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管閑事的“老王頭兒”——記甘旗卡街道團結路社區黨員王宏明
轉載
mingyu于 2014/10/06 07:51:43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網絡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3150 閱讀
0 評論
0 點贊
11
愛管閑事的“老王頭兒”——記甘旗卡街道團結路社區黨員王宏明
顯示
科左后旗團結路位于甘旗卡鎮西北城鄉結合部,居民以下崗職工、低保戶、進城務工人員居多,大面積的平房區,街巷狹窄泥濘,曲折難行,群眾亂扔亂倒和亂搭亂建現象嚴重,社區管理難度大。
社區成立初,走訪團結路社區5委片區時,社區書記眼前一亮,這里不僅街巷干凈,而且家家院落整齊,日子紅火,鄰里熱情。向居民詢問情況,原來這里住著一位愛管閑事的“老王頭兒”。于是,社區書記親自登門拜訪,請求老人家擔任社區黨支部書記,負責片區“衛生協管員”工作。
“老王頭兒”叫王宏明,今年59歲,1974年入伍,1976年入黨。在部隊工作15年,轉業后在科左后旗植物油廠做政工工作。1998年工廠轉制后,他開始在家務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群眾黨員。
獨樂了不如眾樂樂
王宏明老人性格樂觀,為人豁達,話語幽默,周圍的居民都很信服他。說起他愛管的“閑事兒”,大家都滔滔不絕。
居民郭殿軍家死了頭一百多斤的豬,圖省事隨便扔進村西的垃圾堆里,王宏明發現后找到他家,半開玩笑的說:“老郭,你這事兒做的不對啊,咱別說傳播疾病了,這大夏天這股腐臭味兒,誰路過都得熏暈!走,我幫你挖土埋了去。”看著六是歲的老人,郭師傅紅著臉叫來兒子,三個人把死豬轉移后深埋了。
外貿站加工廠的劉師傅,夫妻吵架,老伴兒一氣之下去了北京女兒家大半年,看著孤孤單單、冷一頓兒熱一頓兒的劉師傅,王宏明主動去勸解。一有空閑就約劉師傅喝兩盅,邊喝邊聊,劉師傅逐漸認識到自己脾氣倔、性格急的缺點,主動給老伴兒打電話,老夫妻和好如初。
左鄰右舍都知道王宏明熱心腸,園里沒菜了,來他家摘,缸里沒水了,來他家提,有急事孩子托他看管,搬新家住樓房,把平房的鑰匙留給他,讓他幫著照看。父子矛盾、鄰里糾紛、大家都找他評評理、訴訴委屈。
“管閑事”是王宏明生活的重要部分,能幫別人排憂解難,能帶動大家做好環衛工作,讓他覺得自己生活的很有價值。
社區的群眾的“大家”
“上下萬條線,中間一根針”這是王宏明對社區工作的理解。“衛生協管員”的工作讓他深深體會到了社區干部工作的艱難。于是,他利用自己在這里居住三十年,便與鄰居們溝通的優勢,積極配合社區開展各項工作,不計名利,一心一意做好社區與百姓的樞紐。
為了規范社區垃圾點,居民區要安放幾個垃圾箱,但又怕居民不滿意。王宏明主動要求,五委的垃圾箱就放在他家的院墻西側,老人笑著說:“挺好,這有利于我及時清理,又能改變人們隨處亂扔的壞習慣!”
有一次,社區環衛工人把成車的垃圾直接倒在了居民區張老師家門前的大溝里,張老師的愛人不依不饒,吵著要拍照找政府解決。王宏明聽說后急忙趕去,一邊勸慰張老師的愛人,一邊協調社區抓緊把她家門前的大溝填平,使周圍的人們對社區工作贊不絕口。
每次社區集體活動,王宏明都積極參與,貼標語,清除街頭小廣告,集中清理垃圾點,平整道路。59歲的老人精神飽滿,熱情洋溢,干勁兒十足。
他每年都是社區第一個交黨費的居民;民情懇談會上,他總是真誠地把百姓的需求傳達給社區居委會;黨組織業務學習,他的筆記記得最工整、最認真…….
王宏明老人說:“我這個年齡沒什么所求的,最大的心愿就是老伴兒的腦血栓好一點,繼續幫我照顧老母親(81歲,行動不能自理),我能擠出更多時間參與社區活動,多做些對別人有益的事情!”
“老王頭兒”愛管閑事,可哪一件不是有益于他人,促進**和諧的大事。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王宏明“管閑事”過程中,傳遞的是溫暖,播撒的是美德,彰顯的是黨性,樹立的是旗幟,他早已把黨的要求自覺地內化為品格,外化為具體平凡的行動!