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一、蒙古語方言
科左后旗蒙古語口語屬于科爾沁土語,是我國蒙古語種部分方言的一個分支,也是基礎方言的一個組成部分,基本上放映了現代蒙古語的內容。同時保留和發展了科爾沁土語傳統特點,從而區別于察哈爾土語和喀喇沁土語。
科左后旗所使用的科爾沁土語,是在近代歷史上科爾沁部發展中形成的,使用與原哲里木盟十旗范圍內。后擴展到黑龍江省、吉林省蒙古族聚居區和內蒙古興安盟及通遼市。在通遼市中,科左后旗為科爾沁土語主要使用地區之一。因此,在科左后旗蒙古語的社會交際范圍很廣。另外,科爾沁土語在科左后旗有350多年的使用和發展歷史,使用蒙古語的地區廣、人口多,具備了科爾沁土語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科爾沁土語過去由于居民生活地區廣闊,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之歷史上的封鎖割據,造成同各旗之間語言交往的局限,也導致了科爾沁各旗之間語言的差異。這個差異表現在科左后旗口語與臨近的庫倫、奈曼和阜新等旗縣口語有所不同,也表現在科左后旗口語與科左中旗口語之大同小異,旗內東部與西部口語的大同小異。
旗內西部的大片純蒙古族聚居地帶,大部是原科左前旗的居民。其口語接近書面語和標準語,有些受庫倫旗口語影響,但受漢語影響較少,語音和詞匯方面與東部所有不同。旗中東部的純蒙地區,具有科左中旗東部口語特點,表明與科左中旗東部在歷史上有密切關系。
按語言的使用情況可分為北部和南部。除南部和東部蒙漢雜居,使用蒙、漢兩種語言,蒙古語中有混合語意外,中部和北部大片地區,從東到西約150公里,從北到南75公里范圍內,居住有近30萬科爾沁蒙古人,形成純蒙區域,成為使用和發展蒙古語上的最好語言環境。這里漢族人口極少,部分地區近萬人口中只有幾戶漢族人。純蒙地區的漢族人一般都能使用蒙語。這里的教育和文化主要以蒙語進行。科爾沁口語在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領域得到發展,成為社會最主要的交際工具。口語受漢語影響較少,并按照蒙古語規律發展,在社會生活中得到廣泛使用,許多新詞術語成為常用語,使科爾沁口語趨向規范化。
由于歷史原因,科左后旗很少有外地不同土語人口流入,原籍科爾沁人占據絕大多數。因此,全旗范圍內使用科爾沁土語,很少有其他土語混合現象。在語音和詞匯方面,明顯地反應出于與臨近的庫倫旗、奈曼旗和阜新蒙古人口語不同的特點。尤其是旗境西部地區的口語,具有純蒙地區蒙古語的特點,詞匯豐富,語句流暢,言談幽默生動,語調柔和婉轉,富有情感表現力,不混雜漢語詞,生動的表達生活內容。
科左后旗蒙古語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表現在許多諺語、成語、山水地名、傳說故事和民歌中。著名的《達那巴拉》、《扎那、巴拉吉尼瑪》、《賓圖王歌》等長篇敘事民歌、產生和流傳于此。
二、漢語方言
科左后旗漢語方言在現代漢語范疇里屬北方方言區的華北、東北次方言區。旗內漢族主要居住在東部和南部。故此方言土語大致與吉林、遼寧的部分地區相同。其方言雖接近普通話標準音,但個別語音、詞匯具有相當突出的鄉土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