼市地方病防治站相關負責人表示:“每人每天攝入的碘達到100至300微克最適合人體需求,這不包括個體差異。換一種形象的說法,就是每天吃一啤酒瓶蓋的碘鹽,加上其他的含碘食物,即可滿足人體對碘的需求。”
該負責人還表示,科學補碘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監測——反饋——再監測”是使居民獲得適宜碘營養水平的有效保證,通過不間斷的碘營養監測,不斷調整加碘水平,才能使每一位居民的碘營養都達到最適宜的水平。
孕婦、哺乳期婦女的碘營養應予以特別關注
記者從通遼市地方病防治站了解到,在對重點人群碘營養調查中還發現,部分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的尿碘處于較低水平,低于國家所推薦的150ug/L的標準 。無論城區還是農村,孕婦的碘營養水平都處于不足的狀態,而農村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的碘營養水平較城市相比更低一些,這與縣級地方病防治設備不足,現有設備老化等因素有關。對此,該負責人提醒市民,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除了正常食用碘鹽外,還應經常食用富碘海產品(海帶、紫菜等)或補充富碘維生素,以保證母子的共同需要。該負責人還告訴記者,目前我市檢測自身碘營養水平的機構只有通遼市地方病防治站一家,市民如果想了解自己的尿碘水平,可以到該處進行檢測。
實習生 王虹燃 郭欣欣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